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小叶榕(Ficus concinna Miq.)、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枸杞(Lycium barbarum L.)等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盐碱地植物生境,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海水浇灌,以盆栽的方式研究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无机离子的累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影响5种植物株高和茎粗,但影响显著性不一,盐分使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盐胁迫下丙二醛以及过氧化酶含量显著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随盐分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另外实验中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和植物体内的Na+、K+浓度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综合分析,5种植物耐盐性强弱依次为:扶芳藤枸杞小叶榕一串红南天竹。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9年新立城水库的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新立城水库营养盐动态及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指数范围为3.4~8.6mg/L,TN为0.48~1.66mg/L,TP为0.021~0.096mg/L.TN和TP含量均超过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临界值.7 ~9月份的N/P适宜藻类生长.选用修正的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结果表明,6~9月为富营养水平,其余月份为中营养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对Chl-a含量的影响显著.另外,Chl-a与pH、总磷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与总氮、溶解氧之间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氮形态对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两种主要无机氮源——铵态氮和硝态氮对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对植物矿质元素的组成、植物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并对有机氮在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中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的盐(NaCl)浓度对盆栽蚕豆(Viciafaba L.)和溚草(Koeleria cristata L.Pers.)处理的实验表明:两种植物叶片叶绿素a/b比对不同浓度NaCl的处理的反应存在着种间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说明盐分胁迫能影响植物叶片叶绿素a/b比.另一方面也说明叶片叶绿素a/b比与植物的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测定黄颡鱼在摄食水平为1/3饱食、2/3饱食和饱食时的氯和能量收支。结果显示.摄食水平对黄颡鱼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有显著影响,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提高、排泄氮、粪氯和代谢能的比例显著下降,但在饱食2/3和饱食水平时,生长氮、生长能、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比例的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但同时重金属含量也增加。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达到1∶2时,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及地上部分植株中累积的C、P含量显著提高;混合比例达到1∶1时,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平,但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植株体内C、P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也低于对照。因此,河道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1。  相似文献   

7.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40年来森林土壤氮库营养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 962年以来采集的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样品进行培养实验 ,以研究退耕还林 40年来土壤氮的动态变化以及植被恢复对土壤氮库矿质化的影响 .供试土样在专门设计的矿质化培养系统中 ,以温度 30℃、通气并保持土壤湿度的条件下培养 30d ,以 2mol LKCl溶液浸提培养土并测定其氮含量 .结果表明 ,土壤矿质氮及全氮含量均在造林的头 2 0年迅速下降 ,在 2 0年的林木生长过程中 ,生物吸收积累了土壤中约 80 %— 90 %的有效氮 ,表明耕地中施入的氮对树木早期生长有着重要作用 ;树龄达 40年时 ,土壤原有矿质氮的 5 0 %— 80 %已返还土壤 .这一结果表明 ,森林地被已成为土壤营养的重要来源 ,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这种有机质可成为可持续利用的土壤氮资源 .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武川县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文章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等软件提取坡度、坡向进行叠加处理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武川县后续树种的科学种植以及土壤养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进行混交得到的混交林则可显著提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小;两种混交林样地的土壤容重都显著降低,以便于林地的生长种植。(2)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比速效磷含量高。两种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比单一林分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均要高,其中,沙棘与柠条混交林的碱解氮含量比其他样地内的林分类型含碱解氮要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植物生长以及微生物活动的基本条件,水分的充足与否与植物能否存活、生长好坏有着莫大的牵连。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设三种施肥处理:A:设施有机肥(羊粪),施肥量为30000 kg/hm~2;B:施秸秆,施肥量为9000 kg/hm~2;C:不施肥,以AO(施有机肥,不种植物)、BO(施秸秆、不种植物)、CK(不施肥、不种植物)作为对照,探寻植物在单播、混播模式下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效果。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数据基础上,采用实地种植和长期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模拟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规律,为该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土壤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补充适量的营养成分,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或有助于初级代谢产物的积累。采用液体悬浮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铁皮石斛原球茎培养过程中磷源和蔗糖消耗的动态变化,分析0. 5%、1%、1. 5%和2%KH_2PO_4处理浓度磷源补充对多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d培养过程中,原球茎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至培养70 d,原球茎生物量达到最高,且原球茎干物质量均比未补充磷源处理高。补料后,培养液里磷源利用和蔗糖利用率均比未补料高,20~30 d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蔗糖利用最显著,0. 5%处理的原球茎蔗糖利用率最高;在30~50 d时,磷源利用率最显著,0. 5%和1%处理的原球茎磷源利用率最高,在50~60 d时,培养液中磷浓度均上升,在60~70 d时,磷源利用最显著,1. 5%处理的原球茎磷源利用率最高。在0~70 d培养阶段,多糖含量逐步积累,且补料处理均比未补料处理高。培养70 d后,1. 5%KH_2PO_4的补料处理,原球茎干物质量最高,达到25. 49 g/L,原球茎生长状况最佳;多糖含量达到61. 6 mg/g·DW,仅次于1. 