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九华山是举世闻名的地藏道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之所以成为佛山圣境、旅游胜地,有赖于历代贤哲、僧人、匠士的开发和营建,其功当首推道场的开基者——新罗高僧金地藏。由于金地藏的来历奇异,又被神化,中国早期的佛教史著作和朝鲜的《海东高僧传》都没有将他列入名僧和高僧的传记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佛教史上,外国来华僧侣在发展和壮大中国佛教方面,功不可没。而唐代来蜀的新罗国王子金和上无相,更是在四川开创了禅宗净众宗一派,影响远及当时的吐蕃,深入后世的中土禅宗和朝鲜禅宗。本文根据墩煌写卷、僧传、碑铭和方志等传世文献,对金和上的行迹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周边诸国中,新罗与唐的关系最为密切。有关唐末与新罗的往来,中韩史籍多语焉不详,或付诸阙如,唐末来华的新罗人崔致远的诗别集《桂苑笔耕集》及韩邦所辑崔氏部分佚,真实记录了唐末与新罗官方及民间交往的重要史实,为考察唐与新罗的关系史增添了可信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4.
新罗善德女王时期,出于与唐政治结交的目的,开始派遣贵族子弟入唐留学,彼时的留学生被称为"宿卫学生"。唐穆宗长庆年间,唐政府正式针对外国人设立"宾贡科"开科取士。受此影响,新罗社会掀起了一股"留学热",其代表人物便是新罗名士崔致远。归国后,他们利用文职和地方官的身份,为新罗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儒家思想的反骨品制的新兴阶层势力。这一阶层与地方豪族势力结合,对瓦解新罗骨品制度、建立儒家思想体系的高丽王朝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和新罗关系七世纪中叶经历了从同盟到敌对的巨大变化,七世纪末开始恢复。八世纪,新罗展开积极的亲唐外交,唐罗关系不断升温,新罗逐步获得唐的认可和信任,被玄宗誉为“仁义之乡”;同时新罗注重对唐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模仿,文化水准不断提高,玄宗称新罗“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交流期间,唐对新罗给予了特殊的礼遇和优待,玄宗朝出现了唐罗交流的盛世局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是大唐王朝统治时期,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营造了其博大宽宏的文化风尚.唐王朝对外交往比较频繁,仅在东亚就与日本、高丽、百济、新罗、越南等有交流.其中尤以新罗与唐朝交往最频繁.  相似文献   

7.
赤山浦(今石岛湾)是新罗航海贸易家张保皋在唐贸易最重要的联络地和中转站。为保佑其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给生活在当地的新罗人进行佛事活动提供方便,张保皋在赤山村建造了一座法华寺院。赤山村一带是唐代登州地区新罗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他们主要是来这里经商贸易的新罗商人及其家属。勾当新罗所设置在文登县清宁乡。直属登州都督府,但也不能抛开文登县行事。所谓“管文登县清宁乡”,是指管理该乡的新罗人户,到“敕平卢军节度同军将兼登州诸军事押衙张咏勾当文登县界新罗人户”后,勾当新罗所管理的新罗人户便由清宁乡扩展至整个文登县。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依据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记载,对以新罗清海镇为据点的张保皋海上王国以及生活在山东、江淮沿岸的在唐新罗人的分布、活动进行了整理和阐述。在此基础上考察了9世纪东亚三国的海上交通、新罗的航海技术,分析了张保皋商团在东亚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新罗遣唐留学生开展研究时,学者往往忽略学习汉语对他们在大唐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或者认为当时的新罗人必然熟知汉语而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或者在研究成果中对这一问题一带而过。其实,至少在公元778年以前,“汉语难”成为新罗遣唐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障碍。大唐境内的高句丽人、百济人,以及新罗坊和个别能通汉语者,已经成为新罗遣唐留学生适应在唐生活、突破“汉语难”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0.
北朝是中国佛教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凿山造像、建寺造塔蔚然成风;名师高僧、讲经著述层出不穷;法会佛事、度僧设斋场面壮观。到北魏末年,境内有佛寺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依据入唐求法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记载,对新罗移民在今江苏扬州、淮安、涟水、连云港地区的活动进行了整理和阐述,认为新罗移民在这些地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移民社会,有着发达的社会网络,并指出了今连云港地区的“土墩石室”遗存作为唐代海州新罗移民墓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与崔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亚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而新罗末期入唐留学生,著名儒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崔致远.为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新罗为中心,将韩国古代的各类石刻分为五个类型.并逐一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现存崔致远所写的禅师碑铭的探讨,指出禅师碑铭在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中的地位。文章最后考察了新罗时代著名的书法家、刻字僧侣匠人等,认为新罗下代石刻文化的发达,为高丽时期雕造大藏经施加了一定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罗王金春秋被新罗人尊为"太宗",这与之前去世的唐太宗庙号相犯。这一庙号事件学界关注不多,然而其背后隐藏了诸多唐与新罗关系变化的信息。经考析,金春秋庙号确实存在,新罗人并非无意触犯唐朝的庙讳,朝鲜史料中与庙号相关的"口敕"和神话传说不可信。此庙号受新罗人尊奉而不为唐朝认同,并且新罗私自保有金春秋此庙号,这些都说明了新罗实力的增强,唐罗关系发生了转向。  相似文献   

