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 ……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祗,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峻(?)”的,那山是“(?)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你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钩出一  相似文献   

2.
浦东的白领大都不知道蔡嘎亮,但有趣的是,几乎每一个上海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他,事实上光是提到这个名字,他们就已经笑得不行了:“嘎亮啊,知道知道,他名气大得很呐。”“了不得,陈冲都来看他演出哩。”关于蔡嘎亮,的哥师傅们形容得多夸张的都有,在一些人口中,他甚至成了黑白通吃的黑老大。  相似文献   

3.
(一)说话也好,写文章也好,很少离得开比喻的。在汉人刘向所著的《说苑》中,记载着一个故事,说明比喻的作用,很有趣。故事的主人翁是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有一次,有人对梁王说:“惠施讲话最喜用比喻,假使你不让他用比喻,他就什么话也讲不出来了。”梁王点头称是,当他第二天  相似文献   

4.
“颠倒”是产生幽默的一个因素。什么是“颠倒”?《辞海》说,“颠倒”是上下倒置。其实不止于此,主客的错位,词序的变换,本末的倒置都是“颠倒”,不一而足。世事中有很多因“颠倒”而产生的趣事,创作中有很多因“颠倒”而产生的妙文、妙画。我说个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次康熙皇帝去郊游,当走到一座设有石人石马的古墓前时,问一位翰林:“这石人是否就称石人呢?”翰林匆忙回答说:“不叫石人,叫仲翁。”他把翁仲错说成仲翁了。皇帝很不说。其实康熙是晓得石人叫翁仲的,他不过想试试翰林的学识,没想到碰上这么个胡涂人。皇帝第二…  相似文献   

5.
新闻散谈     
有 趣 一篇新闻的“有趣”不限于文字的“好笑”,它更多的体现在为文的智慧和灵气。最精粹的“有趣”便是能引人发出一种含有思想并发人深省的笑。 庄子是中国为文“有趣”的始祖。他记载的一则寡妇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一则古代社会新闻。 一天,庄子散步归来,神情悲伤,他的门徒问道,  相似文献   

6.
师恩若水     
《全国新书目》2023,(7):53-55
<正>本书是作者的个人随笔集,也是他横跨50年的人生故事集。书中将“冷幽默”一以贯之,读来令人感动与唏嘘。他通过那些在他生命里留下珍贵记忆的家人、朋友、师长,以及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吃喝玩乐,勾勒出一幅有趣的精神家园画卷。我的师父是李金斗先生。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中,师父不但要对徒弟的艺术负责,对徒弟为人处世、道德品质方面也要做约束,  相似文献   

7.
北宋名臣张咏,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很有趣。他给中国文化贡献了“水滴石穿”、“不学无术”两个成语,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张咏的脾气很怪,他喜欢意气用事,和人斗气,不过他很正直,有时做得虽然过分,也能赢得赞誉。  相似文献   

8.
我与505征文     
我有位邻居陈大夫,5年前的重阳节生了一个儿子。他为孩子取名也很有趣,不叫“重阳”。却叫“九九”。于是,满院的人们,见了这孩子都叫“九九”,外人不知就里,感到奇怪,怎么大人向小孩子叫“舅舅”呢? 小九九很聪明,很可爱。有一次他仰着小脑袋问我:“叔叔,风是从哪来的?”我反问:“你说呢?”他想了一想说:“风是从树上摇出来的吧?”虽然他只有5岁,却很会动脑筋。但是小九九也令人可怜。他一出生,食欲就不好,吃东西很少,体弱多病,很消瘦。5岁多了,体重只有12公斤。身为大夫的爸爸却治不好他的病。为了给小九九治病,夫妻俩想了很多办法,带他去看过名医,但收效甚微。又找人给九九挑疳积,把孩子痛得声嘶力竭地叫喊,他的父母心痛得撕肝裂肺,院里的人听了也都很为这孩子的健康担心。  相似文献   

9.
杂文是一种说理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理是可以说得很富有趣味的。 我们这里说的“理”字,是“道理”“事理”的意思。越是好的杂文,越是富有理趣。把道理、事理说得有趣,是杂文的一个长处,或者说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技巧。 人们平常有句口头语:“你说话得讲点儿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理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们就先从几种逻辑来谈谈杂文的理趣。 一、形式逻辑的理趣 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它会让你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下  相似文献   

