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辉霞 《成才之路》2014,(20):36-3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比如“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借助自己执教的课例“倍的认识”,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一、在操作、观察、演示中,初步感知“倍”的模型 本节课共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学具操作:用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学生操作学具,交流展示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比较“个数”时,自然渗透了“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摆学具要注意“一一对应”。这就在倍的建模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次学具操作: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追问:为什么要3个3个地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沟通了“同样多”和“标准量”的联系。第三次学具操作:王丁把贝壳送给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2只贝壳,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引导学生再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摆?学生摆后展示交流,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并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和倍交上“朋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标准量改变而改变,打通了“几个几个地摆”和“倍”的联系,使学生成功建立“倍”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 教学过程: (师出示情境图如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有48个桃子和2只小猴.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师:(板书问题)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生3:48÷2=24(个). 师:真不错,你不但能列出算式而且能把答案算出来.还有哪些同学已经有答案了?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大家想听吗?生:想。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听歌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信息?(播放歌曲《数青蛙》)师:是哪一句?谁来说一说?生1:是“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师:对,你找得非常准确。我们知道1只青蛙有1张嘴、2只眼睛和4条腿,那么2只青蛙有几张嘴呢?生:2张嘴。师:有几只眼睛?生:4只眼睛。师:4是怎么得到的?生2:2×2=4。师:谁能解释一下这两个2分别表示什么?生3:在2×2这个式子中,前面的2表示每只青蛙有两只眼睛,后面的2表示有两只青蛙。师:2只青蛙有…  相似文献   

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有48个桃子和2只小猴。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实录片断截取:师:这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的知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同学们观察这几副图,用数学语言各说一句话,说说用哪个数字表示。(课件出示图画)生:图上有一只小猴,用1表示。生:图上有两个桃,用2表示。生:图上有三只小鸟,用3表示。  相似文献   

6.
请看以下一则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他在检查小组研读“海边捡贝壳”这件事时,其教学过程如下:师:请这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研读“捡贝壳”这件事的。(生汇报)师: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吗?生:老师,我有很多贝壳,能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吗?师:可以,请带上来。(学生把一大堆贝壳端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师:你能说出这些贝壳的名字吗?生:不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师:既然叫不出这些贝壳的名字,那请你把他们全部拿下去吧。(生手捧贝壳,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地回到座位上。)对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不得不引发出以下思考:一、…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交流师:同学们,你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生:买过。师:买过什么东西?生1:铅笔。生2:橡皮。……师:看来,大家买过的东西还真不少。瞧,这两个同学也在商店买东西呢!(出示课件)2.观察信息窗,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每根圆珠笔芯0.2元。生2:小男孩要买3根圆珠笔芯。生3:每根橡皮筋0.05元,小女孩要买9根。师:根据相关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相似文献   

8.
课题: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情境创设的教学过程: 师:我今天带来一张未完成的统计表(如表1),同学们觉得缺少什么内容? 生:统计表内缺少数据! 师:哪5位同学愿意报出自己的身高,让老师把你们的身高填入表格内? (老师邀请5名同学合作,报出自己的身高,教师当场输入表格内,如表2) 师:这样,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就制作好了.它包含了三部分,标题和制作日期、标目、数据.  相似文献   

9.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2.能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的结果。3.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录像带、图片、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南宁市大学路的农科院内有一个美丽的植物园,同学们想去参观吗?生:想。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师:可植物园位于大学路离我们这还挺远的呢…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4~66页。【教学过程】一、情理交融,理解论证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童话开始吧!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图中有3只小兔和6个蘑菇,还有3只小猴。师:(追问)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生:6÷3=2(个)。师:那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生:0÷3=0(个)。  相似文献   