0%KH_2PO_4的补料处理82. 45 mg/g·DW。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旱地春油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氮、磷、钾肥料对旱地春油菜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合试验区域自然条件和农民常规施肥,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对油菜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确定了本区域内春油菜产量与氮、磷、钾肥料因子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Y=2342.76+400.47X1-143.66X2-86.29X3-28.40X21+12.47X22+60.36X23+5.25X1X2-18.20X1X3-14.02X2X3,最佳产量为3194.06kg.hm-2时,对应的施氮量101.97kg.hm-2、施磷量85.74 kg.hm-2、施钾量36.15 kg.hm-2。试验区域内春油菜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为64.95%,因此土壤氮素偏低,为低肥力水平,缺磷、钾处理相对产量大于95%,土壤磷、钾为高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8种野生堇菜属植物球果堇菜(Viola collina)、东北堇菜(V.mandshurica)、紫花地丁(V.yedoenssi)、早开堇菜(V.prionantha)、裂叶堇菜(V.dissecta)、总裂叶堇菜(V.fissifolia)、白花地丁(V.patrinii)、斑叶堇菜(V.variegata)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叶绿素、脯氨酸、电导率等相应指标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复水实验,以研究干旱胁迫对8种堇菜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8种堇菜属植物之间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a+b)差异显著;b.8种堇菜属植物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a+b)随干旱持续时间的增加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张昌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资源科学》2012,34(7):1232-1239
地处澜沧江下游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带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本文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和乔木结构对该区域林下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生长与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林下3种生长型地表植物(灌木、层间植物和草本)的生长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灌木生长的作用大于草本,除坡度和乔木密度外,其余指标对灌木盖度或灌木高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地形和乔木结构对林下不同生长型植被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按影响程度大小,影响灌木层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乔木种数和香浓维纳指数,对于层间植物,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海拔、乔木种数和乔木盖度,对于草本层,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乔木种数、坡向和树高。就整体而言,乔木结构对林下植被结构和种类的影响大于与地形因子,地形因子中,仅海拔和坡向分别对林下层间植物和草本分布的影响显著,说明乔木结构是小尺度研究中影响林下水热条件的主要因子,但海拔和坡向对它们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了六种不同的湿地生长植物,以表流、潜流两种人工模拟湿地的方法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分析的是不同水负荷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模拟环境下脱氮除磷效果的变化,并记录这六种植物在不同模拟环境下脱氮除磷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所选出的六种植物在两种不同模拟环境下脱氮除磷的效果均会随着水负荷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不同植物的减少情况也不尽相同,潜流模拟环境下的脱氮除磷率低于表流模拟环境。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农田黑土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以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比值、磷酸酶活力以及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长期氮磷钾配施土壤有机质活性严重退化、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而单施磷肥或氮磷肥配施对微生物活力与结构影响较小。有机肥处理中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1,远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可用来指示有机质质量与可用性;而支链/单烯不饱和脂肪酸与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G+菌对养分胁迫抗性强于G-菌。磷脂脂肪酸PCA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脂肪酸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受无机肥施用影响显著;而G+菌更易受有机肥影响。  相似文献   

17.
植物篱复合农林业技术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广应用复合农林业(Agroforestry)是一项解决我国农耕地减少、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育、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植物篱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农林业技术措施得到了国内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典型试验研究表明:①植物篱具有显著的减水(22%~66.2%)减沙(72.2%~98%)效果,并可通过拦沙和截茬还田两种途径提高土壤养分;②植物篱建造成本低、一般可作饲料、燃料等多种用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③植物篱间距对其水保效益有显著影响.张家口地区植物篱种植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而在三峡库区的紫色土陡坡耕地上植物篱间距以5m为宜.总之,种植植物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合农林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盐肋迫对蚕豆、Ta草叶片叶绿素a/b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的盐(NaCl)浓度对盆栽蚕豆(Vicia fabaL)和Ta草(Koeleria cristataLPers)处理的实验表明,两种植物叶片叶绿素a/b比对不同浓度NaCl的处理的反应存在着种间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说明盐分肋迫能影响植物叶片叶绿素a/b比,另一方面也说明叶片叶绿素a/b比与植物的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土养分极度缺乏、结构紊乱。为了给黄土高原沟壑区弃土场培肥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试验在黄土高原陕西省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模拟弃土场进行。试验选取白三叶、草木樨、紫穗槐、柠条、黑麦草5种植物,探究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各植物小区0~10 cm、1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设施有机肥(羊粪),施肥量为30000 kg/hm~2;施秸秆,施肥量为9000 kg/hm~2,以及不施肥三种施肥处理,探寻植物在单播、混播模式下对弃土场的土壤培肥效果。黑麦草+白三叶在三种处理下的土壤肥力均较高,培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四季桂的嫩枝为扦插材料,用红壤、河沙、混合基质(红壤+河沙+营养泥炭)分别为四季桂的扦插繁殖的基质,以萘乙酸(NAA)不同溶液浓度处理四季桂扦条;其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基质、NAA处理浓度对四季桂插穗生根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00mg/L NAA浸泡10秒钟,以红壤+河沙+营养泥炭(3︰1︰1)混合而成的扦插基质,最利于四季桂扦插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