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到过新疆的人,大多要品尝一下哈密瓜的滋味,而对于没有到过新疆的人,大多愿意阅读一些富有新疆特色的新闻作品。我虽是一名机关参谋,但却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反映新疆边防题材的新闻作品,并荣获过新疆和全国性的好新闻奖励。原《战胜报》社的一位领导在一次新闻会议上曾一连列举我十几篇别具边防特色的新闻标题。一位与我素昧平生的新闻干事告诉我,他们单位举办报道骨干培训班专门找来我的作品当范文。我在新闻写作中最深刻的体会是:只要牢牢把握边防特点,就能写出别具风韵的新闻作品。一、把握特点,独辟蹊径。我没有当过专职的报道员和新闻干事,是火热的边防军营生活,使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写作的路子。刚开始,也同许多初学者一  相似文献   

2.
每当与同行们提起《新疆新闻界》,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何以如此?话还得从我读《新疆新闻界》谈起。 我是出席1985年春天新疆记协和新疆新闻学会成立大会的代表,也是新疆新闻学会的第一批会员。起初,我关心《新疆新闻界》,只是因为它是本区新闻界的刊物。但渐渐地我被它吸引住了,成了它最热心的读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外省区来新疆出差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凡来者总是对这里的建设风貌和自然风光感到惊讶和赞不绝口。当来新疆之前,多数外省区人都以为新疆很荒凉,建设很落后。甚至不断有人向我打听:乌鲁木齐人是否还住帐篷?街上有骆驼么?难怪他们一踏上新疆都感到出乎所料,这里的现实情景立即在纠正他们原来的想象。面对外省区同志不了解新疆现实的情景,不能不向我——负责宣传新疆、报道新疆的中央报纸驻  相似文献   

4.
《新疆新闻界》创刊,要我写几句话,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推辞的。因为我对新疆虽很生疏,却又很向往。那里新闻界的同志们也有一股特殊的魅力,令人肃然起敬。我去新疆只有一次,那是1983年的初秋时节.她那宏伟的气魄而又有几分神秘的气氛深深地吸引了我。山是宏伟的——条条白龙似的雪山;水是神秘  相似文献   

5.
2004年底,我慕名找到了新疆天山网上称为“新疆科普第一人”的胡文康老师。与他交谈后,我很受启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套新疆特色的自然科普丛书的想法。新疆是一片多种地貌包裹着的神秘土地,尤为典型的是大片的荒漠。在广袤神奇的荒漠上,除了拥有独特美丽  相似文献   

6.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7.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 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天到新疆,7月来,10月走,差五天三个月,是我多年外出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从夏到秋,在新疆度过了一个黄金季节。“新疆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只有到了新疆才有更深切的体会。新疆确实新,它是出新闻的宝地。我沿着古老的絲绸之路,行程万里,寻找新闻报道的新线索、新题目、新角度、新内容、新写法,收获不小,感触尤深,在这里搞新闻报道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9.
“获悉新疆今年举办第十六届全国书市,我作为印刷战线的一名工艺美术师,深受鼓舞。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在新疆举办,这对西域文化的传承是极有意义的。感慨之余,我也特意创作了这幅‘新疆迎书市’的剪纸作品,以表达心意。作品融入了全国书市的会徽和吉祥物,也作为送给第十六届全国书市的一份礼物。”笔者在采访新疆新华印刷厂工艺美术师赵俊飞时,她高兴地向我展示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30年未遇的大冒灾今年1月份,新疆阿勒泰大草原经历了一场30年未遇的特大雪灾。而我,作为亲眼目睹了这场雪暴的记者,有责任忠实记录下我所经历的一切。自去冬以来,特大暴风雪袭击新疆阿勒泰。灾民啼饥号寒、牲畜冻毙无数。灾情就是命令。经新华社新疆分社领导研究,我和分社摄影记者周文斌、司机李安琪于1月13日紧急驱车直奔距乌鲁木齐市800公里之遥的阿勒泰灾区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1.
得知“新疆出土世界最大的恐龙化石”线索,是我偶然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一次新疆地质地貌研讨会上听说的。当时是1987年9月。新疆竟然也有恐龙化石,而且一支中国加拿大联合恐龙化石考察队就在东准噶尔,这消息真使我兴奋异常。不知是科技记者喜好猎新探奇的职业责任感的驱使,还是儿时欲解恐龙灭绝之谜梦想的复归,我恨不能立时飞到发掘现场  相似文献   

