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满足电视观众不断提高的新闻欣赏口味,真正做到"三贴近",我认为不仅仅是镜头对准谁的问题,而应当从报道的构思、由头的切入和主题的开掘上,尽量实现"四化":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我的体会是:如果做到了"四化",即使是一些重大题材的主旋律报道,也会富有人情味,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2.
郑继业 《东南传播》2016,(8):105-107
在信息海量、媒介多元的今天,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对重大主题报道的"谋篇布局",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创造和谐的传播环境,是时下媒体宣传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福州台系列主题报道的实践出发,多维度阐述媒体主题报道应该怎么围绕提炼立意、策划、组合报道三个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运作能力,形成可操作、可实践的运行机制,制作播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重大主题报道,其核心是"重"是"大"。因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百姓利益,党报只有牢牢抓住"重"和"大",做精做深做高做活报道内容,才能有效地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现以《湖北日报》2014年11月四大系列专特刊为例,探究重大主题报道大策划大呈现的路径。重大事件呼唤报道大手笔2014年11月,大事多盛事多,其中包括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在即,"武汉会议",中国歌剧节在鄂举行。《湖北日报》事先注重策划,事中注重落位,事后注重总结,基本上做到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越是碰到重大主题报道,按常规,各媒体都要推出气势磅礴的大制作大篇幅报道,与之相匹配的往往也是一些司空见惯“大话题”、“大感慨”。走流水账的形式居多,有特色和创新的不多。为避免雷同和类似,温州网在国庆60周年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一方面围绕中心全面铺开精心策划和推出了多个国庆主题活动和主题报道,另一方面“不走寻常路”,  相似文献   

5.
重大主题报道是各家媒体呈现自身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产品",重大主题报道如何才能成为爆款,其核心要义就是报道自身要有强大的价值力,而"高端、高论、高频""三高"组合无疑是锻造重大主题报道价值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科技金融时报的实践证明,"三高"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含金量,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主题报道,一直以来都是主流媒体的优势。时政新闻报道作为主题报道的"重头戏",其所承载的信息,代表了党和国家对重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方针、政策,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到整个国际社会,无不受到影响,从而集重要性、时效性和广泛性于一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对于时政新闻而言,如何出彩出新?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浙江日报2003年7月21日一版头条的消息《"小事"牵动市委书记心》,是一篇以小见大、寓意深刻,宣传"三个代表"、实践"三贴近"的好新闻。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这里说的"小",主要是指所写的事情小,比较平凡,通常不起眼,引不起大家的注意;这里说的"大",主要是指主题重大,有强烈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意义。"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之所以常用于新闻写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新闻写作的基本特性是报道现实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众人瞩目的大人物、大事件,但更多的则是一些普通人、平凡事。那些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终,是盘点总结的重大节点。对媒体,也是报道、策划的一次大比拼。看了很多媒体的策划和形式,类型很丰富,有年度图集、有各类主题的视频混剪、有新闻当事人回访、有过往重大报道合集、有大事件周年纪念专题、有对新一年的展望、有"十大"之类的选编……  相似文献   

9.
搭准时代脉搏,紧扣中心工作,彰显重大主题报道的高度一般来说,重大主题报道的传统模式不外乎既"重"且"大",即文章篇幅长,版面处理突出,标题制作醒目,而且报道一般以系列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主旋律报道是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规定动作",怎么样把"规定动作"做出质量来,是党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辽宁日报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的报道独树一帜,并且在如何办好党报的理论探索上取得重要收获。因此,本期关注推出一组文章,介绍辽宁日报是如何自主策划、深度开掘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准确传达主流的声音,引领主流舆论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迎接十七的报道中,重大主题报道再次成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头戏"。江西日报社所属的两张都市类报纸——《江南都市报》和《信息日报》,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让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成为有"看点"的报道许多都市类报纸的实践告诉我们,重大主题报道不仅可以出新出彩,同样也是有"看点"的新闻,而且能增强都市类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里的关键在于要讲究重大主题报道的艺术,在新闻策划中导人市场观念,最大限度开掘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亮点",调动读者的阅读愿望和参与意识。去年底,为迎接中共江西省十二次  相似文献   

13.
围绕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报道,各省级党报主动设置议题,拓展媒体“朋友圈”,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联动破题到携手“出圈”,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优质全媒体产品,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方台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模式化、程式化问题,虽然报道的规模声势越来越大,却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化效益,受众不爱看,报道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台在新闻观念、主题策划和采访写作层面上,长期存在着一些误区。要改变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加强重大主题报道的有效性,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以小见大"虽然是新闻采写中常用的表达手法,但很多时候,因为对"小事件"把握不当,很难衬托出"大主题"。"小事件"看似微观,却是决定"大主题"的必要条件。从2012年9月12日开始,《北京青年报》推出"家国十年——迎接十八大走转改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家""国"为背景,通过寻访国家领导人在京考察足迹这一主线,选择基层样本深入采访,反映北京市十年间的建设巨变。作为参与者,笔者采写了两篇报道,分别是《大槐树见证田仙峪村之变》和《一个库区农民的"护水经"与"致富经"》。报  相似文献   

16.
代烈 《记者摇篮》2012,(11):21-22
所谓"热点",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而"热点"报道应当是最吸引受众,并产生"热效应"的新闻。可是在实际报道中,却常常出现观众对报道者的"热点"反应冷淡,产生"热点"不热的现象。其原因是:一、漠视受众,一头炕热",热点"不"热"作为大众传播的广播电视传播,已从过去的以传播  相似文献   

17.
张力 《军事记者》2015,(3):64-65
2014年9月至12月,人民空军推出了成立65周年主题系列宣传,报道诸多创新:变主题宣传的"集中攻坚"为"体系制胜",融传统媒体"高大上"与新兴媒体"接地气"为一体;借力珠海航展、招飞宣传、"金头盔"比武等热点活动因势而谋;与腾讯网融合传播"定点投送",使主题持续长、传播广、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安徽经济报》破解重大主题报道中的"难点",通过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四突破、四创新"的重大主题报道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重大主题报道是否就是"规定动作"?首先,长期以来媒体在思想认识上,把重大主题报道视做"规定动作",狭隘地等同于命题作文,等同于指令性计划,等同于自上而下、单向的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三农"报道一直是地方主流媒体主题宣传的重大题材,怎样让这一报道吸引读者,如何创新报道形式?2012年以来,《三峡日报》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创新思维、形式、手段,在县市群工部的专版上推出"走近乡(镇)村干部"专栏,乡(镇)村干部报道实现了新闻与信息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