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变过程、流变内容、流变的主客观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流变是一个渐进的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即在原始社会时期产生萌芽,到奴隶社会时期发展成型,在封建社会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近代时期发展得较为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流变的主要内容分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流变。器物层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流变、场地器械流变、古典文献书籍和文物流变;制度层面包括体育运动规则流变、运动技术流变、管理体制流变;精神层面包括运动主体意识流变、价值观念流变和民族心理流变。流变的客观因素是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类型、项目的不平衡性、地域的不平衡性;流变的主观因素是运动主体的文化意识、冲突与融合、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传承的最佳路径;"社会市场化"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自然选择;"城市旅游景点式"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发展的最佳方式;"民俗节庆式"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式;"民运会"发展模式是保证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全面系统地回顾了1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起源、特征、价值、现代变迁、传承和发展等方面,以期对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挥辅助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木球这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宁夏木球在前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参赛经历分析宁夏木球运动的现状,并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体育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剖析当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重点阐述了体育本质、少数民族文化、田野调查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变迁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摩梭传统体育是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摩梭人的传统体育随着母系文化本体的变迁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摩梭人聚居地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为研究个案,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在摩梭母系文化中产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探讨摩梭母系文化的现代变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揭示摩梭人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系统研究等方法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新疆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变迁;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制度层面上的变迁;维吾尔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方式和外来体育文化的冲突导致了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变迁;并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以河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部分项目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水平及发展现状,并从宣传、推广和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揭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主要方式——功利化、现代化、模板化、边缘化,剖析了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生存环境丧失、社会形态变迁、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以及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认知的不足是其异化的致因。建议少数民族地区要顺应时代发展,突出自身民族特性;借助民族、民间活动形式,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深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发展人文旅游;学校体育课堂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化现代变迁的分析,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化的现代变迁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意识重构的相互影响,认为当民族传统体育化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化价值意识之中,将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嬗变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导致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嬗变的诱因有: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方式流变、文化变迁。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新时期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传承发展建议,为村落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Analysis o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s of the National Minoriti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传统体育具有竞技性、生产性、娱乐性等特点,运动项目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传统体育仍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健身、娱乐和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舞龙运动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活动.为了深入了解舞龙运动的发展脉络,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法、专家咨询法等,对舞龙运动的发展进行了探索,认为舞龙运动的转型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2)由节庆文化符号向竞技赛场符号的转变;3)参与人群由大众化向精英化的潜在转变趋势;4)运动形式由多样化向标准化的转变趋势.并在分析其转型的基础上,对舞龙运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别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对其发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神秘性和原生性。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实地调查和访谈法,以侗族 “抢花炮”运动发展的体育文化特征为基础,较为系统分析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变迁脉络、变迁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这为我们历史、客观认识侗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回应了新时代背景下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路径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变迁既受到客观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文化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理性视角揭示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可以克服过去人们侧重于通过外部环境解释说明民族文化变迁的传统思维模式,对人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思辨法等,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学理支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延续与消亡的原因进行剖析。发现,“仪式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身体共在”与延续的结构性基础,“神秘力量”获得与运动愉悦感是其存续的精神动力;情感沉降、外界屏障与“精英缺失”是造成其消亡的重要原因。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促进与治理中,要注重“仪式空间”的保护,重视族群“局内人”的设定;关注族群“神秘”与世俗情感的“二向性”需求;突出“卡里斯玛”的个体功用,促进“情感能量流”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现场观察法、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等对新疆第6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年龄偏低,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各地州市对表演项目重视不够;马上项目运动的群众参与性不高;有些马上运动项目有濒临失传的危险。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概述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价值与学术地位,探讨了这一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主要方法及未来发展的设想。研究目的旨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和思路,强调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影响,体现西部大开发兴边康体富民行动中民族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以非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研究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促进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结论:1)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在当前存在着:商业化与泛市场化下,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逐渐失范;政府干预减少及私有化下,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以身陷危机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盲目乐观与缺乏危机意识,缺少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内在缺陷的思考;对外开放过度及对内开放不足等问题。2)提出:构建双驱动模式;提升政府执政效率;加强保护,树立危机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对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桂西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开展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