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之际频繁的诗人社事和深厚的诗化氛围,促成了山左遗民诗群创作的盛况;而清初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对于这个诗群成员处世心态的选择与人格类型的形成有过不可低估的影响。由于相同或相近的处世态度和人格特点所决定,山左遗民诗群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2.
江上丈人     
处世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处世也就是学会了生存。但如何处世.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的素质。从不同的处世态度中。可窥见不同的人的品格修养。有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有人施恩而不图回报。但也有人贪图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古人的某些处世态度可以启发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何种处世方式以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生存背景、处世态度及其文论导向的形成,向世人昭示了庄子对苏轼谪居诗旷达简远的主体风格的促成:随着谪居黄州以来受庄子哲学、审美思想影响程度的加深,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和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日益明朗化。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为其谪居诗超迈淡泊的特征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苏轼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为其谪居诗以旷达简远的艺术形式,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诗歌中有许多咏竹诗,这些诗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追求及处世态度,还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这些意蕴丰美的诗歌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生活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论清初遗民诗群创作的主题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群是清代诗歌流变史程上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诗学背景 ,与相似的人生处境和处世态度 ,使这个诗人群体的创作在主题取向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感念乱离 ,系心民瘼 ;眷怀故国 ,志在恢复 ;流连山水 ,寄情怡性 ;友亲与亲情。所有这些 ,都是清初遗民诗创作中最可珍视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诗歌主题的流衍嬗变中显然有继承和拓展之功。  相似文献   

6.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学校文化的根本就是组织文化。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内隐规矩”就是组织成员已经接受  相似文献   

7.
贾谊的处世态度因政治际遇的变化而表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入仕前的贾谊在处世心态上还处在模糊性阶段,入仕初比较顺利之时,他表现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进取心态,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但却同时吸纳了老庄道学逍遥自由,置生死、荣辱、祸福于身外的处世哲学,从而表现出处世态度的二重性和心灵的复杂性。这种矛盾心态因此后中国历史的固有特征而不断体现在后代士人知识分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延绵构成了古代士人知识分子的代表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QZPS-SF)对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大七人格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性态度的开放倾向、情感倾向、需求倾向和回避倾向4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和大二年级大学生开放倾向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专业、城乡类别、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和母亲职业对大学生的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大学生"大七"人格结构的人际关系、处世态度、行事风格、才干和情绪性与性态度具有相关关系;大学生"大七"人格的人际关系、处世态度和情绪性因素对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9.
话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句诗,诗中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思想认识与处世态度,只要自己有才有识,站在高处,即使浮云蔽日,自己也能看清远方。诗  相似文献   

10.
王绩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本文通过对王绩咏酒诗的探索,反映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强烈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诗人在仕途、事业上不顺利时所持的处世态度、人生观,进而从侧面揭示出隋末唐初时的政治面貌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