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清明节前夕,中共中央决定由张国焘代表边区政府去祭黄帝陵。张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4月2日,张国焘带着秘书和警卫员张海,还有一个警卫班,乘一辆卡车,从延安出发前往黄帝陵。  相似文献   

2.
对于张国焘的历史以及他所犯的严重错误对党的危害,人们是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但是,对于张国焘为什么在1938年4月叛逃,却很少有人去分析和研究。对此,本文试图作一粗浅的探析,以祈各方指正。 一、张国焘的叛逃,是他长期与党分歧的必然结果 1938年4月2日,张国焘以祭黄帝陵为名离开延安,当即与主祭的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蒋鼎文勾结,第二天一同到达西安,旋即  相似文献   

3.
1938年4月,张国焘趁祭黄帝陵的机会,私自离开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成了可耻的叛徒。这件事情过去有过报道,但与事实颇有出入。张国焘在他的回忆录中,更是竭尽颠倒黑白之能事.前不久笔者协助童小鹏整理他的著作《风雨四十年——周恩来与第二次国共合作》,听童讲了张国焘叛党的详细情况。他是奉周恩来之命与李克农等去拦截张国焘的,许多事情亲眼目睹,翔实可靠,记录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百团大战的发动是为了打破日本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以华北的胜利影响全国战局,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同时百团大战的发动也有击敌和友,加强国民党团结的目的。百团大战在华北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使日本企图利用德、意胜利的形势加大对国民党军事压力,以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落空;在政治上,打破了国民党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的谣言  相似文献   

5.
张国焘,中共“一大”代表,长期担任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职务。1938年叛党,投入国民党军统的怀抱。大陆解放后经台湾转赴香港定居,最后客死加拿大多伦多,本文介绍他在长征途中另立伪中央的一些情况,旨在分析他从党的领导者发展到反党反军的思想蜕变轨迹,以吸取有益的历史教训,警示世人。 一、居心叵测,成立“西北联邦政府”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中央红军没能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江西中央苏区,开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艰难跋涉──长征,此时的张国焘在哪儿?他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1938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下,中条山地区形成了八路军游击队、民众武装和国民党正规军共同抗日的局面。1939年,我党领导的游击武装被迫撤出后,对只能进行阵地战的国民党驻军极为不利。1941年,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将国民党驻军全部击溃,使中条地区全部沦陷。我党成功地运用了敌战区的工作方针,重新开辟出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1931年12月日军进攻锦州,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对蒋介石及其政府的态度,经历了由批评到期待再到支持的过程。长城抗战失败的结果,使李烈钧认识到团结方能抗战,并且政府得有整个作战计划,为此国民党人只能团结在有实权的蒋介石周围。  相似文献   

8.
张安  房彬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2-105
抗战前期,国民党敌后根据地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顺应了全民族抗战潮流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国民党对其敌后根据地苦心经营等。但其大多数根据地没能坚持到抗战胜利,这是因为国民党不具备坚强的抗战领导核心,缺乏团结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军队也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支柱,根据地政权不够稳固。  相似文献   

9.
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日军内部渎职、破坏公物、"以下犯上"的内讧,逃亡和投敌等违反军纪的现象日趋严重。1942年12月发生的日军下级士兵凌辱上级的"馆陶事件",便是日军内部风纪败坏的典型案例。这一事件如实地反映了日军内部管理松懈、官兵关系紧张以及士兵心理颓废的状态,戳穿了日军自我标榜的"纪律严明""不可战胜"的谎言。  相似文献   

10.
黄滢 《学习之友》2013,(10):38-40
王光亚,100岁,原国民革命军第5军战士,与战友在昆仑关战役中攻破一个日军碉堡,现居长沙;宋老夯,95岁,1938年参加国民党部队,身体多处负伤,1945年返乡务农,现居河南;陈士麟,93岁,曾任国民党重庆军部警备司令部情报组组长,在昆明一公厕旁住了30多年,刚刚搬进老年公寓;  相似文献   

11.
张国焘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领导人,尔后以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身份叛变投敌,他在论及周恩来时说了句自己内心的看法:周恩来为人和顺,善于结交朋友,从不走极端,总是能使自己适应现状。  相似文献   

