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青山 《兰台世界》2007,(5X):53-54
本文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为研究对象来追忆近一个世纪前的历史人物梁漱溟和他的思想实践活动,并且尽可能地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建设“美好乡村”是安徽省当前一段时期内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该文通过对“美好乡村”建没从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建设策略方面进行总结,重点在规划层面上探讨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定州市(当年为定县),有一个极普通的村庄。这个离定州城还有30多公里的村子.在中国乡村社会发展中却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名的中国人”学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曾落户于此.并以此为发端领导了中国的乡村改造活动。以后.由“平教会”推动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曾声势颇大地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4.
百年以来,我国乡村图书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虽曲折坎坷但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文章概述了我国乡村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乡村图书馆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推动乡村图书馆提档升级、提高乡村图书馆利用水平、探索乡村图书馆“1+X”服务模式等乡村图书馆建设策略,以期提升乡村图书馆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为研究对象来追忆近一个世纪前的历史人物梁漱溟和他的思想实践活动,并且尽可能地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西部工业文明的曙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时期,我国将苏联援建的“156项目”中相当一部分放在西部,使过去几乎没有工业的西部出现了一批轻、重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结束的“三线”建设,是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布局的又一次“西进运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书写下不容淡忘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从“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上网”到“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渐步入了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总结和了解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历程,进一步推进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本文回首和梳理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大事记,力求以生动的事实和喜人的成就,展示数字博物馆这10年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中,知识分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传统知识分子不仅通过仕途实现“致君尧舜上”“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更有一批知识分子以乡村建设为己任,以清晰而坚定的家国意识、以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的历史使命感、以儒家济世弘道的伟大抱负、以沉潜勇猛的精神气质、以切实简易粗朴直接的平民风格和学术风范,深入民间,广施化育,对中国的传统乡村治理和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知识分子群体中,明中晚期逐渐壮大的泰州学派堪称典型代表。宣朝庆教授的《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与乡村建设》一书,对泰州学派的思想传承、乡村建设和平民讲会的实践,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梳理,为我们以当代乡村治理眼光审视和借鉴泰州学派的精神遗产提供了最佳文本。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暴露出现代性困境与结构性矛盾。文章阐述安康市旬阳县金寨镇通过新民风建设和乡村文化治理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综合利用传统与现代两种规范力量,推动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重构,走出了一条新民风建设价值引领、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驱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破解欠发达地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末端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巨大转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90年代中后期、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热潮,崭新一代的信息传播技术和新媒体正在扑面而来。未来学家还预计:21世纪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导言 在近代中国追求工业化、现代化的漫长而曲折的百年历史中,曾有各种多元化的思想与实践并行其间。其中,“乡村建设”作为一系列立足乡土社会的思潮与社会实践,不仅曾在战乱频仍的中华大地上潜行耕耘,更在后世历史中产生了深远回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总结这80余年来的研究历程,对于推进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发展、深化图书馆学学科记忆、弘扬图书馆精神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可分为四个时期:兴起时期(1930年代)、曲折发展时期(1950—1970年代)、恢复与发展时期(1980—1990年代)、深入推进时期(21世纪以来)。80余年的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呈现出六个特点:①个人研究为主,群体研究较少;②单篇论文较多,系统研究成果较少;③研究对象以第一代学人为主;④研究呈现出鲜明的“纪念”特点;⑤研究多遵循“内史”的理路;⑥对学人的认识日趋全面、客观。未来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可从五个方面展开:拓展个体学人研究空间,重视群体研究,推进数字时代的史料建设,倡导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加强内地与港台及海外合作。参考文献75。  相似文献   

13.
孔玲玲 《新闻世界》2013,(6):F0002-F0002
去年以来,肥东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暨“挖掘一段村史,提炼一句村训,确定一幅村微,编写一首村诗。打造一条长廊,建设一块广场,搭建一方舞台,成立一支队伍,创作一批作品,推出一群好人。”以村落文化为依托,筑起了“美好乡村”建设的精神家园。在实施过程中,肥东努力做到五个“着力”,提升“美好乡村”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乡村图书馆的“1 X”建设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乡村图书馆的“1 X”建设模式 ,就是一所省、市或高校图书馆支持、带动多所乡村图书馆共同发展的模式。实施“1 X”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行的。实施“1 X”模式要有政府的支持 ,要坚持定点扶贫、藏书优质实用、服务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馆员本土化等原则。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海洋开发以及海洋产业结构的丰富与升级,标志着现代海洋经济的兴起。进入“十一五”后,我国海洋经济飞速发展.对海洋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我国仅以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为代表的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为数不多。海洋特色档案的收藏可谓“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档案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6.
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有“实体”和“关系”两种思维方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制度规范、价值取向均发生了重大改变,就文化谈文化的“实体追问”回避了乡村文化建设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结构性矛盾问题,极易导致不切实际的“空洞构建”。“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专题以具体实践过程为主线,将研究对象置于某种历史或现实交汇的“关系场域”中加以分析,反映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特征,可视为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从“实体追问”到“关系思维”转向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图书馆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图书馆发展关系的分析,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乡村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针对当前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加快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谈如何建设乡村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建设乡村图书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发展乡村图书馆建设提出了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日本70年代的中流现象,与中国近年来的中流社会非常相似。日本的“中流阶层”从20世纪最初10年开始起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先是工薪阶层日益扩大,公司的一般职员、政府行政人员、学校教职员及医生、技师等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率先产生“中流意识”。到了战后,随着技术革新的兴起,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开始日渐成为“中流阶层”的主力。而在日本20世纪60~70年代经济腾飞时期,“中流阶层”的认同感更是急剧扩大,以至于它打破了原有的职业界限,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群的共识。日本的“中流意识”先是从消费起步,在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20.
汪强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0):81-90
论文指出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瓶颈主要在于:第一,体制障碍.第二,需求障碍.第三,政策障碍,提出了“保基本”等五条欠发达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当前策略和“推进《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等九条长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