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郅辽 《钓鱼》2005,(18):43-43
其实.早在我们认识日本袖钩之前.国产铁锚牌鱼钩就有了“袖钩”雏形,即所谓3字头.从大到小有9个规格。它的特点是强度高.钩柄长.钩弯平打.适合穿蚯蚓.在钓鲫时能兼顾鲤鱼。因钓组差异导致提竿技术的不同.在底钓用蚯蚓做钓饵时,我们注重了提竿发力.用深剌穿透来防止脱钩跑鱼.故而对钩条的要求是强度而不是细.对钩尖的锐利也只是一般性的要求。日本制造的袖钩有平打和不平打两种.平打的钩条比较硬.适合搓饵钓底:不平打的钩颈细.阻碍小.穿刺力强。随着拉饵速钓术的出现,细钩条白袖流行了.这与它的钩颈短而细.容易拉出饵球是一致的.但搓饵钓底也用未经平打袖钩就暴露出缺点来了。  相似文献   

2.
严实 《钓鱼》2014,(11):22-23
竞技钓对象鱼九成以上钓手用袖钩,什么原因?休闲钓鱼五花八门,攻鲤鱼用伊势尼,钓草鱼青鱼用舞鲷、小矶,狩鲌鱼用丸せ,鱼种杂,没有明确对象时按用饵、钓法和鱼的大小选择鱼钩。以上提到的都是日本鱼钩,规格多,形状各异,但规格相同不能类比,如袖1号和チヌ1号钩宽、钩高和钩颈长短相差悬殊。除接受外来钩形外,国产鱼钩据名识形,名称直率,如龟形、丸形、丸袖形、鹤嘴形、胡弓形;规格相对简单,最多的鹤嘴形11个,新袖3个,湖晶、鲤钩4个,没有日本钩复杂。  相似文献   

3.
秦犁 《钓鱼》2007,(4S):12-13
有人问邓刚,钓鲫鱼用袖钩,钓混合鱼用什么钩?邓刚狡黠,说:“难道袖钩就不能钓大鱼?过去钓大鲫鱼都是关东,现在用新关东许多人总是不放心,嫌它钩条太细。但除了快钓罗非,我以为钩条细不是问题,而钩弯的宽窄和钩尖长度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4.
吴芜 《钓鱼》2011,(3):20-21
从远古时代的骨钩开始,鱼钩的形状就定型了。几千年来,无论中外,鱼钩都作U形弯曲状,其特征是钩柄直,钩颈短、钩弯呈圆弧,同时为防中钩之鱼挣扎脱逃而在钩尖内侧增设倒刺。  相似文献   

5.
郅辽 《钓鱼》2005,(22):40-40
在生产性钓鱼中有一种用于排钩,俗称歪嘴钩的鱼钩。它的特点是钩尖内折,钩颈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故又称翘立钩.用它钓整、德、鳗鲡、黄颡等直吞不吐的鱼效果奇佳。后来,有人把它移植到不用浮子的手线和插竿钓组上,头天晚上抛钩,第二天收线,中了钩的鱼居然不能脱钩。[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吴芜 《钓鱼》2011,(7):18-19
传统钓鱼多坠钩沉底,出于藏钩于饵的需要,都是按钓饵形状选择鱼钩。如以蚯蚓、蛆、米蛀虫、鸡鸭肠管、虾虫等饵装钩用袖形,用玉米粒、熟红薯、面团、米饭粒作饵用丸形。两者的区别主要是钩柄长短和钩弯的宽窄,虽也有钩条粗细和钩颈长短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搓饵之误     
管察 《钓鱼》2013,(21):18-20
搓饵是商品饵之后才出现并予以规范的上饵方式。此前用蚯蚓、蛆、红虫、鸡鸭肠管做饵都是藏钩于饵,钩刺入虫体犹如穿衣。以螺肉、麦子、米饭粒、玉米或切成小块的糕团、熟红薯做饵体积小,装饵时两指捏饵轻轻按到钩上,盖住钩尖、钩颈而裸露着钩弯和钩柄。商品饵作搓,三指撮饵压实后连钩带饵揉搓成卵形、丸形、水滴形或再整成菱角形。搓饵快捷省时,饵入水后阻力小,慢慢雾化,钩柄和钩口处有饵芯残留,适合钓见饵就吞的圆口鱼。  相似文献   

8.
严实 《钓鱼》2014,(15):18-19
不管大小,不分材料,凡弯曲后一端尖锐用于悬挂的器物统称钩,如杆秤的秤钩、挂钩、吊钩。然而钩弯得随意,钩尖、钩颈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造成钩颈外撇的钩却被钓鱼接受了,这就是翘立钩。日本的丸せ、チヌ、舞鲷、伊豆、伊势尼、秋田袖都有钩颈偏过10度,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并注明"ヒネリ",俗称歪嘴钩的翘立形鱼钩。  相似文献   