12.
媾和的幻想,仍希望将卢沟桥事变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围内,中日双方停止军事行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遭到日本外务省的拒绝。日军侵占北平、天津的行动震动了全国;日军进攻上海,更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心脏地区和英、美的在华利益。在全国要求抗战的压力下;在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的事实面前,国民党决心接受中共和爱国人民的建议,实现团结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史实表明,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首先是军事上的合作。周恩来说:“国共实际的合作,是从军队开始的。”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两百万军队。国民党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对汪精卫1938年12月8日叛逃投敌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汪精卫的民族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的恶性膨胀是其叛逃的根本原因,日本的诱降是外因,而蒋介石为汪精卫投敌铺平了道路。有的则认为主要原因是汪精卫和蒋介石之间的政策分歧。还有的把汪精卫的叛逃看成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公开分裂。我认为,汪精卫的叛逃不是偶然孤立的事件,是抗战以来中日矛盾,国际关系,特别是中国内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斗争的结果。而汪精卫叛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野心严重发展和他要与蒋介石争夺对日妥协的领导权;直接原因则是日本的诱降谋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满洲的早期历史仍然富有神秘色彩。有的资料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奉天支部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建立的(1921年7月和1922年7月),但是,关于这个支部没有其它资料可以说明。另外,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张国焘曾提到过出席1923年6月在广东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北满吉林省哈尔滨代表陈为人。根据张提供的情况,陈为人平息了党的书记陈独秀和张国焘之间带有感情的争论,为第三次代表大会作出了重要贡献。陈为人真诚地呼吁大会注意党的团结,他向陈独秀提出的尊重反对意见的建议缓和了大会的激烈气氛,因为关于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引起的争论,导致了分歧。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1月至1945年8月,侵华日军将战火烧到湖南,对湖南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支日军正是攻占上海、南京,在南京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军民的那支日军部队。7年中,这支日军部队在湖南先后发动了6次大的战役,遭到湖南军民的顽强抵抗,最后,在湖南各地向湖南军民缴械投降。  相似文献   

16.
1938年5月,徐州会战后,郑州、武汉暴露在日军面前,造成日军直下郑州,沟通津浦、陇海、平汉三线,进攻武汉的严重局面。在这紧急关头,蒋介石为掩护其部队向西南逃窜,竟置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下令挖掘黄河大堤,造成平汉路以东的千里  相似文献   

17.
1938年8--10月间,在武汉会战中,国民党集中兵力,在江西德安一带重创日本侵略军,继台儿庄战役之后,取得了抗战初期又一次较大的军事胜利。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江西境内同日军的多次交战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因此,对德安之战作一简略介绍和分析,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等战役的重大胜利,蒋家王朝大势已去。正在上海的张国焘慌忙将反共刊物《创进》停刊,举家逃往台湾。在台湾,国民党当局无人理睬他,生活也无人过问。最后,张国焘在台北市的住房也被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大员所强占,无处栖身,只好离台赴香港谋出路。1949年冬,张国焘举家到了香港,他化名“凯音”,专与第三立场者交往。不久,他参与了顾孟余等人的第三势力运动,创立了“民主战斗同盟”,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创刊了《中国之声》杂志,张国焘自任社长。不久,内部发生分歧,张国焘辞掉了社长职…  相似文献   

19.
湘西会战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战,目的是为了夺取国民党空军芷江机场,为进攻四川建立前沿阵地,同时籍以挽救孤悬于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但是,由于国民党官兵的浴血奋战、广大湘西民众的积极支援、陆军空军的协同配合、加上国民党战略战术运用正确,击败了日军的进攻,取得湘西会战的胜利。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会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芷江机场,更重要的在于它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同时也为芷江受降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0.
老拙 《高中生》2012,(22):50-51
1938年8月,在山东省邑县大李庄,八路军包围了一队日军,秋山良照就在这队日军中。双方都是主力部队,战斗异常激烈。后来,日军的子弹打光了,秋山良照就从死人身上捡子弹。他端起机枪,压进最后20多发子弹,向发起总攻的八路军扫过去。这时,一发迫击炮弹砸下来,秋山良照被轰倒的墙壁压在底下,昏死过去,成了八路军的俘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