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穷达,不忘兼济天下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一个年仅六周岁、刚刚进入乡校读书的童子,从老师那里窥见一首《庆历圣德诗》,过目即成诵,令老师啧啧称奇,更可奇者,是他向老师询问诗中所颂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迹。这些人都是当世的贤臣名士,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无论人品或学术都是封建社会的特出者,曾巩称之为“蓄道德,能文章”,绝非溢美之辞。他官至参知政事,不可谓不达,但在仕宦四十年中,“屯邅困踬,窜斥流离”,颇有世路岖崎之感,其间表现了他的“果敢之气,刚正之节”。庆历三年,宋仁宗任命杜衍为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富弼为副使,旋又以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任命欧阳修、王素、蔡  相似文献   

3.
《宋稗类抄》记载,欧阳修写了一篇《昼锦堂记》,起初开头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文章写好之后,派人骑马给在京都的宰相韩琦送去。可是,文章送走后,欧阳修继续反复琢磨,总觉得开头那两句写得不够理想,便又用心认真修改,写成一篇新稿,再次派人给韩琦送去,并附书曰: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读者刘显源先生 ,指出 2 0 0 1年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有一处重大差错。刘先生在信中说 :该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史思雷写的《欧阳修追字》。文中写道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 ,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邀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刘先生说 :“我初读而疑惑 ,继读而惊骇。”刘先生指出 ,据史料记载 ,宋朝宰相韩琦建的是“昼锦堂”而绝不是“画锦堂”。欧阳修应朋友之邀写的也是《昼锦堂记》而绝不是《画锦堂记》。并指出 ,所谓…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摆用人才,提拔后进,凡有才能的人,他都能大力扶植、荐举。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都是在欧阳修的提携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家、政治家。有次,欧阳修向皇帝推荐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三人可以为宰相。吕公著是原宰相吕夷  相似文献   

6.
史彦杰 《中文自修》2022,(11):50-52
<正>北宋庆历五年(1045),知扬州的名臣韩琦发现一个年轻下属常常蓬头垢面且满脸倦容,这让他想起了流连于青楼酒肆的唐代诗人杜牧,于是正色警告这个年轻人不要自暴自弃。出乎意料,对方没有辩解多年后,韩琦才知道真相:他正是因为通宵达旦地苦读,所以才来不及洗漱这个执拗的年轻人,就是日后名满天下的宰相王安石。  相似文献   

7.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欧阳修的朋友韩琦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昼锦堂”。  相似文献   

8.
轻松课间     
【课间故事3分钟】欧阳修快马追字佟士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叫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  相似文献   

9.
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曾巩更关注文章所承载的"道",对文辞的雕琢重视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欧阳修追字》中的一些瑕疵,《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谢国顺老师已在《“画锦堂”乃“昼锦堂”之误》一文中指明。笔者在细读课文《欧阳修追字》时发现文中还有一瑕疵,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课文中说韩琦在“画锦堂即将竣工时”“请他(欧阳修)写一篇文章(《昼锦堂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昼锦堂是韩琦知相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韩琦于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知相州,第二年即嘉元年(1056年)七月被召还为三…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荐贤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神宗时,他上书推荐可为宰相者三人,而这三人都曾与他有过矛盾。第一人司马光。司马光在1065年的“议濮”事件中与欧阳修意见相左。“议濮”,是英宗为其生父赵允让尊崇谥号时的一场大辩论。英宗为仁宗养子,因此产生了如何尊奉其生父濮王  相似文献   

12.
熙宁二年二月——熙宁六年二月,韩琦任职大名,四年间在大名任上共创作诗歌一百三十首。主要是与僚属间宴饮游从、诗酒唱和之作,此外,还与退居颖州的欧阳修诗笺往来,互相期许。韩琦大名诗歌,体裁以七律为主;内容上强调人格的凝练;艺术风格上趋向平易浅近。  相似文献   

13.
在北宋士大夫中,范仲淹有着深邃的忧国忧民思想情怀。与他同时代的士大夫群体,诸如胡瑗、欧阳修、韩琦、李觏等人,同样也有着忧世理念。心忧天下是这一时期士大夫的主流思想,这与儒家道德的熏陶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北宋庆历年间的那一场"新政",对欧阳修来说,是一场考验,既是政治考验、道德考验,也是智力与文章上的考验。1043年,即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并为枢密副使。范仲淹旋为参知政事,锐意改革,庆历新政开始。  相似文献   

15.
包拯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尧臣榜进士。这一榜科举考试,与包拯同年登第者(即"同年")共1418人,其中成名成功者较多,文彦博、韩琦2人官至宰相,包拯、吴奎等7人为执政,在北宋历史上较为罕见。年长仕晚的包拯与其同年关系融洽,尤与其同年中高官者交往甚密、联姻结党。在朝中同年的支持、帮助下,包拯为官26年升迁27次,在斗争激烈的北宋官场中屹立不倒。包拯配合宰相文彦博、韩琦等排除异己,掌控朝政,以至于出现了天圣五年(1027年)榜同年长期执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期的诗人梅挚生平虽不煊赫,但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堪称循吏。其人喜吟咏,擅文章,虽作品大多散佚,而生平尚可据当时史籍和名家别集的相关记载加以考索。他与欧阳修等一同主持了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嘉祜二年科举考试,与欧阳修、梅尧臣、王珪、韩琦、文彦博等人多有唱和,且与王益、王安石父子为两世之交。他的政绩、品格以及交游连同创作一起所引发的历史影响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官至枢密副使(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谥(shi)文忠。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  相似文献   

18.
韩琦的宽容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有一次在夜间起草紧急公文,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夜已深,那个年轻的侍卫有些困倦了,结果一走神儿,蜡烛一歪,恰好燎着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急忙用衣袖将火拂灭,头都没抬一下,接着挥笔写字。过了一会儿,他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便命将那个侍卫和他的主管长官都叫来,对主管长官说:"不要替换他,他已经懂得  相似文献   

19.
一一次,欧阳修写了一篇《昼锦堂记》,便派人送给文友韩琦欣赏。文章送出后,他忽然发现开头“仕宦(huàn)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两句写得不够好,就连忙又写了一篇派人骑马送去,并嘱咐送文章的人告诉韩琦:“前文有不当之处,以后文为准。”韩琦把送来的两篇稿子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觉得很奇怪。再仔细一看,才发现只是在开头两句加了两个“而”字,变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韩琦细细琢磨,这一改,句意就更加突出,语气也通畅有力了,不禁暗暗佩服欧阳修写作态度的认真严肃。二一次,有个叫钱惟演的…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都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能有效激发大脑组织的机能,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学生收效少,先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只有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