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国内他被教咸水泥脑袋,到美国他被育成年轻天才。他叫王楠子,8年前,他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关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如今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通过动画领域的开拓,他甚至已在美国贷款买好了一幢三层小楼。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看了《孩子为何失败》这本书,作者约翰,霍特以朴实的语言,指出了一个我们常常回避的真相,那就是,孩子们原本生来就是聪明的,他们天生就是一个学习者,那些课外机智伶俐、善于观察分析、想  相似文献   

3.
翻开美国教育家斯特赖克和索尔蒂斯的这本书,第一节的一句话就击中了我。伦理思考与伦理决策从来就不是循规蹈矩。我疑惑了,教学伦理不就是教学中的一条条制度、一个个原则吗?怎么就不是循规蹈矩了呢?作者接着用一个个案例向我发起了轮番轰炸。约翰尼打架了,老师想和他的家长谈谈。这位家长冲进了学校,怒不可遏,表示要好好教训自己的孩子。老师为了平息家长的怒火,只好撒谎,说事情并不是约翰尼挑起的。家长马上收起了皮鞭,转变了态度,表示要叫他的儿子像个男人一样学会反击,不能像个软柿子一样任人拿捏。事情虽然就这样过去了,但老师的烦恼并没有消除,撒谎的不安长久地困扰着他,孩子们还会再相信他吗?  相似文献   

4.
一路哭着、笑着、担忧着、欢喜着,我终于读完这本倾注了郭景瑞老师心血的《新爱的教育》,感受良多。不知道郭老师最近的身体怎么样?书中他曾提到:夺去了我的身体健康,使  相似文献   

5.
在应试教育下苦捱日子的中国中学教师与中学生们往往会向往自由民主开放的美国式教育,以为那种教育制度既能真正挖掘人的能力,又能让人轻松自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美国教育亦有很多的弊端。我在看了方帆先生的《我在美国教中学》后更是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6.
新的教育局长刚上任以来,我们教育部门开了隆重的大会,主导思想就是抓教育质量,因此在会议期间给与会的每一位老师发了日本最畅销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在此之前,我一直没有听说过这本书,看扉页说是日本最畅销的书,所以不由自主的把玩起来。回家后,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看起来,以至于爱不释手。故事写的就是作者黑柳彻子的小学生活,读来给人以温暖、快乐,心想自己也有这么一位有趣的老师该多好,可惜人生的路程已经差不多走了大半,我仍然在艰难的徘徊中,因此我在思考这本纪传体文章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也就在于书中说的一个小林老师如何对待孩子,这从简单的与小孩交流上升为如何教育孩子的深刻课题中来,也正因此,人们在通过读此书来了解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文字浅显但是意味深长,对此我有以下感触。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误解,以为在国内学习不好的孩子,出国就能变得非常优秀。这使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国内的差生成为美国的天才的报道。当时很多博客都转载了《东方早报》报道的故事: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的"标准差生",初二时赴美留学,在美国成了  相似文献   

8.
读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从扉页上李老师那略显苍老但却精神焕发的容颜中,从朴实无华但却凝聚着几十年默默耕耘和付出心血的文字中,从媒体的评价和一线教师的敬仰中,我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那乐此不疲的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之情深深熏染了我,使我的心灵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
林曾芳 《教育文汇》2014,(14):40-40
最近阅读了特级教师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闫老师在书中深入剖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生动呈现了自己和一些优秀教师怎样践行苏氏教育思想的鲜活案例。掩卷沉思,对闫老师奉为教育经典的苏氏三则“语录”感触极深。  相似文献   

10.
我说教师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体验人生的。如果路全是平的,那人生的味道也就寡淡了。"差生"黄伟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2002~2008年是黎娟人生中重要的6年。6年间她见证了几十个孩子的成长,历经生命拔节的喜悦。本应被幸福包围的她,说到这里却突然潸然泪下。就在2013年7月2日下午,她和几个学  相似文献   

11.
“胡老师,这里有本好书,你看吗?”同事拿着那本《窗边的小豆豆》在我眼前一晃。我抬头看了一眼,说:“这是卡通故事吧,是孩子们看的书,我不看。”“不是,这是一本有关教育问题孩子的书,不看,你会后悔的。”我被说动了,决定看看同事推荐的这本书。这一看便爱不释手了。  相似文献   

12.
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苏东坡是朴实的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的真切合体。他实实在在就那么入人眼、他轻轻松松就能够暖人心。他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的所有幻想。顶着一副粗犷老农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捧读《做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我便被这个醒目的书名吸引了。幸福的老师?老师的幸福?这几个字的组合实在让我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然而,当这几个字反复地闪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我便极力搜索着记忆中似曾熟悉的那张幸福的面孔。  相似文献   

14.
掀开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似乎能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聆听智者的箴言,并和智者促膝长谈一番。在悔悟中寻求教育人生的突破的郑学志老师、写作寄情、思涉江采芙蓉的李迪老师、做一名既专业又幸福的班主任的谌志惠老师、野百合也会有春天的美丽的申淑敏老师、在教育路上幸福朝圣的朱国红老师,还有因班主任兵法而让我佩服不已的万玮老师、从倦怠走向幸福的黎志新老师……都好似站在我的眼前一般,那样熟悉、那样亲切、那样温暖!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整本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有的是作者近年来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以及和同行或学生的倾心对话。但整本书读下来,一个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的高大形象已矗立在笔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王卓珺 《江苏教育》2012,(Z1):51-52
作品简介:《不跪着教书》是一本教育随笔,收录了吴非先生(本名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近年来的教育随笔一百篇。《不跪着教书》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文笔老练,促人深思。文章篇幅虽短,但篇篇掷地有声,视角极广,涉及教师素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阅读教学、品德教育、教育制度问题等,对许多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有见地的犀利分析,洋溢着浓郁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作者王晓春老师对每一个案例的点评和剖析,深入浅出,人情人理,发人深思,无不闪现出其深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读完全书。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需要爱,爱更需要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秋雨绵绵的金秋十月,伴我二十多载教学生涯的《云南教育》(2014年第10期)如期而至。这是边远山区教师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与外面世界沟通的纽带,是我们及时了解教育信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观念的源泉。拿到手,我如饥似渴地翻开第一页,跃如眼帘的便是开篇《让步有度》的第一句话: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这是对中国未  相似文献   

19.
读了《山东教育》2007年11月刊登的《做校长应该做的事》一文,激发起我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一位明代历史上最好的老师,一位明代历史上最好的学生,一位最好的家长和一位最好的陪读。当然,还有当世最好的教学条件,可这一切最好的元素加在一起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呢?四个一加起来不等于四,甚至不等于三,不等于一,而等于一场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失败的教育。"这是央视《百家讲坛》的《风雨张居正》的开篇。最好的老师是张居正,翰林院的首席,才华出众,学识过人,后来任万历首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