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930年5月,右江苏维埃政府先后制订并颁布《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这两部土地法令体现了农民群众的意愿,满足了农民群众获取土地的要求,代表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依法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土地使用权,为右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则。这两部土地法令的制定,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政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土地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2.
诵读提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艾青“满怀热情从中国东部到中部,从中部到北部,从北部到南部到西北部———延安”,这段流徙生活,使他看到了北方广大农民生活的苦难,于是写了《北方》《乞丐》《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一组以北方生活为题材的优秀诗篇,《手推车》《我爱这土地》便是诗人“北方组诗”中有名的诗篇。北方人民的悲哀充塞天地,诗人捕捉住“手推车”这一农民的常用工具,通过描绘它的尖音、它的辙迹,形象地再现了农民的苦难与悲哀,引人思索。而《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  相似文献   

3.
一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同年秋冬间颁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1860年又重刻刊行。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基本物质生活问题。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同时,太平天国还颁布了另一个文件《百姓条例》,规定“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即实行土地国有。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土地按产量高低分为九等,然后把这  相似文献   

4.
1998年9月24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这是河南省继续教育事业的重大进展,标志着河南省继续教育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同时,这一条例的确立,使全国地方实现继续教育立法的省市增加到六个,也必将对全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46年12月13日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是陕甘宁边区由减租减息向彻底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的土地政策。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土地征购的范围、地价的评定、土地的承购和分配原则、土地公债的清偿办法等,条例的颁布彻底解决边区的土地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其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的改革,而每次改革都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作一历史反思,以求通过历史的反思和透视,探讨深化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途径.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轨迹继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把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变为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它是通过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宗教等封建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和农村劳动者而实现的.这是土地制度的第一次大变革.其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高度统一,土地产权可以流动,允许买卖、出租、典当、赠与等土地交换活动.这次土改使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农民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虽然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位,生产规模细小,但适应了当时农村低生产力水平下发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立法是苏维埃政权最重要的立法之一。苏维埃政权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土地暂行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等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这些土地法令基本上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总结出了一条“土地法令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好保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马晔 《教育现代化》2005,(11):103-103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P.89介绍了明治维新的措施.“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首先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正式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地税。”这使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而不是有些教师、学生认为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师生的误解那是囿于明治维新的措施总体上是资本主义的,而土地制度却是个例外。其实,明治政府在1872年开始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定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1873年.政府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后由于租佃和地税相当于全年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还保留着封建的因素,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封建生产关系在农村还占着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天津市成功实施了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率先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农民教育培训地方性法规——《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为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还存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设置不持久,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按照《条例》,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依法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英国凯特起义以反对圈地为目标,表达了农民对土地产权变革的抗拒。然而,通过对凯特起义《请愿书》进行详细解读,发现不同阶层的农民因各自利益的差异而对土地有着不同的诉求。其中,富裕农民要求建立明晰的土地产权,保护有益于自身利益的圈地;下层农民要求维护习惯保有,对其征收合理的地租和入地费;他们二者联合起来对抗领主,与其争夺公地使用权。从凯特起义《请愿书》入手,可以了解16世纪英国农民真实的地权诉求,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的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4年在河南省农村社区搜集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土地意识(土地价值意识、土地产权意识、土地依赖意识)和其市民化意愿进行分析,并考察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土地意识主要呈动态多元的特点,且农民市民化意愿并不强烈。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力量主要在其土地价值意识和依赖意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负向影响上。而土地产权意识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在土地价值意识依然强烈的今天,应从补偿土地价值和降低土地依赖意识角度提升农民市民化意愿,使其更好地融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冯汝  张伟 《滨州学院学报》2012,28(2):115-1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城市房屋被征收,野蛮拆迁、暴力征收等矛盾冲突层出不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解决了城市房屋征收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与矛盾,使得现在社会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集体土地征收方面。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及相关土地征收法规中关于程序性的规定薄弱,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实践中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研究现行土地征收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立法完善,以更好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项基本任务,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土地革命的逐步实现,又推动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继续减租减息,执行“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等几个阶段,“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到农民的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①本文就这一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探讨。一、从减租减息到"五四指示" 在抗战结束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继续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1945年n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党  相似文献   

14.
将土地国有(或公有)改为土地农有,正式确立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所作的一大贡献。具体弄清党的这一地权政策确定的时间,对于我国现代经济史特别是土地革命史的研究,是很有裨益的。《历史教学》1957年第七期发表谭双泉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斗争路线》一文(以下简称“谭文”)中,披露了一则所谓1930年12月《江西省苏  相似文献   

15.
恋土情结是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和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都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他们虽然都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但对于农民背离土地这一现象却有不同见解。是赛珍珠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茅盾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我国华北新老解放区便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次土改运动,打破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关系,教育了亿万农民,使他们成为新社会的主人,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改运动的作品是不很多的。丁玲的《太阳照在  相似文献   

17.
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的炮火中刚一诞生就颁布了《土地法令》,宣布无偿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并按农民的要求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列宁一贯认为,平均主义不可能防止两极分化,农民不应再照旧生活下去,只有共耕制才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积极贯彻国务院[1983]25号文件和《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稳步健康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文件精神上来。继省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之后,全省18个地、市,已有17个地、市召开了会议,贯彻全国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斗争路线的实质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争取民族独立和根本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自己奋斗的最低纲领,早在1926年到1927年春天党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曾强烈地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并主张积极领导他们求得解决,但因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没有使正确主张得到坚决的实现;譬如1927年四月党的五次代表大会所决定的国民革命之农民政纲,就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到是年的“八七”紧急会议,便严厉地指斥了陈独秀的错误,强调“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的话: 贾平凹的《高兴》推出后(《当代》2007年第5期,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受到热切关注。其原因不仅因为这是贾平凹继《秦腔》之后推出的又一长篇力作,更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进城的农民工捡破烂的生活正是典型的“底层”题材。而这些捡破烂的农民正是贾平凹的乡亲,他们从商州大地走来,从《秦腔》中的清风镇走来,人物原型都有名有姓。正如贾平凹跪在父亲的坟头说的:“《秦腔》我写了咱这儿的农民怎样一步步从土地上走出,现在《高兴》又写了他们走出土地后的城里生活”。(《后记》)也就是说,贾平凹沿着自己的创作轨道发展,随着自己“血缘和文学上的亲族”的生活变迁而推进,到了《高兴》,与“‘底层’写作”正面相遇,由此进入了这一写作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