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么,怎样防止和消除这种“反差”现象,促使差生的心理趋于并维持平衡状态呢? 首先,对差生的态度要亲切、诚恳,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真诚关心,热情帮助,给予信任,使差生抱以希望,消除对老师的“戒心”、“敌意”,把老师当成知心人,以调节其心理状态。有这样一个实例:一次考试,一个差生交了白卷后还破坏考场规则。教师没有象过去那样当众训斥他,而是和颜悦色地邀请他谈心,先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然后,诚恳地对他说:“你缺课多,考不出,看到别人写个不停,心理怪不是滋味,就想闹一闹,搅得大家都考不好,是吗?”这话正好触动了那个差生的心理,他向老师讲了心里话,教师及时予以鼓励,并表示今后愿尽力帮助他。差生感动地点着头,临走时,很有礼貌地跟老师道别。以后,他逐  相似文献   

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篇高一学生的日记。其中有这样的一些话: “我诚恳地希望老师们想一想:难道你们那冷峻得怕人的面孔,就可以使差生们赶上来吗?”“你们对优生满面春风,对差生冷若冰霜,就会使差生对你产生一种对立感,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感觉不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日记还介绍了差生和歧视差生的老师之间的争论: 老师:“我不可能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惯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当几位学生举手时,就迅速点一位学生起来作答,答错了就换点一名……这样,被老师点名的往往是几个思维活跃的优秀生,大部分学生成了“陪客”。这种情况在某些“公开课”、“竞赛课”上也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点名答问”的模式亟待改变,其一,信息交流面窄: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差生还来不及想好,就被老师点起来的尖子生回答了,从而使中、差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其二,信息反馈失真:少数尖子生代替全班同学,中、差生的问题被掩盖,教师自以为教学效果好,其实不然;其三,信息沟通受阻:有的同学虽然举了手,但被老师一点名站起来,心里就慌,回答问题发挥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以课堂教学为焦点,探讨一下是哪些条件剥夺差生学习动机、并导致他们厌学的。一选择性的欠缺与厌学在今日的“学习社会”中,成人再学习的势头方兴未艾,但中小学生的“厌学风”却与日俱增。这是何等鲜明的反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呢?试比较成人学习与学生学习的不同,可以探知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课为什么有“差生’ 历史课“差生”的表面现象就是成绩明显差或明显低于其他课程的分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学生本人、教师和社会。 经调查,差生普遍对历史及历史课缺乏兴趣的时间较长,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或很少看过历史课外读物;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转化数学差生,关键之一在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第一步,阐明观点,沟通感情。即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老师对差生的态度。体现在一个字上,那就是“爱”。想方设法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种“爱”的客观存在,以便在融洽的气氛中迈出转化的第一步。例如,我上六乙班的第一堂数学课,首先就表明我的宗旨是提高全班的数学成绩,尤其是差生,只要按老师的要求一步  相似文献   

7.
曾经做过几年教师,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然而至今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在校期间有不少是雷打不动的学习困难户,如今在社会上却大有作为,令人刮目相看;部分学生竞与他们曾经“交恶”的老师感情格外深厚,想不到的亲近。这种现象的确让人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老师都想教好所有的学生,这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事实上,有不少老师常常关爱优生,嫌弃甚至憎恶“差生”,以致师生间情感相悖,关系紧张,在思想上格格不入,形成了令人痛心的局面。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关爱“差生”,走进“差生”的心里,才能逐步转化“差生  相似文献   

9.
“差生”、“后进生”、“学困生”,提起这些名词,老师皱眉,父母叹息,邻居摇头,大家谈“差”色变,骨子里透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教育中,老师、家长常常方法简单,其结果使他们越滑越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目光     
差生、学困生历来是老师们头疼的对象,在有些薄弱学校因为差生多,差的程度深而尤其如此。有的差生和教师已经达到互为“天敌”的地步。有的差生对老师不满、愤恨,随时准备拆台;老师对差生也不理睬、讨厌、烦。结果很多差生和老师常常互为陌路,甚至有时斗得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1.
高瑞这封信写过许久了,不知往哪里发,最后想到了我们。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位“差生”是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但是,他们初中没有毕业,就被“好言”劝出了校门。这种作法对吗?高瑞的来信,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人民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差生?这个问题,不仅值得高瑞原在学校的老师们认真想一想,并且作出明确的回答,而且也值得所有的人民教师认真地想一想。  相似文献   