10.
揣霄宇 《新闻世界》2013,(10):303-304
两年前,“云传播”还是一种概念设想,而这种概念也如同其名称本身一样,扑朔迷离,充满神幻色彩。而如今,你拿出手机就可以使用“云端’’备份数据,你打开邮箱就可以向“云端”传送文件。很多你自己都不记得不知道的东西,“云”都帮你记下,并为你建立了一个无所不备的数据库。究竟“云”是什么,“云传播”是什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中外两个学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云”概念加以思考并给予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写作中,能不能运用夸张的手法,的确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探索的问题。读了林帆、童言两位同志的文章以后,得到很大的启发,也产生了一些颇不成熟的看法,特为此文,与同志们商量。林帆同志说:“夸张是一种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2.
有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前,孰敢再写《白杨风采》。我要写的白杨.他不是风姿绰约的白杨树,也不是一位叫白杨的窈窕淑女.而是一位叫白杨的纯朴的男人——虎林市电视台的记者,我的一位同行。说来有趣,他本名白君,谐音“白军”,读小学时经常被同学中的“红军”袭击。后来学了《白杨礼赞》,自己改名“白杨”。这一改,便使自己的人生有了个参照物,他真活出个样来了。  相似文献   

13.
很偶然地想到了这个题目.上一篇虽然说到了乔布斯的完美主义,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这个“故人”和他的产品一样,习惯于高潮到来之时戛然而止——他是在获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后,带领苹果一次次冲击巅峰的,“抗癌期”和事业的高峰期几乎完全重合. 抛开新媒体,还说我们的本行——如果乔布斯成了报社的总编,“后果”会怎样?这种假设固然荒唐,却很有趣.毕竟乔布斯代表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产品设计理念,用乔布斯这个“玩偶”来模拟新闻媒体的运作,也会带来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4.
近期的《新闻战线》上有同志议及《倪志福的星期天》,认为倪志福同志星期天做家务的事情“生动,有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位领导干部的优良本色,读后感到可亲,很有教育意义”。他进而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先进人物,既爱工作也爱生活,既有事业心,也富人情味,内心世界丰富多采”,于是呼吁“还先进人物的本来面目”。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反对新闻报道中先进人物的“脸谱化”、“模式化”,当然不错。报上先进人物千人一面的情况确很严重。但是,那位同志开的药方是“深入家庭”之类,这就很有问题。至于坚信先进人物  相似文献   

15.
功能手机     
《出版参考》2005,(3):57-57
办公室的小李新买了一款功能齐全的手机.他把每个人的号码都设置为个性十足的语音提示铃声,很是有趣。比如说局长来电的提示声音是:“小李子啊,最近干得不错嘛!还要继续努力啊!”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早期美学著作中,曾多处谈到“日神精神”。看得出来,在朱先生那里,这种精神已远不只是他研究的对象。准确一点讲,“日神精神”已同时成了他早年的人生理想。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日神”,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阿波罗。据说这个阿波罗,以他辉煌的光焰普照万物,然而他自己却比瞌睡汉更加恬静。“人类的虚妄、命运的机诈,甚至全部的人间喜剧,都象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图画,一幅又一幅在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革命战士把牺牲称作“光荣”,把负伤称作“挂花”.开国少将颜文斌的头、臂、胸、腰、臀、腿,共挂18处“花”,是负伤次数最多的开国将军之一.他的名字很“文”,可打起仗很“武”,5次当敢死队长,战友们称他“猛张飞”.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差点儿“光荣”,可谓满身尽挂“光荣花”.身上的伤疤大如碗口,小如铜钱,一个伤疤就是一枚勋章,这一枚枚闪光的“勋章”,折射出颜文斌将军金戈铁马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8.
怀念从文     
巴金  西泠 《出版参考》2005,(1):32-33
沈从文的身边,一直围绕着诸多关心他的老朋友,巴金也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的文字中,不仅充满了对这个“文运”不佳的知识分子的人生感慨,也饱含了对自我精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耳闻牛田佳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而初次见他尔雅闲逸的儒者风范却与“拼命三郎”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证据”却又不由得不信:糖尿病长期4个加号,肝炎中最易转化成肝癌的转肽酶成分高达540多,胆结石的剧烈疼痛常使他伏案不起。医生对他疑惑不解,警告他每3个月必须做全面检查,否则……。但警告与难听的话他却充耳不闻,两步并成一步走,他在人生岁月中拼命赶路……  相似文献   

20.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