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过去说:当教师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后来又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缸水、长流水。但是,这些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我们把学生当做了装水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实际上,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  相似文献   

2.
《同学》2003,(4)
别误会!今天的这次网上旅行可不是带大家去找“乐”(lè)子,而是去找“乐”(yuè),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相信你对本月的网站就会有一个大概的  相似文献   

3.
在职场上很多人很怕见领导、见老板,在电梯碰到老板不敢出声,在路上碰到老板拐弯走,却不知这是职场大忌。 2008年,段奕宏凭借《士兵突击》一剧使得这个农村小伙一炮走红。最近,《我的团长我的团》再次使他人气翻腾。1994年,段奕宏考上了中戏。大二时,一些形象出众、表演功底强的同学开始陆续接到影视剧的邀请。  相似文献   

4.
看了标题,你可能有点奇怪:西藏怎么了,为什么要找它的错?其实,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转换为汉字时多写成“措”),、在西藏,大大小小坐落着1500多个湖泊,藏族人民认为它们是神圣、纯净的象征。在2015年拉开帷幕的时候,让我们奔向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净土,来一场寻措之旅吧。  相似文献   

5.
廖桂兰 《考试周刊》2014,(27):34-34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大部分学生畏惧作文、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是缺少素材积累,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6.
不少学生写作记叙文,不善于挖掘材料,组织材料,往往是任务观点,虚应故事,致使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泛,千篇一律。究究竟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这里想介绍一下武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作文个别指导。武老师批阅了全班同学的作文之后,就对王新敏同学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找规律”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在教材中出现的新单元。苏教版教材主编王林先生曾针对这一内容明确指出:“‘找规律’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展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细读这段话,我认为: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后来我们改变了提法: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长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学生想要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葡  相似文献   

9.
我的这个“找课文”相当于循环往复地跳两步舞曲:一是走向生活找课文;二是指向课文找生活。 先跳第一步——走向生活找课文。这是由境找文,进行语言的存储与提取的训练。目的是实现境与文的一一对应。这样学生以后在观察时搜集到素材信息便能迅速地查找提取出对应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进行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我所设计的“走向生活找课文”分两个“版  相似文献   

10.
王玉红 《班主任》2012,(11):32-33
正新学期,我担任初一(8)班班主任。接班没多久,王宇龙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学习基础差,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接老师的话茬儿;自习课上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和同学说话,影响别人学习;一下课就和同学打闹,追着同学满教室跑,碰得课桌东倒西歪……开学没几天,学生们便接二连三地向我告他的状,可我每次批评教育他时,他都满是借口,而且理由听起来都很充分,似乎  相似文献   

11.
一所中学里有个公认的最差班,管理起来非常棘手,一年内换了两个班主任,最终都败下阵来。新学期,一位新调来的女教师接管了此班。传言,这位孟老师非常厉害,是校领导专门请来的“高手”。班里那些顽劣生听闻后不敢轻举妄动,一个月来基本处于观望状态,班里也暂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状况。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找”圆面积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找规律的内容相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学生对于找规律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比较高。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找规律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归纳思维的训练是具有较大作用的。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找规律"章节的基本特点,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特点,提出这部分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到作文,现如今大部分小学生都会感到头疼。看到一个作文题目,他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可结果往往还是题材单一,言之无物,无法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无米下锅"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是他们无法将自己的生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无法通过作文课回忆自己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生“找米下锅”中宁新堡中学刘永胜有充足的素材积累,才可能写好文章,此文在教学生积累材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农村学生听得少,见得少,碰上作文常感到“无米下锅”,笔者为解决这个问题下了一番功夫。一、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社会生活是广阔的天地,大凡优秀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17.
找李白去     
阎连科 《当代学生》2015,(Z1):90-9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有一代人的成长资源,也有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是阎连科获卡夫卡奖后的首本作品,他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讲述了其中最重要的记忆片段。随着时代剧烈变迁,物不是人也非,但那些曾经重要而真实的经历,并没有因时间流逝而消失。在作者深沉的情感浸润下,往事化成追忆文字,庄重与诙谐并具,现实与记忆交织。从中,能窥见少年往事对阎连科人生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架飞船降落在一个莫名星球上,一身疲惫、口干舌燥的男主角在念台词: “嗨,这里有没有智能生物?我来自地球,请给我一点水!” “咔!”一个声音大叫,“咔咔咔!”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后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依然有不少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就纳闷了:指导了那么久,怎么还不会写呢?通过了解发现,其实教师往往对作文“怎么写”强调得比较多,而学生更愁的是“写什么”。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殊不知学生也正为无“米”做“炊”而发愁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找“米”做“炊”呢?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摸索总结了几条作文的取材之道。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花钱.就算什么东西也不买,每天用掉的电、水、煤气……也是需要付费的.有理财观念的人会记账,然后以星期或是月份、年份为周期进行统计,再来个分析比较.以前,这些事都是六人的专利,现在,在“儿童财商”观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学习理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