9.
辛信  许方 《钓鱼》2008,(14):17-17
悬坠流行,但传统底坠钓组照样盛行,所以用不着厚此薄彼。悬坠调高钓低用雾化饵,逮离底接口用袖钩,用へら,用关东的比较多,但改成调低钓高,两饵一躺一立都触底了,钓咬了死钩的鱼,袖、へら、关东就看不出优势了。底坠对钩型的选择比较马虎,因为多咬死钩,鱼牵动了铅坠浮子才有反应,对钩的要求主要是大小,比如钓鲫鱼用4号或5号伊势尼,  相似文献   

10.
水库冬钓鲫     
一、海竿串钩钓鲫 1.钓组。3~3.6米海竿,3~5号伊势尼钩,50克铅坠。最好拴3个钩,钩与钩间距15厘米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秦犁 《钓鱼》2006,(20):20-21
钓鱼人都是根据鱼的嘴形,咬钩习惯,袭饵速度和钓饵的形状来选择鱼钩的。但在以“台钓”为主的竞技钓鱼兴起之前,我们并不钟爱袖钩,因为既有针对性又有独特性的鱼钩很多,比如关东、伊势尼、チヌ、伊豆就能兼容不同的嘴形和咬钩习惯。袖钩一支独秀是竞技钓鱼促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中通竿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25
现代抛竿是舶来品,适用串钩和炸弹钩钓组。上世纪80年代刚兴起时规格多为3.6米。在野钓用4.5米以上手竿时,出于遛鱼和放线搏大鱼的需要,许多人以抛竿代手竿,  相似文献   

13.
管察 《钓鱼》2010,(22):14-15
"传统"钓鱼两种钓组:坠钩沉底、坠钩离底。线组不分沉底离底,也是两种,一种按钩的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钓线,一线到钩,在离钩3~5厘米位置以夹铅为坠,入水后坠钩沉底。另一种是钓线一个规格,绑钩线另一个规格,其中钓线粗,基本固定,称"主线"或"大线";绑钩线细,长短没有规定,长的15~20厘米,短的5~10厘米,  相似文献   

14.
朱胜喜  李安景 《钓鱼》2012,(11):50-51
钓鱼嘛,当然需要钩,什么进口钩、国产钩、倒刺、无倒刺钩等等,多种产地和钩形的钓钩是能钓到鱼儿的先决条件。可是笔者在海军某都战舰上当水时,却经历过一次用鱼刺当“钩”钓鱼的事情,痛快快地钓了一回鱼,而且收获还不小。当然,个中原因实属偶然,或者说该海域的鱼儿当时是多得扎了。  相似文献   

15.
渔典     
之晔 《钓鱼》2006,(14):17-17
串钩钓组抛竿常用钓组。由日本传入,1980年代开始流行,结构与传统排钩接近。排钩是生产性钓鱼的重要手段,一根长数百米甚至千米的纲绳上隔30~40厘米垂一根支线,下系鱼钩,装饵后用船放钩,过几个小时收上来,不用鱼竿也没有浮子,主钓吞钩深和不善吐钩的鱼,淡水和海洋均有使用。串  相似文献   

16.
一、双钩浮底不起空"双钩浮底不起空"的钓法,就是一只钩悬空,一只钩离地浮起的调试钓法。上钩与下钩之间的钩间距离为3~4厘米。这种钓法,实质上就是在悬坠底钓法调试的基础上,再把铅坠剪下一点点,使浮漂减轻点重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跑鱼再析     
严实 《钓鱼》2014,(20):12-13
冶炼和锻打技术出现后有了金属鱼钩,几千年来虽然鱼钩的材质、规格在不断变化,但造型稳定,没有大的改进。然而钓鱼列入社会体育运动项目,有了钓对象鱼、钓混养鱼和国际、国内的钓鱼交流之后,钓鱼观念变了。关注鱼钩从钩形适合钓什么鱼、装什么饵的简单认识扩大到钩形、钩重、钩条、钩尖以及脱鱼与线组的关系。钩形、规格选对了还得与钓法、线组、竿相配合才行,否则难免跑鱼。  相似文献   

18.
管察 《钓鱼》2010,(1):16-17
钓鱼人对鱼钩的取舍主要凭经验,由钩形的宽窄长短、钩条的粗细软硬和钩尖的锐利与否等方面入手,崇尚小钩钓大鱼、一钩通用,什么鱼都能钓。其中对钩形的选择是出于它适合装哪种形状的饵,以及钓饵与鱼目的配合。如钓饵用蚯蚓,地蚕等软体虫饵,钩柄就长一点;用面团或红薯块装钩,则用钩门宽、钩柄短的钩。  相似文献   

19.
崔德民 《垂钓》2006,6(4):19-22
串钩是把几只鱼钩绑在一条主线上制成的钩组,它的形状就像一只蜈蚣.所以有的人称它为蜈蚣钩。串钩的制作和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20.
史为林 《垂钓》2009,(4):46-47
当垂钓对象为30~200克的小鱼时,鱼口的闭合力小,鱼的重量和挣扎力及水对鱼的阻力不是主要矛盾,刺透鱼嘴才是根本问题,所以这时不适宜用伊势尼钩。而那些钩尖稍外倾或钩尖与钩柄基本平行的鱼钩,有利于刺透鱼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