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线条,大作用——浅议旋律线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我们一定要在学校里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理性上,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这句话一语道出了音乐是一门体验的艺术,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抽象的音乐通过直观的手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觉体验中感受,获得美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丽 《家教世界》2013,(4):26-27
音乐中的节奏是音乐的支架,对音乐的学习最初应从节奏开始,而幼儿园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音乐,更应该趁早对他们进行节奏教育。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反复聆听中体验节奏、熟悉节奏;还要配合身体的动作进行节奏学习,这样才能体会节奏;可以运动打击乐器来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感知,等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就再激发他们的思维,进行创新节奏训练。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让学生在不断丰富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4.
柯达伊说过,我们一定要在学校里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唱歌,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纯粹通过智力、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与单纯的文字书写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我们知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学生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意义进行自我建构,通过个体的想象、移情达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众所周知,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表明了从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的转变。反过来,学生的体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发现、理解和建构,增强自身的乐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因此,音乐课堂一定要走出传统的重“技能”轻“感悟”的怪圈,…  相似文献   

6.
稿源采珠     
江苏钱涛谈音乐教学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来设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帮助他们逐步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成就感,能够带着自信不断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向往和对活动的喜欢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取决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能力等很多因素,成就感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他们音乐情感的体验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支撑的。所以,要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动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形式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效。一些教学活动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完成了任务,并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学习音乐的成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通常会创设一种与所要欣赏的音乐相一致的情境,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贴近音乐,促进学生与音乐之间的交流。目前这种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其想像力,促其想像出与音乐有关的画面、场景。然而太倚重于创设这样的情境却使音乐教学陷入一定的误区:使音乐的意义和体验从属于了非音乐的意义和体验。音乐教育是一种感觉的教育,它最深刻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包含在音乐的旋律品质中的感觉体验,从而达到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因而,音乐情境的创设也应该围绕“感觉”而进行,为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感觉交流架设一座自然的桥梁,使他们能够自然地融入音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音乐进行最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人们是通过对音高、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所引起的联想来达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的,而音乐能力也正是在这种动态的体验活动中逐渐得到培养和提升的。学会“聆听”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提高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对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音乐活动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的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教师要培养他们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情趣,使之获得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在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他们自由的…  相似文献   

12.
方灵杰 《快乐阅读》2011,(17):102-103
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带领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应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讲解音乐创作的社会背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是离开了对相关音乐背景的了解,美感体验就要大打折扣。对于教师来说,创设出的情景一定要生动,时间和空间必须具体,情感悬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人们通过声音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掌握较为困难的现象。作为音乐教师要认真分析、想方设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当中情感得到释放,从而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形成强烈的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是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校外童声教学中,教师要围绕音乐课程的性质,将审美体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为学生精心设计体验性活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在音乐的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由此引发内心的情感而全身心地歌唱。童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音乐听觉体验,在聆听中感受与体验音乐;同时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且要培养多种音乐审美能力,扩大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同时,音乐教学也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来让幼儿认识音乐,感知旋律之美,体验音乐的魅力,并通过学习音乐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聆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演唱乐曲的主旋律,让他们体验音乐的意境;优化听与唱的交第融合,让他们在音乐欣赏中理解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体态语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王艳 《宁夏教育》2008,(3):62-62
音乐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多年的音乐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表演和活动,使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走进音乐,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加强对音乐的注意和表现。融合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创造为一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的快乐。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又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美的熏陶,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情感体验的激发与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情感体验场景,使学生通过自然的情感体验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完善他们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不管在课堂内外,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弘扬民族精神。音乐老师的师德魅力也非常重要,课堂提问应该抓住有效性,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他们乐于其中,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歌曲细节(情感处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鼓励他们勇于表现自己,让学生在兴趣中喜欢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