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琦的诗歌像一块温润的玉,每一寸肌肤无:不透露着玉的光华:李琦的诗歌像一口恬静的泉,在悄无声息的流淌中带走我们心灵的尘埃;李琦的诗歌像一支悠悠飘来的古情歌,远离尘世的喧嚣。用大爱与真情抒写最动人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当代诗人李琦的诗歌也许不是一些评论家热衷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诗已成为当代诗坛不可多得的重要诗歌力量。文章从探究李琦诗歌作品景物的自然意象选择出发,深入剖析了诗歌作品营造的温暖、自然、深厚的艺术特色及其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著名作家李琦的《李琦近作选》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李琦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深受多重文化质素濡染,使她的诗作兼有灵性美与理趣美.李琦的诗歌蕴含了多重黑龙江地域文化元素,包括具备明显黑龙江特色的地理表征、节候表征和审美表征.黑龙江地域文化表征在诗人适度的隐显意象、营造意境中得到全息化的呈现,映现出诗歌文本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4.
李琦说“一个人,一个民族都该是有情怀的”,诗歌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一个有着倾诉欲望的人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当今诗歌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语境下的诗歌写作与批评态度入手,对90年代的诗歌边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90年代的文化语境促成了读者大众与写作者在拒绝“诗性”上的合谋,读者大众在远离诗歌而去的同时,写作者的诗歌态度也发生了畸变;诗歌写作的反诗化与诗歌批评的庸俗化,是当今诗坛的两道灰色景观。文章认为坚执文化对抗立场,实现文化超越,不仅是文化颓败时代诗歌应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是诗歌救助自己的最后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12)
授奖辞这组诗具有智慧的光泽和悠远的诗意,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诗歌的元素,与写作者内心的宽广、澄明、温情相融汇,显现出纯粹的质地。作为一个青春写作者,梁玉燕在诗歌语言和节奏上的把握,也做得几近一种完美。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给予她的颁奖词为:"李琦的诗简单、朴实、稳重、凝练,有不动声色的情感力量。她在一种灵动的日常书写里,隐藏着一种通透的生命哲学,也浸透着一种内在的知性情感和洞察世界的温润力量。"可以说她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我们对古典/道德/唯美/经典诗意的无悔眷恋。李琦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萧红文学院院长,黑龙江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帆.桅杆》《芬芳的六月》《最初的天空》《莫愁》《天籁》《守在你梦的边缘》《李琦短诗选》《李琦近作选》等,散文集《从前的布拉吉》《云想衣裳》。作品曾入编国内及海外多种版本的选集、课本,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波兰文等在国外发表。李琦说:"诗歌看见了、记录了我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具体到我这个人,诗歌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清凉,是最好的药,是恒久的关照。我写诗,只是为了,活得好一些。"黑龙江省绥化学院2010级写作特长班全体学生一致认定:"李琦的诗是尘事乱阵中特别稀缺的一角安宁与美丽,有止渴止痛的作用。当我们从各式战场上走下来短暂休整时,她厚道/优雅/温婉/警世/传奇的文字会给我们再次启程的全部力量!"这26名学生乐于以这种特别方式站齐,一同向李琦、向中国诗歌致敬!  相似文献   

8.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给予她的颁奖词为:"李琦的诗简单、朴实、稳重、凝练,有不动声色的情感力量。她在一种灵动的日常书写里,隐藏着一种通透的生命哲学,也浸透着一种内在的知性情感和洞察世界的温润力量。"可以说她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我们对古典/道德/唯美/经典诗意的无悔眷恋。李琦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萧红文学院院长,黑龙江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帆.桅杆》《芬芳的六月》《最初的天空》《莫愁》《天籁》《守在你梦的边缘》《李琦短诗选》《李琦近作选》等,散文集《从前的布拉吉》《云想衣裳》。作品曾入编国内及海外多种版本的选集、课本,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波兰文等在国外发表。李琦说:"诗歌看见了、记录了我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具体到我这个人,诗歌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清凉,是最好的药,是恒久的关照。我写诗,只是为了,活得好一些。"黑龙江省绥化学院2010级写作特长班全体学生一致认定:"李琦的诗是尘事乱阵中特别稀缺的一角安宁与美丽,有止渴止痛的作用。当我们从各式战场上走下来短暂休整时,她厚道/优雅/温婉/警世/传奇的文字会给我们再次启程的全部力量!"这26名学生乐于以这种特别方式站齐,一同向李琦、向中国诗歌致敬!  相似文献   

