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日科苑》2008,(5):73
前不久,福建省老科协顾问谢华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系福建省龙岩市人,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曾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院士是一位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之母”之美誉的专家。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在超级稻育种方面,育成Ⅱ优明86等4个超级新品种,创新了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模式。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培育超高产水稻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水稻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于1981年和1989年实施水稻超高产育种和超级稻(后改称“新株型”稻)育种计划,但因其难度大和技术路线问题,至今都尚未实现。1996年,我国农业部设立“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分两期,以中稻为例,第一、二期目标分别是:到2000年、2005年育成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一直是稻米种业的长期奋斗目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如何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种子呢?随着功能基因组的发展,育种学家提出"品种设计育种",并认为这代表了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从常规育种到分子设计育种何为未来水稻?这得从水稻育种说起。长期以来,水稻育种主要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1100多公斤?为寻找确切答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 于去年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到了一起。 截至2000年底,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科学家共测了近5亿个碱基对,找到了 352个与抗性基因相关的位点、2269个与蛋白受体激酶相关的位点、2263个与激素代谢相关的位点。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还发现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位点,而光合作用与超高产密切相关。 科学家的目标是获得90%覆盖率的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建立我国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并鉴定其重要和特有的基因,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库。 科学家们希望用3年到5年时间实现从水稻基因组研究到分子育种甚至大田种植,闯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规模产业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罗孝和,1937年出生于湖南隆回,1962年9月毕业于湖南农业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孜孜追求,为水稻育种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三系杂交稻研究的功臣,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研究的主将”,对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与不断发展及其保持的世界领先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改良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了常规育种技术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分子设计育种是克服常规育种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获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院拟系统开展水稻和小麦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耐逆和稳产性状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孟凡 《今日科苑》2007,(19):12-15
刘文炳,1937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中共党员、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他长期扎根在农村、农业第一线,从农50年,经历我国高秆改低秆、常规稻改杂交稻和目前正在进行的超级稻选育与应用三次绿色革命。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3年入选中国人物年鉴、2005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2007年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获得"连续最多年培育高产水稻的人"等称号。主持研究科研的重要成果有: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超级稻选育、光身杂交稻研究三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1998年以来选育引进并审定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有16个,其中两个"国审稻",选育的三个超级稻连续三年刷新水稻单产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8.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团队在贺浩华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培育出了超级稻“淦鑫688”和“淦鑫203”等水稻新品种(组合)21个,目前已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广西等省推广面积2000余万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近16亿多元。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就是通过运用超级杂交水稻新成果,用“三亩”稻田产出现有“四亩”稻田的稻谷总产。水稻单产增加33.3%。也就是说相当于增加了25%的水稻播种面积。袁隆平院士2007年开始实施这个课题,2011年己在我国8省区展开。文章介绍了广西玉林市连续四年实施这一课题的成果。总结了超级杂交稻特优233种子生产和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俞慧友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9-I0020
<正>科技日报长沙9月29日电(记者俞慧友)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最近取得重大突破:袁隆平团队与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Y两优900"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经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现场测产,按算术平均计算方法,平均亩产达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过千公斤的目标。9月24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八家单位的专家,对位于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高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08,(10):1-1
记者在近期召开的浙江省水稻育种重大科技计划实施情况汇报会卜获悉:自2004年实施“0406”重人科技专项计划以来,该省共育成通过省级以卜审定品种88个,包括杂交水稻品种35个和常规稻品种53个,有7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水稻品种,其中超级杂交水稻6个,成为全国育成超级水稻最多的省份。  相似文献   

12.
国内速递     
正袁隆平超级稻高纬度实验亩产超1000公斤10月10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百亩片攻关基地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收割。该基地的水稻实验品种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超优1000",经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实测亩产达到1013.8公斤,创造了新的杂交水稻高纬度亩产世界  相似文献   

13.
王爽 《华夏星火》2013,(12):40-41
“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项目是针对“广适性、优质、超高产”这3个粮食问题中最重大的需求而设立的。希望能够通过大面积推广,为促进全国水稻大面积丰产稳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简岩 《百科知识》2011,(11):1-1
三农专家李昌平以袁隆平的一位普通粉丝的身份致信袁隆平说:“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稻米镉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今,专家找到了应对这一问题的新途径。"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了这项重大成果。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炳然团队率先成功培育出低镉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6.
由58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一、国家水稻工程难题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中心等7个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其中,运用培育的新品种和超高产栽培技术种植的1万亩水稻,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 110 0多公斤 ?为寻找确切答案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 ,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于去年 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 ,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 ,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产水稻的概念 什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迄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定义,因此各家各派提出的产量指标并不相同。 1980年,日本制定的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要求在15年内育成比原有品种增产50%的超高产品种,即到1995年要在原亩产333.5~433.5公斤糙米的基础上上升到500~600公斤(折合稻谷约625.0~812.5公斤)。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启动13年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发现并成功克隆出一个对中国超级稻增产起着关键作用的水稻高产基因,由此可望进一步研究出更为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1.袁隆平学术思想的意义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农学家,誉称"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一班人,培育籼型三系杂交稻,较常规稻一般增产20%左右,又相继培育出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1976-1998年,全国推广应用2.2亿公顷,增产稻谷3亿吨.目前已在美国、越南、缅甸、印度等多个国家引种推广,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他荣获我国第一个科技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和九次国际大奖.根据由国家国资局授权的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认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品牌价值为1008.9亿元.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最大的一宗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