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屈原在《离骚》里写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意思是说自己在元月出生,孟陬(zōu),即是一年之端第一个月的别称。无独有偶,《红楼梦》里的贾家大小姐,也是出生于农历一月,于是取名"元春",元春,是一月的另一种叫法。古人以一月为一年之始,农历一月一日即为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月份总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历月份的名称,除了按自然数顺序表示以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别称。譬如:一月别称“正月”、“陬月”、“端月”、“孟春”;二月别称“如月”、“杏月”、“仲春”;三月别称“月”、“桃月”、“季春”;四月别称“余月”、“清和月”、“槐月”、“孟夏”;五月别称“皋月”、“榴月”、“蒲月”、“仲夏”;六月别称“且月”、“荷月”、“伏月”、“季夏”;七月别称“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八月别称“桂月”“壮月”、“仲秋”;九月别称“玄月”、“菊月”、“季秋”;十月别称“阳月”、“小阳春”、“孟冬”…  相似文献   

3.
林海 《语文学习》2010,(6):48-49
粤教版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摄提贞于孟陬兮”.课文注“摄提是干支纪年法中寅年的别称”。此说不妥。“摄提”当是“星岁纪年法”的一种名称。因为此句事关屈原生年之推算,又是教科书,影响甚巨,故参考海内方家之见,以资辨正。  相似文献   

4.
月份缩写别称1月Jan.元月2月Feb.杏月3月Mar.桃月4月Apr.槐月5月May.石榴月,端月6月Jun.荷月月份缩写别称7月Jul.桐月,巧月8月Aug.桂月9月Sept.菊月10月Oct.梅月11月Nov.冬月12月Dec.腊月月份的缩写与别称@郭建春~~  相似文献   

5.
夏历十二个月名有诸多别称 ,不少别称还沿用至今 ,本文从古代天文学、乐律学、阴阳学说及物候、礼俗等方面对别称产生的途径及源流进行系统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夏历十二个月名有诸多别称,不少别称还沿用至今,本从古代天学、乐律学、阴阳学说及物候、礼俗等方面对别称产生的途径及源流进行系统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月 正月、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  相似文献   

8.
书画作品题署月令,除按自然序数外,更多的是使用“艺术味”较浓的别称。全年十二个月,每月名称繁多,不一而足。月令别称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一、借用人称排行为序。古代兄弟间的排行有孟、仲(中)、季(此处略去仲季之间的叔)之序。故春、夏、秋、冬前相应地冠以孟、仲、季字,以为该季度中三个月的代称。  相似文献   

9.
《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两句话是屈原自述出生的年、月、日,在当时并无深义,也不难懂,然而到了后世,却众说纷纭。游国恩在《离骚纂义》中,逐一分析了宋代以来的各种解释,认为王逸之说,即摄提为岁、孟陬为月,庚寅为日“为允”。但屈原究竟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呢?近人推算结果各不相同。可见准确理解古典文学作品之不易。今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时刻问题为例,说明掌握历史知识对理解古型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月:正月、元月、太簇、寅月、孟春、新正、初月、嘉月、端月、孟阳、上春、陬月、孟陬、首岁、首春、初春、芳岁、初节。 二月:夹钟、卯月、仲春、花月、如月、丽月、杏月、令月、仲阳、春半、中和、阳中、中春、酣月。 三月:季春、姑洗、辰月、蚕月、莺时、三春、暮春、禊月、浴沂、舂杪、杪春、残春、殿春、桃月、桐月。 四月:仆吕、巳月、孟夏、初夏、梅月、清和、麦秋、麦序、正阳、圉余、余月、上夏、纯月、首夏、新夏、槐月。  相似文献   

11.
“五彩月季”就是通过嫁接让一株月季开出红、黄、粉、白等多种颜色甚至多种形状的花的月季。  相似文献   

12.
月亮,有蟾蜍、玉兔、婵娟、桂影、玉盘、玉轮、大明等别称。古往今来,这一自然景物,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物,从而创作了千古名篇。他们不仅巧妙地运用自然的月,更把它抽象化,使之成为一种理想载体。及至唐代,诗人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月亮的描绘,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根据诗人用意侧重点之不同,可把月分为自然的月和抽象的月两种。自然的月又叫写景月,就是说它同风、花、雪、日等景物一样,是大自然的景观之  相似文献   

13.
安顺赋     
旧郡,夜郎故陬。其民远自史前,石器铜具凿荒畴。历经旷古蒿莱,三代史事难求。春秋战国之隅邦,炎汉时为一郡之首。大姓称雄魏晋,普里罗甸之域畴。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别称小考丁炳麟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见《淮南子·地形》),除了这一通用国名之外,古代中国还有许多别称,在阅读古代文献时经常碰到,所以,有必要辨别清楚。首先,在古代中国的别称中以...  相似文献   

15.
话说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故"端五"也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16.
嘉庆十八年(1813),岁在昭阳作噩,月在毕陬,二十有二日庚寅,临洮陆芝田,谨以酒浆果饵之仪,香草奇卉之品,追维灵均览揆吉日,与其友某某,暨屈子五十世孙,奉祠生屈士进等,上寿于左徒清烈公之庙,曰: “士有共时则忌,异代则怜,故韩非恨不并世,相如思得同年,然离之辄忆,即之复捐,日近前而弗御,遥闻声而慨焉。洎乎兰陵以圣人诽誉,长沙以才子播迁,达人贵德,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作家的别称,大多是时人或后 人冠于他们的美称或别名,也有少数是作家 自称的。其称谓的依据或缘由,亦多不相 同,且种类繁多,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尽数述 及的。这里,我只想分门别类,举例诠释, 权当一枚探路石。 1、以作家所居之地或曾任官某地之名 而称谓的别称。 此类别称在古代最为通用,从汉代至清 代一直沿袭,是各类别称中最多的一种。例 如:  相似文献   

18.
算命     
那天的语文课堂上,我引导着学生学习屈原的《离骚》,读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时,一位学生举手质疑。问题是这样的:注解中“摄提”为星名,指的是寅年,“孟陬”指正月,“庚寅”指的是庚寅日,屈原就是诞生于寅年正月庚寅日。学生的问题是,古人说的生辰八字是怎么回事?与人的命运有关吗?问题一提出,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几十双眼睛盯着我,都渴望得到答案。我也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便就我所知告诉他们,这是古人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  相似文献   

19.
安顺赋     
正牂牁旧郡,夜郎故陬。其民远自史前,石器铜具凿荒畴。历经旷古蒿莱,三代史事难求。春秋战国之隅邦,炎汉时为一郡之首。大姓称雄魏晋,普里罗甸之域畴。元时建置甫定,始以"安顺"名州;曲靖宣慰司之  相似文献   

20.
有关课文之言名简释(一)《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唐代县尉别称少府,乃县令之助手,职责为除奸、捕盗(唐代县令之别称为明府)。(二)《秋登宣域谢眺楼》都督府唐代中、下州设都督府,为州之军政长官办公官署。(三)《卖炭翁》宦官唐代内侍省之官员,供皇帝、皇族使用(《文选》李善注:宦者养也,养阉人使其看守宫人,此是小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