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2,(2):28-28
春秋后期,各诸侯兼并吞食,到三家分晋时,主要只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诸侯国。此后,七国间的兼并征伐更加剧烈、频繁,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东方六国而最后统一,战争才逐渐停止。因此,后人就把兼并征战十分剧烈的这段历史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2.
秦国对西戎、巴蜀的兼并,对秦国历史的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它最后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秦对西戎的兼并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春秋,是秦国对西戎的征战扩张阶段。秦襄公七年春,周幽王废太子,导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杀幽王,灭西周。当时,因秦襄公带兵救周,“战甚力,有功”,由此,当周平王东徙洛邑时,封襄公为诸侯,赐给歧以西之地,并许诺“秦能逐戎,即有其地”。于是,秦立国后,把伐戎定为基本  相似文献   

3.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喜欢辩论著称。他的学生么都子就曾问他:“人家都说先生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这倒是句实话。孟子生当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日烈,生灵涂炭,各家学派竟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为了和各派辩难,以说服各国君主实行“王道”“仁政”,当然不得不四处奔波,与人辩论。 比如齐宣王是野心很大的君主,总想称霸诸侯,却不愿施行仁政治理国家,孟子就常和他辨论。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您有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去楚国游历。等他回来时,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该如何对待这样的朋友?”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说:“如果法官不能办案,那应该怎样对待他?”宣王说:“免他的职。”孟子又说:“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那又该怎样办?”这时候,齐宣王看看左右的臣子,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相似文献   

4.
李翠珍 《教书育人》2005,(10):31-32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社会处于大变动之中.经济上,宗族制度为家族制度取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政治上,王权衰落,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对这种天子名存实亡、诸侯称霸争雄的动乱形势,孔子深表不满,斥之为“天下无道”.  相似文献   

5.
一《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梁惠王上》当中的一章。这篇文章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辩才,是《孟子》中很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篇章。孟子要说服齐宣王放弃霸业,以王道统一天下,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本来就是诸侯之间争战不息、兼并不已的时期,而齐宣王即位的第二年,就大败魏军,杀庞涓,俘魏太子申,韩、赵、魏的国君都朝齐于博望。此时的齐国,已是东方的强国。齐宣王一心想要效法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称霸于诸侯。而孟子是这一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的是行仁政,以“德”服人,反对兼并战争,用王道…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可是皇帝的女儿为什么称公主?此外,古书中还有翁主、郡主、县主等名称,它们又与公主有什么区别?“公主”一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公”,周朝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于是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所谓公主也者,乃“公”主持其婚礼之意也。当时,周天子的女儿叫“公主”,其他诸侯的女儿也叫“公主”。“公主”又可以叫“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以出售智谋策略为生的士阶层兴起,成为各国争相笼络的"宠儿"。对自我才能的自信,使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他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理性的精神,开阔的视野,周密的思虑,在兼并与反兼并战争中,为诸侯屡出奇策。本文在明确《战国策》里"纵横家"名称的基础上,浅析其具有时代特质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喜欢辩论著称。他的学生都子就曾问他:“人家都说先生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这倒是句实话。孟子生当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日烈,生灵涂炭,各家学派竞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为了和各派辩难,以说服各国君主实行“王道”和“仁政”,当然不得不四处奔波,与人辩论。  相似文献   

9.
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晋国被韩、赵、魏所瓜分,主要是因为,伴随着晋国强盛过程中实行“国无公族”制度,异姓、异氏获得了发展壮大和自身强化的社会条件;当异姓,异氏采邑领地极度扩张并各自建立了以采邑封建经济为基础的独立王国后,就形成了分裂晋国的社会基础;最后,由于异姓、异氏的分化和相互兼并导致了晋国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 ,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我国在商周时代实行封建制 ,即采取“封邦建国”办法进行统治 ,商王和周天子除了王畿周围的土地由其直接统治外 ,其他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卿大夫等各级领主 ,作为他们的采邑。各级领主除了对天子有少量象征性的贡纳和服役外 ,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绝对的主权。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辖区内各自为政 ,即所谓“分土而治”。因此 ,商、周的疆域内无所谓政区。春秋中期以后 ,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有些诸侯国君逐渐强大 ,开始发展中央集权 ,对新开拓的疆土和从私家剥夺…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韩非是性恶论者,说他把荀子的性恶论发展到了极端,“毁坏一切伦理价值”(郭沫若语,见《十批判书》)。笔者以为韩非非性恶论者,而是持“自为”人性论,而且追求新的伦理价值。一、时代给韩非提出的人性问题春秋时期,由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制以后,私田合法化了,土地得以自由垦植,进而产生兼并。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结构风貌也随之出现了变化。私田制促成了宗法制的溃败。在此之前统治者“亲亲”“尊尊”,“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此时已经是“礼崩乐坏”,诸侯卿大夫之间攻伐不休。“亲亲”要求“爱其亲”、“敬其长”,而攻伐则要求争利。  相似文献   