14.
唐大圆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著名佛教学者,而众多佛学工具辞书对其生年模糊不清,卒年歧说纷纭。通过收集与解读族谱、唐氏自撰文著及有关方志文史资料等文献可以推断,唐大圆生于1885年,卒于1941年。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中讲唐朝的对外关系,主要是讲唐朝和亚洲各国的关系.讲的顺序是由东向西,由近及远.首先,讲唐和朝鲜的往来.在这个目里,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唐同高丽的和战.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三国都派使臣同唐朝往来.高丽和百济联合,常常攻打新罗,新罗多次向唐求援.唐高祖时忙于巩固内部,无暇对朝鲜用兵.到贞观后期,唐太宗凭借国内统治巩固、经济繁荣,准备进攻高丽.适逢高丽又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求救.唐太宗于644年,派张亮和徐世绩,分带十万水陆军队进攻高丽.  相似文献   

16.
《三国史记》关于棘竭、渤海的相关史料,反映了秫揭、渤海与中原王朝及新罗、高句丽、百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渤海建立前棘辐与三国之间的相互征战、秫辆对唐朝的隶属关系,渤海建立之后渤海与唐、新罗的关系等,这些史料是金富轼摘抄中国、朝鲜古代史料所为,尤其是一些朝鲜古籍中的史料,对于探讨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以及中原王朝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统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戴军 《中学历史教学》2006,(1):14-16,66
[专题解读]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与别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从古至今,中外文化交流或快或慢,总是处于一种动态过程之中。秦汉时期,中外交通发展,秦汉文化广泛外传。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输出到朝鲜,铁器、铜器、丝帛等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尤其是张骞通西域以后,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术先后西传。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时传到中亚,后来经阿拉伯逐步到非洲与欧洲。隋唐时期。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日本派遣唐使来长安留学,大化改新中的制度创新,大都以唐制为蓝本,日本各级学校都教授儒学。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在这时传到天竺,造纸术传到大食。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  相似文献   

18.
北宋僧人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佛学家和翻译家,著有两部重要著作——《大宋僧史略》和《宋高僧传》.其编纂的《宋高僧传》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统一新罗并合了朝鲜半岛上旧属三韩的地域,没有也无意于北上占据本非三韩的高句丽故地。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主体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渤海国仅据有一部分高句丽旧地。所谓“统一新罗与渤海国的相互敌对很像一个被分割国家的南北两部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对历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河北佛教界和学术界于5月14日组织学术界召开了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河北过去是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地方,也是对中国佛教发展贡献很大的省份,像高僧佛图澄、释道安、慧光、僧稠、慧可等人,都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