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08年1月,惠安紫山镇发现一方刻有“唐鸡胪卿 留公神道”的神道碑。泉州文史界龚书群先生根据考证。认为这应是留从效之祖父留环的墓道碑。  相似文献   

2.
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坐落在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县梁山上,墓道沿梁山逐级下降,两旁排列有真人大小的石雕像,在朱雀门的地势宽广处,并树立着两块各高6米的墓碑,西面一块是“述圣碑”。由武则天撰写,唐中宗书写,碑文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树碑立传以夸耀功德,自古以来已成惯例,然而武则天却为自己树立了一块不书文字的无字碑。这块碑至今还在乾陵武则天墓旁,但已是“无字碑头镌字满”了。  相似文献   

3.
多数专家认为,黔西北滇东北一带是古彝文的发祥地。贵州古彝文书法指的是贵州省内用古彝文字在各种材质上书写的书法作品,具有字形方正,结构有堆、插、重、并、向、背、孤、单等形状,点划形质以横、直、弧、曲四种线条为主,行款从上到下书写,篇幅从左到右布局的特点。书体主要以楷书为主,作品风格多样,以《成化钟铭》、《水西大渡河建桥碑》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百字碑     
终南山麓发现了一块汉碑,碑文用庄重的汉隶书写,笔力浑厚苍劲,刚好一百个字,被称为百字碑。  相似文献   

5.
泉州安海发现一张道光年间的“土地契”,该“土地契”是安海镇曾埭村村民黄文峰祖上遗留下来的。时隔了160年,这张颁发于道光三十一年三月(1850年)的“土地契”,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用繁体字书写的该“土地契”详细记录了下述内容(原文无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好太王碑研究已经引起我国学者和日本、朝鲜、韩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考释研究好太王碑文字与历史的过程中.也对好太王碑的拓本进行了调查研究。目前发现的好太王碑拓本有双钩本、双钩加墨本、拓本等几种。其中拓本又有石灰涂抹前后的两种拓本.其年代应以1900年前后来划分,关于石灰涂抹的原因和年代,也做了简要的讨论和说明。以此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7.
一.悠悠二十载,深情两祭文欧阳修的二表是指他的两篇著名祭文——《先君墓表》和《泷冈阡表》。先君是指欧阳修父亲欧阳观,字仲宾,封崇国公。阡表又称墓表,二者是一回事,是树立在墓道之上的碑表,内容大多是叙述  相似文献   

8.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文 《考试周刊》2012,(50):34-35
一、三维字体设计中的字体与建筑文字的三维形式是字体设计中的难题。因为它把平面与立体的概念"模糊"了。在文字与三维的范畴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文字与建筑"。但一说起文字建筑人们首先先想到的是中国建筑中国的砖瓦文字。砖文分三种形式,一是在成砖上直接书写;二是在砖上用毛笔书写文字,再用刀按照文字的笔画刻画,工序和刻碑相似;三是在成砖之前先把文字刻印在泥上,通过烧制定型。除了砖文还有瓦当文。瓦当是建筑中极小的一部分,但人们却赋予了它浓浓的装饰意味。一般会在上面标注一些纪念性或祝福性的字样。中国古代建筑十分注重精神功能的表现,人们希望自己的建筑能反映自己的理念、追求,能带来视觉上美的满足。人们不仅利用建筑抽象的空间形态,来表现一种抽象的象征气氛.还利用具象的图形和抽象的文字和图案来表现忠、孝、仁、义,传统礼制,吉祥富贵、长命百岁、年年有余的生活理性,因此文字形态作为一种纹样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装饰上。文字是一种平面形态的视觉符号。为了结合建筑装饰的需要,对文字的形态进行重新设计,依靠文字形态变化进行有组织的变形、夸张处理,使文字与其它装饰纹样形态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信息传达与视觉美感双收的效果,含蓄且悠远。  相似文献   

10.
蒙古窝阔台汗十三年 (公元 12 4 1年 )古回鹘文景教瓷碑的出土 ,是继《乌兰浩木碑》、《高昌王世勋碑》、《土屯木萨里修寺碑》之后 ,又一重大考古发现。碑文用亚历山大和中国十二生肖两种纪年法纪年 ,反映了景教东传时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特点。碑的主人是信奉景教的汪古部将军 ,在他 71岁时 ,于今赤峰地区城子村建立宫殿并制碑纪事 ,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吴思 《教师博览》2013,(1):49-50
<正>在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有一片纪念碑群,占地超过两个半足球场。2700多个水泥碑,长宽如单人床,密密麻麻排列着,没有任何文字符号。参观者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碑群,好像进入一个街区。地势高低起伏,碑体高低错落,低的不及膝盖,高的足有四米。2011年11月,在德国绿党伯尔基金会的安排下,我随几位中国学者访问德国,主题是"德国社会如何面对和反思历史",再访此地,有机会请教专家。  相似文献   