12.
教师如何与差生谈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一意思,用不同言语表达,效果却大不相同。品行差、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引起老师的不悦。老师常常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愤怒之时,脱口而出,“你这个屡教不改的东西,就不能争口气吗?”;“你一点出息都没有了,我也随便你了。”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其效果只能使差生仅存的一点自尊丧失殆尽。差生往往会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价自己:“我天生不行。”;“我反正不聪明,学也学不好。”于是就“破罐破摔”,丧失他们本来就很微弱的一点自信。如果教师经常用批评、数落、埋怨、压服、斥责的话语教育差生,那势必会使他们对你由不信任而产生逆反心理,即使学生被迫改变了一些不良行为,也不过是暂时的。没有真正调动内部动力而产生的新行为是难以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布置的似日小练笔,学生迟迟不做,直至上学前夕,才无可奈何地拿起笔。究其原因:没有什么好写。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学校、社会、家庭,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也到处有他们的生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无话可写”的现象呢?克鲁普斯卡娅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不过,生活中的很多事常常是杂乱无章的,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课上老师常常这样说:“大家站直了,不要猫腰!”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语法现象,就是动物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其实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英语中。如: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对“差生”精神曾大加褒扬。大意是说,“差生”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即使学不会、听不懂的东西也要学,也要听;“差生”有惊人的耐挫力,他们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冷眼、家长的责骂,但他们  相似文献   

16.
数学差生”在教师提问时 ,常常是耷拉着脑袋 ,沉默不语 ,他们生怕提问到自己 ,生怕答不上问题而丢人现眼。在具体教学中 ,能不能施行一些帮助“数学差生”答问的方法呢 ?笔者以为 ,下面三个策略可以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提高答问能力。一、先讨论后答问的策略“数学差生”怯于回答教师的问题 ,多数情况是他们对问题的内容不甚了解 ,或不知从何处想起 ,怎样表述。若教师意在提问“数学差生” ,宜先组织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让“数学差生”听听别的同学的发言 ,把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弄清楚 ;想想别的同学是怎样表述的 ,调整自…  相似文献   

17.
(一)找闪光点——克服自卑心理差生由于学习上的偏差,常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厌弃和训斥,受到社会和同学的歧视,人们抹煞了他们的优点,只看到缺点。“低人一等”,“一无是处”笼罩着这些差生幼小的心灵,在班上他们抬不起头来,严重的自卑心理又滋长了他们对学科和所任学科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要改变这种僵持局面,只能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找差生的闪光点,给差生更多的关心爱护,克服差生的自卑心理,树立“我与其他同学一样能学好”的信心。根据他们  相似文献   

18.
从小,我就一直是被老师遗忘的差生。我从不敢奢求老师有一天会突然把我记起,也不敢奢求自己明天的命运会是阳光灿烂,我只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老师连这也要阻止我?“你们不要天天和那些差生去鬼混,他们会把你们带坏。”“你们不要理会那些差生,他们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渐渐地,所有人都远离了我。虽然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但是我并不是一个没有优点的人。老师,您为什么要瞧不起我,甚至对我冷嘲热讽?您知道吗,正因为你的这种态度,让我这个本来就自卑的“差生”,又披上了一件孤独的纱衣。我真心地希望,那些只…  相似文献   

19.
读罢《今日中学生》2004年9月上刊登的胡晓玲同学写的《差生在老师眼里》后,我心潮起伏,真想大声喊一句:“差生,你要自信!”其实老师不是恨差生,只是不喜欢那些“屡教不改”的人。学习成绩仅代表一个方面,它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作为老师,一方面传授给学生知识,他当然希望学生成绩优秀了;另一方面,老师更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品行,希望学生品学兼优。品行不端,那才叫差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常常利用“差生”的长处来鼓励其进步。但是“差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这是很不好的。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充…  相似文献   

20.
差生问题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无论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还是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着想,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转化差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说:转化差生与培养优生同等重要。只要我们热爱他们,教学得法,耐心辅导,差生就不差了。差生由于学习成绩、纪律观念差往往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理解和热爱,一般自卑感较重。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对待差生热情而不冷淡,亲切而不疏远,帮助而不嫌弃,那么很多差生就会转变自己的不良心境,形成良好的心态,并逐步进入合格或先进的行列。”因此笔者认为转化、教育差生的前提是热爱他们,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表扬激励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差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过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