12.
春风初渡玉门关1938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为了建设和巩固抗战大后方,曾派一批干部到新疆工作。当时,新疆在盛世才统治之下,各方面都很落后。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疆,可说是革命的春风吹渡玉门关,唤醒了沉睡的新疆大地。党领导的《新疆日报》,就是当时党在新疆撒播革命火种的一支队伍。1939年我由喀什调到迪化《新疆日报》工作.开始,我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外省区来新疆出差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凡来者总是对这里的建设风貌和自然风光感到惊讶和赞不绝口。当来新疆之前,多数外省区人都以为新疆很荒凉,建设很落后。甚至不断有人向我打听:乌鲁木齐人是否还住帐篷?街上有骆驼么?难怪他们一踏上新疆都感到出乎所料,这里的现实情景立即在纠正他们原来的想象。面对外省区同志不了解新疆现实的情景,不能不向我——负责宣传新疆、报道新疆的中央报纸驻新疆的记者,提出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宣传,并没有及时地全面地将新疆的变化告诉读者,或者说至少是宣传不得力。否则,外省区人对新疆这般生疏,又该作何解释?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内部资料出版物的编辑,我久有参观大印刷厂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参观了新疆新华印刷厂南湖生产车间。感悟甚深,由感记之。2008年8月,由我编辑的内部资料出版物《新疆建设安全》做了一期专刊。为使质量求精,我们把这期出版物的印刷业务交给了新疆新华一厂。虽然协议工期很短(只有五天时间),却能如期完成。只是当时印刷厂的送货车很忙,我便带了自己单位的车前去提货。借此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包尔汉1949年1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9月26日带领新疆省政府通电宣布起义。1991年,他以95岁高龄离开人世。我在新疆时曾与包尔汉有过交往,追溯往事以致我的深切怀念!一1936年,新疆督办盛世才提出"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和平、清廉、建设"六大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外和内地人士投奔新疆。我从东北的哈尔滨来到西北的新疆省会迪化(即现在的乌鲁木齐市)。  相似文献   

16.
去年五六月间,北京一位新闻学者来乌鲁木齐,同新疆主要新闻单位搞了一次受众调查。返回北京时,我握着她的手说:“欢迎你明年再来新疆。”出乎我的意外,她却说:“新疆的瓜果虽好,可你们的新闻思想保守得全国少有,呆在这里会闷死,我再也不来了!”这一席话使我想得很多。我是学新闻的,时刻关心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了解关于新闻改革的各种观点,懂得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深化在呼唤着新闻改革。在工作中,自己也一直嚷嚷着新闻改革。可  相似文献   

17.
刚才听了社长、老总们的讲话,我很受启发。我这次是来学习的,向走在我们前面的教育出版社学习,向民营书业的成功人士学习!新疆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先把新疆教育和新疆教育出版社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疆共有12家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是1956年成立的,有300多名职工,是新疆最大的出版社,承担着6种文字的教材和教辅图书的编译和出版,并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身边,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发黄的剪报和两封珍贵的信。这是六年前我十四岁上初中时,在《新疆日报》发表的通讯和编辑写给我的信。带着它,我从边疆走到内地,读完了中学,如今正在大学里攻读新闻专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和《新疆日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六年来不管身在何处,总是忘不了这张报纸,在大学里走进系报刊阅览室,我总是首先取下《新疆日报》,一版版认真地看,就是细小的新闻条目也不放过。读着报  相似文献   

19.
李希光 《中国广播》2010,(11):14-16
我第一次来新疆距今差不多20年。20年前我从西安出发,我的行李中有一台英文打字机、三架照相机、一台很小的短波收音机。当时我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青年学者沿着古丝绸之路进行采访。我带着这台收音机,  相似文献   

20.
"新疆的朋友对我恩重如山,我永远是新疆的王蒙,我将和你们永远在一起。"在伊宁市"王蒙书屋"的落成典礼上,王蒙依旧用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作为他阔别家乡多年的开场白。在场的老友们也纷纷举起手来,脸上满是无法掩饰的喜悦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