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主体能力,是当今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确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到发展。"而"尝试教学法"就是一种让数学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方式。尝试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尝试练习,把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口的,关键在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部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下面试谈个人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对全面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为此,主要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陶鹦瑛 《海南教育》2014,(22):54-55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将静态的教材文本内容动态呈现,有效教学,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数与代数”领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的过程,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尊重学生,以此,实现人的教育,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生本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生本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情境的精心设计、小组合作、趣味活动等形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综合知识通过活动的强化方式加以巩固和拓展,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教育注重理论与活动实践的联系,重点是培养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人,体现教育的价值。而数学活动课作为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充分地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能展现数学课堂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因此,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也就是发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有必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与实验,通过猜测与验证推理得出它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预习是数学知识探究的有效方式,加强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会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得到指导,促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逻辑的清晰.新课程标准当中提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初中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更要敢于去开拓数学知识,自主探究数学学习内容.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阶段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数学教育是小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更加需要教师主动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将合作探究的理念应用到数学教育活动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兴趣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数学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要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法,达到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这里试就数学思维能力的心理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心理学表明,教学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是以教材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书本知识,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意识,并尽量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就新授课而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应是教师启迪学生独立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课堂上一系列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围绕学生的思维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活动、小研究、小统计、带例子、说故事、写日记等主体活动中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谁也不能代替,教学应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想学、能学、爱学、会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知识建构、操作活动、情感体验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学生"知数学"、"学数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较为关注如何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来设计教育方案和活动,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样,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去学习数学知识,培育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本文对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进行探究,希望对于落实新课改理念、数学课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益 《数学教学》2004,(3):44-46,43
数学认知建构观出诉我们:学生是数学学习中的认知主体,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参与充分、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图形计算器是一种很有用的教育工具,它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远未发挥,在这样的模仿与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数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动态数学观"最为直接的教育含义就在于:数学教育不应唯一集中于作为数学活动最终产物的知识性成  相似文献   

20.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应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