12.
[课堂实录](学习主体:五年级学生)师:同学们,在开始复习之前,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份学习材料.(多媒体呈现:1/2 1/3=3/6 2/6=5/6) 师:你能用适当的语言将这份学习材料所提供的数学信息表述出来吗?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片段。师出示一个捐款箱的模型。师:正对着捐款箱的侧面看,看到了哪一个面?生:看到侧面。师:个子高的同学呢?生(少数几个):还能看到上面。师:一共有几种情况?(生很活跃)师(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摆在桌上):同学们可以绕着长方体走一走,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_1:3个面。生_2:5个面。生_3:2个面。生_4:4个面。  相似文献   

14.
【案例】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我们全校师生到长安街捡白色垃圾的事吗?生(:异口同声)记得。师: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活动?生:美化环境。师:对,那么如果我们班想开展一次“美化校园”的集体活动,你们有什么建议呢?生:把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垃圾捡干净。师:好,那我们就亲自动手美化我们的校园!(学生到校园活动20分钟后回到教室。)师:你们今天开心吗?为什么?生:开心。捡了许多垃圾,美化了校园环境。生:懂得了参加集体活动能锻炼自己,增长知识。……师:老师今天也很开心,因为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最后,老师想送给你们一句话:参加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5.
案例: 出示题目:育才小学二年级的同学第三、第四周分别捡了293个和118个易拉罐,问:这两周大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生1:293接近300,118接近100,300+100=400. 生2:293接近290,118接近120,290+120=410. 生3:293接近290,118接近100,290+100=390. 生4:293接近300,118接近120,300+120=420. 生5:293接近300,300+118=418. 生6:118接近200,293+200=493. 师:同学们的估算方法都很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6.
赵琨  谢毅 《山东教育》2012,(13):39-40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旭日东升——打一数字"。生:是9!因为"旭"字中的"日"走了,剩下了"九"!师:真聪明!再来一个:"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生:是一!因为"百"和"万"字的上头,第一笔都有一个"一"!师:咱们同学可真是太棒了!我们认识的数字有哪些呀?生:有1、2、3、4、5、6、7、8、9、0。师:同学们,数字只有十个,但是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顺序编排起来,就会千变万化,能够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这节课就来学习"神奇的数字编码"。(板书)  相似文献   

17.
韩丹 《辽宁教育》2006,(11):58-6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教学目标1.通过“趣味运动会”这幅图,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2.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3.能根据图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统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有没有在冬天开过运动会?生:没有。师:过几天我们班就要举行一个冬季趣味运动会,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冬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为了使我们班的运动会开得更好,同学们玩得更开心,我们先开一…  相似文献   

18.
方旭 《四川教育》2005,(12):42-42
【教学片段】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商可能会怎样?生1:商变了。生2:如果只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大;被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小。生3:如果只改变除数,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小;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大。师:同学们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如果我们同时改变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这个问题有点难度,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举一些例子试试,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好吗(?学生独立活动2分钟)生1:我让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算式变成了“6÷3=2”,商不变。生2:我让被除数和除数…  相似文献   

19.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0可以分成几和几?123456789生:10987654321师:根据上面的分法,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生1:9+1=10,8+2=10。生2:10-9=1,10-2=8。……师:我准备了10枝铅笔,把它们奖给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积极的同学,刚才已经奖励了4位同学每人1枝铅笔,我这里还剩几枝铅笔呢?生:10-4=6(枝)。……师:我现在只剩下了3枝铅笔,我奖励出去几枝铅笔呢?生:10-3=7(枝)。如果每人奖励1枝铅笔,有多少位同学获得了奖励?(问题拓展,渗透对应思想。)……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中遇到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折射出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本意,并由…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师演示:把一只生鸡蛋放入一只盛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中的鸡蛋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教师接着取出另一只盛满盐水的透明玻璃杯。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只鸡蛋放入这个盛满水的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师:实际情况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现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这个实验。请大家仔细察。生:鸡蛋浮起来了。师:对比这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生:两个杯子里的水肯定不一样。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尝尝这两杯水有什么同。生: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盐水。师:观察实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使鸡蛋上浮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