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应明确农民工的法律地位和维权程序,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农民工应享有的劳动报酬权、职业培训权、加入工企权、休假休息权和社会保险权等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尚存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不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的不足,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不当,劳动合同法落实不力等缺陷。因而,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健全诉讼当事人制度;完善民事诉讼和仲裁程序;完善劳动争议的法律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减免法律救济的费用;规范管理农民工的权利行使机制;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学生劳动法制意识的现状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实际以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教育。通过对劳动法律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使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法制意识,为大学生毕业后向社会人转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有其独特的特征,知识层次的提高使他们对体面劳动有了追求。体面劳动的核心在于促进劳动者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的机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但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的诉求存在很大的困境,低收入与就业歧视,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等。这些障碍根源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法律保护的不到位和农民工自身能力的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因素着手。政府和企业应该将此问题提上议程,采用多种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5.
论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重点和核心是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护。在分析了农民工劳动权利受损状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健全,借助工会组织的力量,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来确保农民工劳动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劳动纠纷的解决关涉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双重目标,但我国现行法律机制对农民工的劳动纠纷解决尚有欠缺,切实维护农民工这类弱势群体的权益,需从司法和执法两方面入手。在司法方面,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充分发挥诉讼、仲裁、调解和法律援助对农民工劳动纠纷解决的作用,建立高效的执行程序。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劳动监察机构建设,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从而形成完善的法律机制,为农民工的劳动纠纷解决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空前觉醒,农民工的维权抗争进入了当代中国政治视野。造成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是多方面,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从理念上、制度上和法律层面上解决农民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有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权利诉求,但是因为教育背景和教育程度局限,没有办法享受充分的劳动保障。法律不是最好的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方法,充分的职业教育对于农民工劳动保障有着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工虽然在体力、耐力以及年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低下、适用新工艺较慢的弱点。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要将农民工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必须优化现有的农民工培训机制,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农民工在城镇的生存状态和权利状态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民工自身法律素质欠缺这一因素更应引起人们关注。在研究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和研究农民工法律素质教育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作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现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阶层,其劳动权益的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在论述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辨析学界关于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各种观点,将“劳动活动”、“劳动行为”和“劳动条件”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在理论上都存在片面性。经济发展使劳动者真正拥有劳动力的所有权,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经济配置中。劳动力应该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并有其自身的特点,确立这一观点有助于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劳动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列举当前松阳县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对策:一是健全劳动法体系;二是深化源头保护措施改革。  相似文献   

14.
法律制度是劳动关系的调整器,它决定和影响着劳动关系运行的状况。当前,我国虽然已初具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政策体系,但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这既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要走出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的困境,需要我们以科学性原则指导法律制度建设,在制度实践中实现劳动者的"增权"以及改革和创新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地勘单位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随着地勘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地位及权利的进一步明确,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劳动争议纠纷。本文就此针对当前地勘单位改革中劳动争议法律问题做简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农民工劳动与社会权益法律保护制度,应坚持"基本人权优于一般人权、基本人权中‘生’的权利优于其他权利"的原则,贯彻正义和平等的基本理念,以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居住权的保障等5个方面为着力点,建立以国家为主导,农民工自身与其他社会力量配合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今后劳动关系的发展和企业管理面临着重在转型,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劳动合同法(草案)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劳动法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凯教授。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欠薪问题社会化有法律、社会等诸多原因,目前的清欠方式是以行政方式为主,效果虽显著,但要建立保护农民工劳动保酬权的长效机制还须调整现行的法律模式,将二元模式一元化;从而确立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平等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序幕已经拉开。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而发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市民化"命题。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遇到了来自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的重重阻碍。从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及其法制需求入手,沿着农民工从农村退出法律制度、农民工城市进入法律制度、农民工融入城市法律制度这条逻辑主线,详细论述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以求以法治的手段为农民工市民化这一历史进程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国总工会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法律工作部部长郭军透露,工会将建立重大、典型劳动违法案件曝光制度。(中工网2月2日报道)所谓重大典型劳动违法案件曝光制度,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劳动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并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公布重大、典型劳动违法案件,对违法用人单位形成震慑作用。媒体曝光的作用实在不容小觑,日前一组"北京80多名农民工讨薪不成夜宿过街通道"的新闻曝光后,80名农民工短短4天就拿到200万欠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