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锻炼不足仍是现存的普遍现象,锻炼行为理论的应用对研究者理解个体采纳和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了帮助,分析当前常用的锻炼行为理论并展示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从而揭示锻炼行为研究的动向,为锻炼行为研究创新和探索理论的综合应用的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转化而来的.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产生最根本的是自己发展的需要,其外部诱因是多方面的,如对体育文化的认同、观赛动机的迁移、对体育明星的追捧等,只有培养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才能使他们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身心条件.  相似文献   

3.
卜天齐 《考试周刊》2011,(86):148-148
寒假期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科学、系统地进行。体育教师应把假期体育锻炼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延伸,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进行研究,揭示影响该行为的各因素,期待为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膳食和是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他们的饮食和体育锻炼现状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改进体育教学,培养中学生终身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具有体育锻炼规律性行为习惯的大学生群体,以其主体参与意识、群体人数比例、在各年级中的人数分布、主要参与活动时间、形式、项目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群体特征为依据,分析和研究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意识与活动实施行为不协调现象的主、客观因素,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郴州市四所大专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调查人数的34.20%;有体育锻炼习惯者为20.94%;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者占44.84%。郴州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学特征, 并且有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为了能引起专家学者对此项研究的重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现状及方法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 ,对郴州市四所大专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调查人数的 34 .2 0 % ;有体育锻炼习惯者仅占 2 0 .94% ;有时参加体育锻炼 ,但没有养成习惯者占 44 .84% .郴州市大专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 ,并且有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高健 《考试周刊》2009,(17):151-151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本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改善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此外,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也间接影响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在体育锻炼中,行为变化和心理因素都会有阶段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深刻影响。通过对学校进行体育锻炼阶段变化调查,更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行为阶段变化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上课和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外的时间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本文从对河北农业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入手,以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动机、行为、消费的现状调查为依据,找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的因素;以专家调查为理论支撑,提出相应的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推进的策略,以便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文明、健康、科学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体育锻炼心理学的“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对常州师专一至五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特点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女生中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增加的不良现象;师范生中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数甚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未养成习惯;师范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有部分学生在校五年学习期间放弃了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高职新生与大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高职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及行为特点,为做好学生课外体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锻炼行为较少,锻炼项目较单一;自身惰性强、缺乏时间、没有锻炼习惯是影响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发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有满足这一需要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教师的体育锻炼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其体育行为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体育动机对激发教师体育行为起着内在的动力作用。本文重点关注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准确揭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苏北地区的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提出符合苏北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建议和方法,为有关行政部门在高校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高校教师的健身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旗 《教育与职业》2006,(30):185-187
当前,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健美减肥和考试达标。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短、频度低、强度小,体育项目选择单一,以考试项目为主。文章提出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心理因素、学习负担重和客观环境因素等。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在个体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重庆不同地区7所中学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学校因素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学校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处于锻炼行为的较低阶段,体育锻炼不足,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学习压力过大和缺少场地设施。体育课程、师生关系、学校设施、锻炼机会和体育社团均对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但在不同类型的学校间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促进人们情感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又推动着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分析这一辩证关系,有利于指导人们在体育锻炼中自觉地进行情感体验,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情感,从而推动自身的体育锻炼实践.  相似文献   

20.
通过1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大学新生和老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大学新生体育锻炼及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锻炼参与积极性高,锻炼动机多元化,以健身、社交和娱乐为主;(2)较多大学新生的锻炼行为在锻炼时间、频率、运动量和坚持性上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标准;(3)大学新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少,内容不丰富,对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掌握不够,锻炼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4)随年级增长,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减弱,锻炼频率下降,开始退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5)随年级增长学生开始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锻炼内容变得丰富,每次锻炼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