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际湾区的发展经验表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将为湾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驱动,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梳理了湾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指出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需推动粤港澳联合办学,谋划和推进湾区联合大学的建设;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敏  黄腾 《科教导刊》2019,(11):5-6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发展,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强化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这些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的构建,作者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入手,对其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构建,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希望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模式构建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校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可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众创空间数量不断增长,合作内容与形式不断深化。根据合作现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推动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应树立共同体意识,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合作;凸显发展特色,求同存异,实现互补合作;拓宽发展范围,开放创新,力争全面合作;利用区域优势,与产业融合,推进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4.
要素互动是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定位引领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赖于知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助推城市化及产业化进程,区域经济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困境,发挥经济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作用,能有效强化“港澳广深”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功能辐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倒逼产教融合发展,形成多元人才制度优势叠加的虹吸效应,激发区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助推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系统,借鉴区域职业教育系统理论,探索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系统发展路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系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湾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展开,高校生涯教育也迎来了合作发展的新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涯教育、就业创业方面的发展和合作,为大湾区城市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大湾区高校生涯教育的未来协同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机构保障为推动力量、以科研合作为创新基础、以师资培养促进协同发展、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创新制度的引导,促进大湾区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的协同共进、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办学意义重大,受到各界高度关注。文章探讨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明晰依循法律法规、允许先行先试、制度包容支持、文化互适交融、分类错位发展、双向变迁结合的理论要义。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重点,分析大湾区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与问题,建议构建湾区专属规制机构,推动高校多层面、全过程、立体化合作以及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以湾区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发展为契机,为高等教育提升提供助力;加速高校跨境合作办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大装置科学研究,打造环高校教育生态圈与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形成东西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但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仍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等因素制约。"十四五"期间,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优化空间布局,凸显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溢出效应;打破区域壁垒,完善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加强制度创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改革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兴增长极的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三地发展基础各具特色,并且拥有国家意志、地方努力和市场逻辑三大组合优势,但也面临着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校科研与企业研发之间尚未叠加,三地历史文化隔阂不利于深层次交流等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应寻求国家意志和市场逻辑二元合一,构建政府—大学—企业协同机制,以人文湾区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承担着"一国两制"、粤港澳区域融合、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亟待不断融合与发展,其中教育发展成为重要一环,关乎人才培养、区域优势互补、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命题。文章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质量提高与均衡发展,基于大湾区地缘优势、区域特征与产业配置特点,提出资源协同、校园协同、技术协同三方面的实施路径,以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行动计划、广东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的实施作为案例,阐明广东省各地市与香港、澳门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教育合作与实践,在当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内教育层面上的协同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发展与整体规划具有理论价值和实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希腊高等教育具有政府举办、学校自治的特征.希腊宪法规定高等教育是公立的,高校实行完全免费政策.希腊绝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在行政体制上由国家教育与宗教事务部管理,少数由其它部委监管;法律赋予高等学校完全的自治权和学术自由,在学校内部运行和管理上有完善的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12.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进行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从实训基地建设观、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建设途径,以及如何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创新等方面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高职扩招是国家做出的重大教育决策,要从更宏观的历史背景和空间地域广度来认识,要从服务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从国家“稳就业”的高度来认识,要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认识。本文分别从国家战略、高职教育发展、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等视角,探讨了如何从新的高度认识高职扩招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需要"去行政化".当前高校存在着组织机构官僚化、资源分配官长化、主体作用边缘化、监督功能虚弱化的顽疾.要祛除这些顽疾,需要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自营超市是我国经济发展及高职教育发展的产物,从教育角度而言其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机会,但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存在较多的劣势和威胁.它的发展是可行的,但受到体制机制、管理经验、经营规模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学院高层领导下定决心,理顺体制机制,利用内外万种可以合理运用的条件,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面对协同育人的新机遇,大力加强粤港高等教育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和示范作用:是推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粤港两地高等教育优势互补共建南方教育高地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粤港两地经济社会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基础。在已有实践基础上,粤港高教深度合作需要制订针对性强的法规政策,建立制度保障;需要设立具体协调操作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需要探索合作举办大学或学院、联合培养学生、缔结姐妹学校、师生访学、师资培训、学分与学历互认、非学历培训合作等有效模式,为多层次合作搭建常态化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经费、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回顾了回归以来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发现,回归后澳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政府重视、社会氛围有利和与内地交流合作的加强。展望未来,针对已有经验和不足,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深化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理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多种途径,合理拓展高校校园空间;突出特色,提升高校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先生始终站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前沿,在许多特殊或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敏锐地提出了超前的理论预测和展望,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潮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后学指引着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先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实现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浙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背景与新形势,检视了浙江高等教育在地域结构、层次结构、水平结构、体制结构和投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浙江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德国传统的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和分隔的教育领域,两者在渗透性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逐渐走向沟通、融合和一体化设计的融通状态。由整个融通历程来看,教育领域之间的渗透性蕴含着许多创新的可能性,创建出更多汲取原先教育领域优势的教育形式,形成新的教育秩序。两者融通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策略的设计,如建设支撑终身学习的制度基础、开发统一的能力描述语言、设计跨教育领域合作机制、提供系统完备的职业指导及持续消除政策与经济障碍等。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均不可或缺,通过增强两者的渗透性来应对个人和社会对教育体系的期许与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使教育体系更具有竞争优势,解决教育体系供给与学习者、劳动世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