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学习代表物质,类推相关物质”,这种学习思路更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较好的体现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但如果学习过程中只从看似相同的现象去类比就必然会陷入联想类推的“陷阱”之中.下面结合典型例题说明如何避开这些“  相似文献   

2.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表现,通过类推,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但不理解题意或深刻挖掘隐含条件,盲目类推,极易误入题设的“陷阱”.下面列举了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而容易出现误推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巧设陷阱,可以使学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学生在摔打中经受锻炼和经验,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设“陷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设“陷阱”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概念、定理的掌握情况概念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否全面透彻,直接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学习了相反数概念后,常常认为“相反数”就是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数”,而忽略了“零的相反数是零”这一特殊情况。针对这个问题设“陷…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大量存在着种种“陷阱”,这些数学知识“陷阱”往往针对学生掌握某种推理、某个概念、某种运算中的薄弱环节,在学生容易发生错觉的地方着手编拟,或是针对学生的习惯思维、思维弱点来设置障碍.这些陷阱穿上了隐蔽的伪装,以假乱真,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能有效地检测与暴露出学生的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学生的“错误”.瓒源进行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成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举一反三,“从懂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有关事情”,是治学的良方之一,是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应付式学习的习惯.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教师举了一隅,而学生不能以三隅来说明印证,  相似文献   

8.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9.
制造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开展“陷阱”式教学,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基于概念本质,巧设“陷阱”;基于问题节点,巧设“陷阱”;基于数量关系,巧设“陷阱”,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真正习得新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案例,阐述项目化学习流程的四个阶段与相关教材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培养项目目标意识,一方面开动高阶思维,融入学科知识,避免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的陷阱,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数学能使人变得聪明,使人的思维变得缜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题目,以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考察,使得掉人“陷阱”的学生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从而达到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加深对一些典型解题方法的印象、解题时处处谨慎小心的目的,这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涵义是塑造良好的知识结构、实施“无为”教育和“对话与启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从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学会做学习计划;训练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测和调控;训练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训练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价值意识,选择正确的目标导向、归因方式等;培养学生调控学习环境的能力,积极营造或选择、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学生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因此教师设计的教案应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从传授知识方面来讲这无可厚非,而且非常必要,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学生的一生发展来考虑,能力的培养则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设立“陷阱”让学生“掉”进去,再设法“走”出来,让他们在吃堑中长智,在摔倒后爬起,无疑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学习意志的磨炼都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有的学生考试时考不出好的成绩,并不是这些学生笨,而是因为题目太“狡猾”.题目中有很多“陷阱”,使许多学生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学习的误区和错解原因.本文将讨论分段函数知识的学习误区和错解原因并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引起和保持注意,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之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使学生产生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达到“轻负担”进而“高质量”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利用各种途径(比如:直观的物理实验、奇特的物理自然现象、蕴涵物理知识的小故事、充满“陷阱”的物理问题、物理在生产生活和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尽量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严重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如何克服呢?我认为.对于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但有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学生屡教不改.一错再错。还不如改变一种方法.通过精心设计”陷阱”。干脆把这些错误引发出来.再悉心治疗,井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也就是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在练习题中设“陷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8.
“陷阱”题中的“陷阱”是命题者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思维上的局限性,有意地在题目中设置干扰信息来迷惑学生,如果同学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凭熟知的思维定势去解题,必将跌入“陷阱”.请看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19.
要认真落实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弄清“研究性学习”与研究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仍是一种学习,形式是研究,实质是学习。学生在老师构建的开放性氛围中,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以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活动强调的是过程,不是结果。而真正的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更注重的是结果。今天的“研究性学习”是为明天更好“的研究”奠定理性的过程基础。从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化学定律、新物质的发现、物质的合成等无不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理论的…  相似文献   

20.
中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难度并不大,但由于便是者有意设计“陷阱”,制造障碍,使得那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粗心大意的学生常常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那么,这些“陷阱”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以下部分中考题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