12.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喜欢辩论著称。他的学生么都子就曾问他:“人家都说先生喜欢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是喜欢辩论呢?我是不得已啊!”这倒是句实话。孟子生当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日烈,生灵涂炭,各家学派竟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作为儒家的继承者,为了和各派辩难,以说服各国君主实行“王道”“仁政”,当然不得不四处奔波,与人辩论。  相似文献   

13.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中有一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其中“国人”一词,《古文观止》是这样注解的:“国人:当时对住在国都的人的通称。周,指诸侯食邑。”这未免有些笼统。要想真正理解,还须从西周时代的有关制度说起。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同姓王族、功臣、谋士和古帝先圣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史称“封建亲戚,以蕃(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里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之意。诸侯国内也实行分封,诸侯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再分封给士,封地称食地,士是最低层贵族。《说文…  相似文献   

14.
春秋中晚期以后,各诸侯因为自保或对外扩张兼并,所需要的人才不免是多方面的。这就打破了原来社会等级的固定性,为士、庶人的上升敞开了门户,官学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垄断一经突破,私人办学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一、谁诛燕相子之 诸侯兼并、群雄争霸的战国中晚期,远古时代的尧舜“禅让”之事,在燕国竟得以戏剧性地重演。燕王哙让位给燕相子之,由他革新图强。但这件事遭到了燕太子平的抵制,在燕相子之即位的第三年,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发动叛乱。这时齐国乘机出兵,占领了燕国,杀死了子之。此事《史记》有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殽之战》的中心思想,人教社高语第五册参考书是这样归纳的:“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此,笔者认为不够准确,“贪”、“轻”并非战争必败的因果规律。春秋时期是强凌弱、兼并攻伐极频繁的年代。殽之战是秦晋之间争夺中原霸权的斗争。所谓“贪”,是原轸站在晋国的立场上说的——“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争夺霸权是每一个诸侯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互相攻伐,动荡的社会现实为叙事散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同时,对于史学家来讲,总结历史经验也成为必须的任务。这一时期,叙事散文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出现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名著,这些历史著作的出现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西周诸侯土地所有制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土地所有制的研究,经过数代史学家们的艰韧努力,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一般人往往把诸侯土地的占有方式从土地所有制的序列中悄悄地抹去,或归之于无所有权的占有,或统括于“王有”之中。天子具有无可否认的土地所有者的资格,但也不能因此而屏诸侯于土地所有者的席位之外。本文认为,西周土地所有制的主导形式是领主制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诸侯土地所有制是等级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写下题目,就想起了两则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一则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的是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不惜动用骊山烽火台,谎报军情,让诸侯们一次又一次地上当,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失信于人,最后,当敌人真的杀将过来时,诸侯们因真假难辨而不再来救驾,结果周幽王死于乱军之中,差一点把国家也给断送了。另一则是“诚信撤军”的故事。说的是鲁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率十万之众攻打弹丸小邦原国,战前晋文  相似文献   

20.
西汉诸侯"惟得衣食租税"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诸侯皆赋”,景、武以后“惟得衣食租税”。其所食是“全租”还是“半税”?学术界颇有争议。一般认为,除田租外,诸侯不能再征收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个人的“私奉养”。但是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诸侯的衣食租税应为“全租”,而非“半税”。田租、算赋为诸侯之公用,山川园池市井之税作为诸侯的“私奉养”并未完全取消。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推行盐铁专卖政策,逐步取消了诸侯经营盐铁、铸币、酤酒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