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他的一次讲座中提到两个课例,都是关于古诗<江雪>的教学.两节课的结构差不多,都是采取"问题式"教学,先通读全诗,疏通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提问题,然后通过问题的解决带动师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2.
读了《山东教育》2001年第10期李明芳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做秀”面面观》后,深有同感。除了李老师提到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有七种顽症之外,我也想补续几点:一、假大空不知怎么了,每次听完一节公开课后,就有负罪之感,总觉着自己是在误人子弟,因为自己的学生总是那么“笨”,那么不会回答问题,看人家公开课上的那些学生,回答问题不但是“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而且个个问题都说到了点上。甚至有的连在座老师都感觉难的问题,公开课上的学生也能珠玑落玉盘。平时两节课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公开课上一节课能顺利完成,且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杨屹和张凤兰两位教师这两节课的教学,的确折射出阅读教学的本质之所在。 目标简明: 两节课教学目标简明。如在品文悟情方面,杨老师将重点定在引领学生感悟黄山奇石的“美”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而张老师则是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在领略张家界迷人景色、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现状到了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内心充满紧迫感,恨不得上每一堂课,做每一次作业其效用都能落实到应试上。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议论文教学使其作用于应试呢?固然,老师可以像教数学公式一般教授议论文写作技巧的,例如两节课教开篇,两节课教结尾,两节课教结构,两节课教用事例来说理,等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论两个问题:高三时间宝贵,选择什么材料可以最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运用材料,  相似文献   

5.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还提到:“7—9年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那么,在中学音乐歌唱课中进行声乐技巧的训练是否重要,或有何意义呢?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跟踪听了多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其中有两节课出现了情境教学与知识点教学相冲突的困境.学生和听课教师都产生了这样的担忧:“小数点还能继续搬家吗?”  相似文献   

8.
<正>一周内我听了两次“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触动颇深。两个班级学生历史基础各有差异,两节课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学生活跃程度不一,但课堂表现都有相似的违和感——学生未跟上教师的节奏。究其原因是教学问题设置不当,问题过简易或太高深,均会不同程度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问题引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增进理解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将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谈谈自己的对历史课堂教学中“得意”问题设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在参加山东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会”期间有幸欣赏了两位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别,风格迥异。现就结合自身的学习感受将两位老师的课堂重现一番:(这两节课都是在微机室进行的,课件是网络版,教师用机和学生用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两节课教学目标相同,但两节课的实验报告单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甲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学具袋,每次从里面任意取出三个小棒,然后让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一个围一个记录,把能围成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写在记录单上,最后让学生分析、交流。实验报告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听了两节课,一节是政治课,一节是物理课。政治课上,教师提到了“科索沃战争”,说南联盟无可奈何于美国的空中打击,因为美国的导弹由卫星导航,攻击极为准确。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少学生陷入了沉思。当教师带着学生讨论其他问题问到“怎么办”时,忽有一生站起来:“用激光武器打掉导航卫星。”语惊四座,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其内容都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揠苗助长》。两位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都匠心独运、非常巧妙,课上得也很精彩。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两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而且都在揭示寓意这一环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写作,往往是老师感到头疼,学生感到厌烦。那么,教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呢?笔者觉得:教方法、构思和技巧是必须的,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想”字上下功夫。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后写”。下面笔者从《我们的校园》作文教学谈起。  相似文献   

14.
我在农村任教已快十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知语文教学的重任是什么——教会学生写作文。然而,一提到“作文”两个字,就会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头疼。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学生的“假”而“空”的作文。这是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曹燕 《现代语文》2010,(1):137-139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达不到基本要求。教师一谈到学生的作文,就感到头痛;学生一提到作文,犹如“谈虎色变”,每一次作文都是憋出来的。造成这一现状,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教师、学生都存在相应的问题,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本人曾开设过这样一堂随意课,前道活动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主完成,后两道的“讨论”与“交流”分别在两节课上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7.
范淑平 《新疆教育》2012,(11):170-17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在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认识红螺菌     
在高中生物教材上册76页中提到:“红螺菌是一种典型的兼性营养型细菌。”那么这种细菌到底是怎样进行新陈代谢的呢?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语感和语感教学一直是广大教师的认识“盲区”,不知语感为何物。认为语感这一概念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培养学生语感是专家学者的事儿,与自己无关。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培养被摆在了一个重要高度。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其实语感并不神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触:阅读同一篇课文,有的学生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作文教学主要指导学生如何传情达意,自由表达思想,应体现创新精神,成为培育思想者的摇篮。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远离生活,远离学生,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都厌烦,没有一丝兴趣和激情,更别谈创新作文了。“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费时低效”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