12.
一、给生字配诗配画,让生字充满诗情画意 中国文字源于“象形”,而象形与绘同分不开,这使中圉文字的创造一开始就具有了美与艺术的意味,同时折射出一种传统的光辉灿烂的文明,这就形成了中旧人在几千年间经常用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文字的书写,把文字的书写当作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10多种神秘文字有待世人破解,它们是龙山陶片刻字、苍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巴蜀符号、东巴文字、岣嵝禹碑文字、夜郎天书、仙居蝌蚪文、华安仙字、广昌天书等。光福建就有12个县市存在形如蝌蚪、状如云龙、人莫能识的仙篆。下面介绍几种神秘文字。  相似文献   

14.
1 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古文字中都有文字假借的现象,即借用书写甲词的字去书写与甲词读音有关的乙词的现象。纳西文字中的假借与汉古文字中的假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若干不同的特征。比较这两种文字中的假借现象的异同,对于意音文字的发展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因为,这两种文字假借现象的共同之点,往往能体现出各种意音文字的一些共性;而它们的若干不同之处,又可能从某些特定角度反映出这两种文字在文字史上所处的不同阶段并反映出意音文字发展的轨迹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汉字的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发现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到后来出现的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随着中华文化浩浩洪流的发展,演变为现代人使用的现代汉字(简体字),汉字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文明信息传递、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规范文字的书写,也正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体现。规范书写中国汉字不仅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途径。文字是一种信息符号,规范文字的书写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于文化的认同,一种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泉州北门外潭尾“蒋厝山”上,发现一古墓,初步认为系泉州明代进士蒋光彦之墓。 古墓有墓门、墓厅、墓室、墓埕,无碑字,有如“无名墓”。蒋氏族人世代相传称这一古墓是明代进士蒋光彦之墓。泉州市考古队长陈鹏鹏现场分析认为,这是一座具有明代风格的古墓,古墓为糖水灰所筑。  相似文献   

17.
“碑”     
在墓前竖碑之俗,由来已久。但最早的碑,并不立在墓前,也不在其上书刻文字图案。据《仪礼》所记,碑乃竖立在宫、庙门前的石头,用以识日影、知时辰。而《礼记·祭义肿则把古代竖立在宗庙大门内系牲口的石头称作碑,即“拴马桩”。除了上述两种用途的石头冠以“碑”名外,还有一种水柱,也叫“碑”,那是5!棺木人墓穴用的。古代天子、诸侯死后下葬时,在墓穴四角各立一柱,往上有圆孔,用以穿绳下棺,事毕即一起埋掉,并不立于墓前。后逐渐又有立于隧口之碑,且改木为石,称为神道碑,言神灵之道。西汉时墓前立碑还很少见,到东汉时渐多…  相似文献   

18.
汉以前的书写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屡有发现,通过对出土实物的鉴定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书写工具及其制作方式对于文字书写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简牍的形制决定了中国文字的的书写款式。进而影响到文字的结构模式。隶书的横向取势不是秦汉时期文字剧烈嬗变的结果,而是有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刘涌 《成才之路》2014,(28):64-65
影像阅读与书写文本阅读,是并存的两种最主要的阅读认知方式。书写文本的阅读,并非可以被视觉影像阅读轻易取代,书写文本的许多优点,令文字具备难以为影像阅读所替代的诸多先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一位考古爱好者在泉州鲤城区江南街道玉霞社区洋屿发现两块明、清时代的古墓碑。专家称这两块墓碑的发现,对研究明、清地方史具有一定意义。它们将被送到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妥善收藏。其中一块长的四周被长草覆盖,上面镌刻着“雍正十二年二月奉旨饬行修葺奉议大夫抚州同知……”,石碑左上部分有一行字已经被人为凿掉,无法识别。经现场测量,这块墓碑长2.72米、宽0.7米、厚0.13米。另一块受损更严重,只剩下半块,但还是可以清楚地地看见上面刻有“大明太仆寺丞蔡……”字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