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2.
慈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时代变迁,不断与时俱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当今社会,慈孝文化是修身立德、塑造高尚人格的文化基础;是维系良好代际关系,构筑优良家风的亲情纽带;是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养料;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人格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可以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营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大众传媒作用等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国学有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学教育中,必须搞好国学教育内容的定位,明确学习国学的方法,国学教育必须付诸实践。通过国学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培育民族精神,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授学生知识及技能,培育学生的文化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知识传授、精神培育、人格塑造的三位一体",最终落脚点和归宿还应放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上.本文建立在文化人类学"文化与人格"学派关于人格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以及大学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大学生人格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兵 《考试周刊》2011,(7):224-224
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能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情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他们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激励自己和他人,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激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89):150-15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的明确要求。为坚持宣传倡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主题活动与营造育人环境相结合,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细、做小、做实,汽车学院结合一贯倡导的双休日成长工程,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纳入双休日成长工程,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笃实求真,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主要是受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化、个体对生命价值的淡薄、家庭对敬老孝亲的淡漠、人类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层面对大学生孝道缺失根源进行深入剖析,用积极心理学视角和理论从合理优化积极文化的社会风气、不断构建积极体验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积极成长的家庭氛围和科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生孝道教育,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全心智、完善人格等孝道基础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青年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分析界定了廉洁成长文化生态的基本涵义.探索了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成长文化生态培育的基本途径:多维度推进廉洁成长思想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成长的长效机制和加强廉洁成长文化生态培育的多维度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参与世界性沟通、获得全球性认同、传承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母语学习,并以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教育塑造学生,培育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强化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络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网络的魅力所吸引,上网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种时尚和文化潮流。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它在给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当前的大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认清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教育问题,是提升大学生教育质量、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参与世界性沟通。获得全球性认同、传承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母语学习,并以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教育塑造学生,培育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强化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具有华夏文明特色的仁爱,是从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所导出的道德规范,它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90后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以情育情,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仁爱素养;培育仁爱文化,营造校园仁爱氛围;以校园网站为依托,占领仁爱网络教育阵地;以志愿形式的社会实践为平台,引导90后大学生体会仁爱品质,从而使他们以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保持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自觉承担起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的责任,不断开拓90后大学生德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仁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也是教师个体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好德性。教育仁爱德性包括义务的德性和美德的德性,作为教师义务的教育仁爱赋予全体学生被爱的权利,作为教师美德的教育仁爱要求教师真诚善待所有学生,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实践统一。其伦理价值体现为有益于彰显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益于实施情感教育,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涵养教师仁爱德性应秉持教育生活理念,将社会培育与个体修炼结合起来,既发挥社会在教师德性塑造中的价值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向善而行的道德愿望,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至圣的"仁爱思想"及其至贤的"礼孝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儒家思想的现实作用,将其运用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老古董",依然具有极高的现代价值。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塑造大学生的"君子"人格,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向善教育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报国之志,使他们拥有正直善良的品德、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同时,向善教育又应该是善意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和快乐,使学生通过学习成长为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向善教育,这是教育的职责也是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向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并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培育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从培育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判断能力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从培育大学生对日常行为的自律能力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从培育大学生对内心世界的净化能力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中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园地和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运用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民族音乐在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进取中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