9.
李琦的诗歌总是充满了理想精神和人性的温婉,她的诗歌,总是带着淡淡的香气,让读诗的人沉浸在她所营造的美好世界里,享受沁人心脾的芬芳。  相似文献   

10.
非马诗歌的诗意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的良知化,二是修辞的不拘一格。前者表明:在旋转的文坛和众语喧哗的诗歌权力争取中,良知必须到场;后者表明:真正有生活质感的诗歌,不是告别修辞,而是拒绝平面化的琐碎叙事。剖析非马这位远离主流华语文坛意识形态的写作者,对大陆写作者无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朴素的温情     
李琦的诗歌流露着朴素的温情,如同“一片满洲里的树叶”,古色而平凡。这叶子经过温和情感的滋润,宛然有了灵性.有了飞翔的渴望。如同“灵性的翅膀轻盈地掠过”。  相似文献   

12.
李琦的诗歌将目光投向东北、西北、西南等遥远边地,通过对边地生灵、自然景致、民风民俗的刻画构建了一个诗意化的理想精神家园。诗人在边地中展现理想人生样式,在自然中寄托了美与神圣。李琦诗歌中的边地呈现了一种“向后看的乌托邦”情调,暗含了诗人对传统的认同与对现代化的反思。诗人在对纯美边地注入理想化浪漫色彩的同时也不乏理性的思辨精神,对边地未来有着清醒的预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边地的苦难底色,展示了诗人直面现实的可贵勇气。  相似文献   

13.
李琦是一位容智的诗人。她是一个能将生活点滴与内心情感世界密切契合的“心灵诗人”。她的诗歌,多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平常的生活细碎,却不乏关于人的存在的诗性的沉思。她有洞悉事物细末的能力。总能使人深切体味到鲜有的深邃和平静。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祛魅"的。这四点"祛魅"本身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只是由于对其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处理,甚至扭曲和丑化,才成为了导致1990年代诗歌"失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理解发挥题关于理解发挥题,学员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现举一例:说散文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首先是写作者自身的一种心理需要。小说、戏剧、诗歌各自体现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需要,而散文则体现了一种寻常的心理需要。人在社会上不得不要一些装扮,小说、戏剧、诗歌的写作便是写作者对自己生命的艺术化装扮,由装扮而化身角色,酿造幻境,低吟高唱,投入一种有滋有味的人生游戏,恰似一场戴着面具的傩戏。装扮乃至面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至今,不仅广大的读者(批评家也是读者),而且新诗的写作者们,也对中国新诗合法性的质疑由来已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诗遭遇的诗歌观念危机。古典诗歌的观念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以足够的坚实性和力量,成为人们认知诗歌的普遍意识,成为人们观察诗歌的世界观。新诗的观念至今含糊不清,使人们愈来愈难以把握新诗的评价活动,因此,新诗在迈进现代之后的诗歌观念的对话与重建成为新诗的一个重要的关学使命。  相似文献   

17.
本书由著名诗歌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邹建军教授编著。评论侧重内心感悟,注重文本的艺术特点与思想深度,情感饱满,语言精致,真正做到了评论与诗歌交相辉映。入选的诗歌作者包括傅天琳、李琦、田禾、车延高、大解、陈先发、大卫、李郁葱、谢克强、张曙光、海男、高  相似文献   

18.
海子与叶赛宁是两位天才的诗人,都是一种绝望状态中的写作者,在少年时代就已对大自然的一切有着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而正是天才诗人们这种共同的儿童式的真诚、纯净与敏感,成就了诗歌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泉溪作为云南边地最为民间的一个写作者或作家诗人,在失意的生活中筑就了生命的诗意。通过在失意中寻找诗意;乡土的主题;地域化的写作等三方面探讨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20.
关于理解发挥题关于理解发挥题,学员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现举一例:说散文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首先是写作者自身的一种心理需要。小说、戏剧、诗歌各自体现了一些特殊的心理需要,而散文则体现了一种寻常的心理需要。人在社会上不得不要一些装扮,小说、戏剧、诗歌的写作便是写作者对自己生命的艺术化装扮,由装扮而化身角色,酿造幻境,低吟高唱,投入一种有滋有味的人生游戏,恰似一场戴着面具的傩戏。装扮乃至面具并不一定会掩盖生命的真诚,恰恰相反,烈烈扬扬的游戏会在总体上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