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迄今为止,伦理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前后两大阶段。传统人类伦理观念以人类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则以生物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二者都存在着虚妄性,都是一种狭隘的生命特权主义伦理观。物种伦理观念是在对传统人类伦理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它把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内,主张建立起人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全面的种际伦理关系。物种伦理观念是对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的双重超越,是伦理观念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崇拜和建构和谐的人伦社会秩序的需要,形成了一种朴素的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可以说,这种生态观念在农业文明的社会中长期存在,但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农民政治地位的变化,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信心的提高;再加上政治的需要,为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工农业水平,采取了大规模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单向度的谋求经济发展的措施,导致了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恶化,从而使农民的传统生态观念发生了解体。这一问题的研究为当前新农村的环境建设和重构新型生态观作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盛涛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62-64,72
生态文化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首先外在地体现为生态性批判话语的形成,以多元的、“青年式”的文化语境取代一元的、“老人式”的文化语境。深层次的影响则表现为对创作观念的影响,赋予传统文学观念中的“现实”与“文学”以新的内涵,克服了传统“典型”手法对生活原生态造成的破坏。在文学文本中,具体表现为对小说要素“人”的传统文化功能与地位的影响,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学观念中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内涵。从生态文化到生态性文学的过程,既是逻辑性的学理推演。也是对现实文学存在的挖掘,体现了当代文学发展新的可能与趋向。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时代里,新的宇宙观是生态宇宙观。这一新观念是为改变现代工业社会危机与困境而提出的。西方现代理论中的靴袢理论和隐序观念,除其本身的物理学意义外,其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哲学上的深远含义,它们超越了机械论宇宙观,把人类文明引向一种整体性的、动态的新宇宙观。古代东方的道家思想具有很强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物理学的哲学观点和谐一致。这两种文化的交汇所形成的生态宇宙观将引导人类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为新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生态观念贯穿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商州区刘湾社区在具体的社区治理中,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开拓生态农业新思路,发展生态养殖新模式,探索循环工业发展的新方法,用生态方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践行十八大生态发展观念,初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建生态新社区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剧,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等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帮助青少年形成关注环境,爱护植被的意识,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7.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广东实验中学在生态体验观引领下,以全方位法治教育载体提升青少年法治认知,以对话式体验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以主体性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法治行为与法治信仰,构建“自然生态、类生态与内生态”三重圆融互摄的法治教育生态大课堂,促进学生法治观念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现象,进而提出了保护原始地貌、重视规模林地建设、开拓绿色经济、实施适应气候的生态策略和保留原状生态环境等措施、具体而切实地阐述了在工业园区规划中重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均衡观念。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的性质.实际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它适应了环境革命发展的需要,提高全民族生态文化素质的需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它是一场哲学观念的革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价值观念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已由单纯的追求经济速度增长转向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变要求人们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念,即建立良好的生态观念、强化自然与社会相统一的观念、发展生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观念。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纵观生态危机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今天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缺乏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环境的改善、人类理想生存境界的实现,有赖于人们生态观念的提升和环境意识的加强,有赖于大量“生态人”的出现。传统的环境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推进全面发展与改革,必须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核心和关键,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变革领导观念、转换思维方式,真正树立一种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特征的"生态领导观"。  相似文献   

13.
满族文化中有灵禽崇拜的传统,以生态文化的视角审视满族鸟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造就了文化现象的嬗变,而业已成型的文化观念又对自然生态产生着影响.重视民族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态文化观之间的冲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新的生态消费方式,以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带动对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利用,促进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转型,助力全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着悠久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知识观、价值观、人才观等方面。美国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精神,其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对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形成了独特的职业观念。从文化的视野来审视中美两国的职业教育观念,可以获得一种对职业教育观念的新认识,并有助于对职业教育实践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的傣族有着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的传统,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而傣族的生态观念也不例外。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传统社会的自然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经济发展使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宗教观念的淡化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利用宗教教育传承优秀的宗教生态伦理观,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珺 《文教资料》2008,(12):116-118
本文通过对生态道德观念、生态道德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以期引起各级各类学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审视、思考和重视,建立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教育和引导.使青少年学生逐步树立起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爱护意识,养成道德的生态观念和行为,使人类在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互进互利中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态伦理学是人类对生态环境危机忧患意识的理论思考,它的出现是人类伦理思想史和观念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进行生态伦理学思想基本方法和原则的建构时借鉴东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重新认识和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展伦理学研究的领域,追求人与自然的协同进步,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时 ,迫切需要建设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生态伦理当中 ,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是关键 ,目前存在着对人的主体性理解的误区 ,为此必须重新界定人的主体性的地位 ,并在现实层面上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9.
观念是思想的结晶,是行动的向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念是当代中国为了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人文价值的提升而做出的新的理性认识和思考。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念,对于缓解人文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冲突,化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生态性危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系统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教师拥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在教育实践中构建出各自特有的教育面貌。本对国际国内当前在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上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扼要介绍,并对我国教师传统德育观念及其造成的德育误区进行简明分析,以探讨新时期教师应树立的新的德育观念。它包括批判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德育观念、回归生活的德育观念和终身学习的德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