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3.
一九一九年四月,鲁迅写了著名小说《药》。这篇作品,通过华老栓夫妇用被反动统治者残酷杀害的革命烈士的血,来医治儿子的病的故事,悲愤地显示出革命者进行的活动不为广大人民所理解,批判了辛亥革命不发动人民群众的弱点。作品形象地为人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的主题,众说纷纭,引起过争论。过去的且不说,仅建国以来,这种争论就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五十年代,另一次是最近十年。争持的不同见解竟达九、十说之多,若将绪说加以归纳,则大体有如下四种:一、讽喻说(即讽刺说,或称暴露说)。这种见解说明了诗歌前半部分的内容,忽略了后半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是一个爱情的神话。但它所传写的那个历史故事的本身并不美。《长恨歌》的创作中隐藏着一个毛虫化蝶之谜。是什么因素使得丑陋的毛虫蜕变为斑斓的彩蝶的呢?  相似文献   

6.
文章《长恨歌》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争鸣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一是因男女主人翁的特殊身份所致,二是作者创作动机与作品客观效果不相吻合所致。从作品对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分析,全诗的政治色彩淡泊,而在作者的创作竭力和情感倾向的矛盾及作品的实际效果可以说明《长恨歌》主题当以情主。  相似文献   

7.
关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的主题问题,曾经引起不少人的争论。一个主要的分歧,就在于它是“讽谕诗”还是“爱情诗”上边。参加讨论的许多同志,在分析《长恨歌》本身和参证《长恨传》外,还参考了不少材料,但在论断上却仍然缺乏足够说服对方的力量。同时也存在对同样价值的资料各取所需,不管其他的缺点。比如有人拿白氏女《自题诗卷集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人称颂的长篇叙事诗之一。但其主题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无疑更增添了人们去探讨它的诱惑力。为此,笔者在本文就《长恨歌》的主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也算这经久不衰、百家争呜的探寻中的一家之言吧。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不朽名作,它不仅在当时广泛传唱于“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白居易《与元九书》),而且至今还被中外各阶层的读者所传诵,其阅读范围之广,流传时间之久,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然而对于这样一篇传世作品主题的认识,多少年来却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篇故事诗《长恨歌》一经问世,其主题便成为千余年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在《长恨歌传》中,陈鸿首先提出“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的观点。继而有明人唐汝洵的“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之说。与此相反,则有宋人洪迈的“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所激扬”,以及张邦基的“止于荒淫之语,终篇无所规正”说。今人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1.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王起等五先生主编之《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  相似文献   

12.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极深的作品之一。然而这部作品究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却成了历史学者聚讼纷法的问题,迄今仍无定论。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学者,有的认为该诗是“讥明皇建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有的认为“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洪迈《容斋随笔》连昌宫词条)。前者为讽喻说,后者为爱情说。建国以来,研究者们对个长恨歌》主题展开了几次讨论,各抒己见,相互法难,除讽喻说与爱情说外,又出现了“双重主题”说。这三种说法,虽各有依据,但也…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17.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两部作品,清人赵翼说:"香山诗名最著,……盖其得名,在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主题一直争议颇多。本文就诗人的诗歌创作主张、政治倾向及所处环境,并诗歌内容本身进行阐述,提出《长恨歌》的主题应为为君诊病之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主题有三种说法:一是爱情说,一是政治讽喻说,一是双重主题说,而我认为爱情说更好更切题。一、杨贵妃杨贵妃的美,如花倾国,她迷倒了一个君王,迷倒了一个长安,迷倒了一个国家,迷倒了一段历史。“杨家有女初长成”,她如亭亭玉立的荚蓉,尚含苞待放,便名动长安,她水袖飞扬,眉目生辉,眼眸里水光点点,愁肠百结,柔情千转,梨涡内笑意盈盈,巧笑倩兮,  相似文献   

20.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然而,对这篇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或以为是歌颂帝妃之间真挚爱情的,或以为是寄托深刻同情的;或以为是歌颂、同情、讽刺兼而有之的。笔者愿意南郭吹竽,东施效颦,提出一管之见,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