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性在于自主自律。道德成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征,它是以健康人格为心理背景的,人格的道德性以自我意识为原始驱动力,道德发展呈现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倾向,它根植于人的存在。皮亚杰、柯尔柏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忽视了机体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静 《文教资料》2011,(4):110-11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于道德榜样的人格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尔比和戴蒙对一小部分有特殊道德贡献的样本进行的调查研究;琼斯和考利把一组大屠杀救援者样本与袖手旁观者及战前移民的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哈特研究了有杰出利他主义表现的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和自我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沃克的勇敢和乐于助人的道德榜样的人格研究,对未来道德榜样的人格研究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同一性理论、性格类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卢文格的发展类型理论.当前的道德自我发展理论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的,实际上道德自我是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今后需不断深化道德自我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聪  王紫璇 《中国德育》2023,(21):14-18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教育方法,对个体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21世纪以来,在我国榜样教育研究中,榜样的内涵与宣传方式、榜样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论都不断向前发展,但实施过程也存在着榜样选树难以满足学习者需求、榜样教育忽视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深层困局。为此,有必要对榜样教育开展中的有益经验进行历史回溯,通过选树多种类型榜样、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与持续创新榜样教育研究方法等方式,不断推动榜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倩 《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51-252,246
榜样的道德力量日渐缺失是时代发展和道德榜样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道德榜样发生作用的环境;道德榜样本身缺乏公信力,榜样人格也受到空前挑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对现代榜样人格的塑造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十分丰富,有道德发展阶段研究、强化社会学习研究、价值观澄清、体谅关心理论、威尔逊的道德符号学等,这些德育理论的特征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不能忽视道德情感的发展;隐性课程与道德发展的关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道德、心理一体发展的健全人格教育成为道德教育凸现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显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大学生道德心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道德价值观、道德行为和道德人格等方面。但是,当前研究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对忽视"情"和"行"的研究、研究结论不一致、系统性研究较少和道德人格的实证研究尤其缺乏。  相似文献   

8.
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经历了哲学假设、经典心理学实验研究和当代心理学的深入研究。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体现在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林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发展的双面理论、布莱希的道德自我认同模式、沃克的道德人格等研究当中,这些研究克服了在道德判断过程中仅仅关注道德推理重要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的内化机制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地龙 《江苏高教》2007,2(2):115-117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道德情感内容看,需要通过树立能反映大学生心理意象的榜样等强化机制进行.从道德情感形式看,要考虑到大学生道德思维发展水平,需要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才能达到.品德的形成也是其人格的发展过程,需要大学生把对自我的认同与对国家、人民的认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不同情绪唤醒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在道德判断研究领域里,皮亚杰以及科尔伯格等的道德判断认知推理理论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道德判断的认知推理理论过于强调认知推理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一方面,针对科尔伯格的阶段理论,布雷西提出了道德同一性,他认为,道德同一性在独立人格的成长过程中来自于一种心理需要,使个人的道德行为和个人观念前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