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浪》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创作的作品中最复杂晦涩的一部实验性极强的意识流小说,是她小说理论成功实践的范例。《海浪》外在形式上的严谨有序和内在人物意识的零乱杂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对该小说缜密布局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力求更深入地抵达文本,以充分领略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较为细致解读艾芜小说《山峡中》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文本的显在与潜在意义、由显在和潜在意义形成的文本分裂、以及文本分裂感如何在很大程度被消解的原因,进而认为《山峡中》是一个关于现代知识分子生存意义的故事,一个寻找内在精神家园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怀念狼》是一部真实反映英雄是如何通向末路、并表达对英雄的哀思和呼唤的浪漫主义文本。小说的英雄叙事因其欲望书写和叙述者的暧昧态度而未能有效达成创作初衷。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评点者侧重文本细读,多向挖掘文本意旨,凸显《金瓶梅》广泛的意义承载。市井风貌是小说题旨的外在表现,劝惩之旨突出小说文本的功能效应,泄愤说则为文本最为内在的题旨指向。《金瓶梅》评点者的题旨论述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成为小说家体验崇高的方式,焕化成评点者生命精神的存在表征。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和鲁迅的小说《祝福》两个文本在主题与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的手法,细读文本,对二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与技巧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8.
论《到十九号房间》的叙事角和叙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 ,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苏姗在家庭生活中因迷失而开始找寻自我 ,但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悲惨故事。文章从叙事角和叙述者两方面着手分析 ,认为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叙述者反映出了文本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体现了小说的深层意蕴 ,同时也推动读者进行积极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0,(33):17-18
本文立足于《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两部小说文本。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宗教和性格两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爱情悲剧成因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183;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讲述了一位知识女性苏姗在家庭生活中因迷失而开始找寻自我,但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悲惨故事。文章从叙事角和叙述者两方面着手分析,认为小说的叙事角度和叙述者反映出了文本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体现了小说的深层意蕴,同时也推动读者进行积极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审判》是卡夫卡第二个创作高峰的代表作,是被称为“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卡夫卡以本人所经历的一次特殊“审判”为契机,通过小说的形式对自我良知和人类本性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审判,揭露出人在道貌岸然的外衣下所掩盖的卑劣的另一面,这是作长期人生体验和对社会思考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死魂灵》是果戈理长篇小说代表作。作品集中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下地主的寄生生活,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地主形象,并通过“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讽刺手法再现俄国地主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果戈理对农奴的刻画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经过我们8个多月的查访,初步断定: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下简称师大本),整理者为收藏并校补己卯本的陶洙(心如)先生,师大本上的一些朱笔批语为周绍良先生补录.师大本的整理时间,通过两个参照点(即周汝昌先生1949至1952年间将甲戌本的录副本借给陶洙;另据周绍良先生回忆,陶洙1952或1953年时,将自己整理的庚辰本卖给了现在的中国书店)可以推断为1949至195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别具一格,他始终在超越自我,可以说,他是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座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小说建构不断呈现出新的突破,在由传统的“故事体”向“寓言体”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深刻的“哲思性”特色。从“自传性”、“寓言性”、“哲思性”三个维度来探讨其小说的建构走向,或许更能窥见其小说创作之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伊始"十七年"间的满族文学,清晰地带有历史的制约痕迹。业已显示出创作实力的满族知名作家们,囿于当时独尚一尊的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刚性原则,只能走在题材选择十分逼仄的道路上。百部并腔绝唱寡,只有老舍,利用有限时机,以个性书写向文艺界清规戒律发起衅战,完成了话剧《茶馆》与小说《正红旗下》的开篇,成了满族文学在该过程绝无仅有的独特"族性"书写。回忆起"十七年"的满族文学,人们不能不说,真正做到了在民族文学本质意义上丰沛书写的作家,实在太少了。假若没有老舍的话,满族文学在该过程中特有的"族性"书写,几乎要交白卷。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中出现了一批农村题材小说,这些小说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人们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与矛盾,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维吾尔作家祖农.哈迪尔的《锻炼》是"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农村题材小说的重要代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麦提亚孜由"懒汉"到"新农民"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逐渐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它吸收了汉魏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王度《古镜记》作为唐传奇的开篇之作,在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其在小说的内容或是艺术创作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进行了革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 :“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 ;“整体象征”结构模式 ;“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 (包括结构艺术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运用黑色幽默这支超凡之笔塑造了荒诞世界中一个个荒诞畸形的人物形象,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既有貌似清醒的战争狂人,也有“疯狂”的清醒者。作者深刻而又无情地揭示了疯狂世界中疯狂者们的疯狂心理,他们上战场的目的不是精忠报国,而是以牺牲士兵的生命作为自己升官发财的筹码。  相似文献   

20.
姜军 《海外英语》2012,(5):203-204
The Great Gatsby is considered the masterpiece of F.Scott Fitzgerald.The reason why i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s all over the world is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showing the cruel social reality in America during 1920s and the selflessness and merciless of human nature at that time,but also the novel’s unique narrative angle that Fitzgerald wrote the novel from the first person perspective.Fitzgerald com posed the figure "Nick Carraway" as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of Gatsby.And the plots of the novel are ingeniously conceived and well-knit.It gets coherence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and the plots linked together.So the novel makes a strong impression on rea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