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研究制度中,科学规范制度预设了科研诚信,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都以诚信为前提和基础;而科学奖励制度则强调科学发现的独创性,由此加剧了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并使他们在遵守科研诚信并付出科研努力却得不到科学奖励的情况下,有可能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违背科研诚信,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科学规范与科学奖励之间的内在张力成为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制度成因,并为治理科研不端行为制度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伴随科学发展,科学研究的模式也不断随之调整。在相应变化中,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系统性和规模性特点日益显现,使得"大科学""大学科"不断涌现,同时也让"协作"行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科研协作行为同样重要,正在成为他们适应科学问题及研究范式变革的需要、减少资源消耗及工作重复问题的需要以及获取品牌效应与更好科研机会的需要。但是,部分高校教师的科研协作意识和共同体意识还不够强,在协作行为的实质性、科研选题的规划性以及协作关系的稳定性上尚存明显短板。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有基础性科研交流机制、协作性工作绩效测度和功利性内部利益博弈等。教师科研协作不足束缚了大学科研合力的形成,对学校和教师发展都极为不利,亟待通过明确整体科研目标与学科定位、推进高效科研团队形成与发展、建立常态化内部学术交流制度、探索适宜科研协作发生的评价制度以及提升高校教师科研工作情怀等措施加之治理。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之争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元概念认识分歧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及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概念认识分歧下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等问题。据此,对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定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科研定位要服务、符合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梯次重心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理性定位;基于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院校实际,提出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基于实践的校本研究以及基于生产一线实际的应用技术开发服务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并提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研素质是进行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素养。科学研究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科学领域中的探索与应用活动,包括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发现、科学原理的产生、技术的发明、产品的试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的探索。科学研究绝不是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专利,既不玄妙,也非高不可攀。其实,人人都有科研的潜能,人人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7,(4):77-81
洪堡在其主持的柏林大学首创大学"科学研究"职能,其内涵有二:一是专注"纯科学"—哲学及基础科学研究,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由学术而达至修养。吉尔曼传承并创新洪堡理念,在其主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拓展"科研"职能内涵,一是发展研究生教育,二是开展应用研究。高教普及化现时代,"科研"职能内涵愈加丰富,在机制、对象、理念、评价、结构、层次等方面表现出新特征。梳理大学"科研"职能内涵流变及预测其趋势,对正确认识科研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科研"管理水平和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的发现过程研究,提出科学发现是自组织过程的思想,认为是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实验和理论的自发的、自主的相互作用“驱使、支配”着科学家;这种思想还特别强调科学研究的条件和氛围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科学发现的自组织性质意味着科学发现这一过程具有自主性和内在逻辑,意味着科学家必须遵从这种性质,受这种性质的支配,当科学家的创造性与其内在逻辑相合时,科学发现才能做出。科学发现以科学家的头脑为载体和场所,科学家受发现过程内在逻辑支配,这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研的战略地位与宏观调控中央教科所连瑞庆明确教育科研的地位,加强宏观调控,是我国教育科学以及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为...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科研激励制度的前提假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科学时代,对泛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客观上明显激励了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从而使他们表现出“科学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并且这两种角色处于博弈之中;现行的大学科研激励制度所产生的负功能表面上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低估了大学教师的“科学人”假设,过多关注了大学教师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因此,要解决科研激励的问题必须正视大学教师所具有的“科学人”角色,实现“科学人”与“经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濮议之争是发生在北宋英宗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对于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尊号问题的争论,而实际上这个事件对北宋的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在位时间仅四年的英宗来说,这场濮议之争耗费了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吕诲在濮议之争中的言行,亦对这场争论的变化起着一定的作用。从吕诲的角度入手,探讨其在濮议之争中的作为和影响,有助于揭示濮议之争背后更深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导向科研是高职院校的应然科研定位。然而,这一定位在实践中并未转化为行动。基于组织社会学分析框架,遴选了3所案例学校,深入探究造成高职院校应用导向科研行动困境的根源。研究发现,该困境源于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双重约束,国示范高职院校在制度环境上表现为升本情结、技术环境上表现为做大做强,省示范高职院校在制度环境上表现为向第一集团迈进、技术环境上表现为寻找错位竞争优势,新升格高职院校在制度环境上表现为仅保持合法性、技术环境上表现为挥之不去的招生压力;国示范、省示范、新升格高职院校受合法机制的约束呈递减趋势,受效率机制的约束呈递增趋势。建议进一步完善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引导高职院校树立应用导向科研定位,并建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科研评价制度,积极推广增值性科研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争论出发 ,在质疑了对方的观点之后 ,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研现状进一步作出了冷静的思考 ,为了在更广阔范围内和更深入的层次上推动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提出了关于逻辑学、数学素养、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学论争是人和人就文学问题形成的争论,将古代文学论争的内容分为以人为中心和以文学问题为中心的争论。以文学问题为中心,可分为文学内部要素和文学与外部活动的争论。围绕它们,会出现文道、理辞之争,格调、文体、取法之争,话题、判断、方法或理念等观点之争。以人为中心,可分为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争,表现为地域、流派、宗法之争,实质就是文权之争。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民族繁荣的灵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之争,人的智力与智能之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能力之争。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民众的首创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课堂教学的争论实际上可归结为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方法论之争,在此意义上讲,王策三先生和钟启泉教授之争本质上有一致之处。知识与人文、教学中的制度与自由等本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要走出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困境,需重回辩证法的家园,确立生态的现代教学观,从制度设计和工具改造两方面推动课堂教学现代化的进步,这可以在新的历史水平上实现知识教学和人文教学的和解,可以有效破解学生真实发展和知识传承之间所谓的二元对立之谜。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科研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表现,其科研水平高低通常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学科的发展往往是从科研项目开始起步,科研活动应为学科建设的先导。没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没有一批高水准的科研成果,要想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校长首先要在认识上重视科学研究,从而建立保障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高的制度,才能达到以科研促学科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类的起源,不仅有起源说之争、起源时间之争、发祥地之争,还有起源物种之争.大家知道,人类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类动物的基因,所以,在人类究竟是产生于陆生动物还是水生动物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8.
对如何鉴别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中哪些是具有革命性的或不具有革命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科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鉴别科学革命发生与否的四个判据。科恩的四个判据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判据之间界限模糊,并非鉴别科学革命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广泛适用性和普遍性上存在着可推敲之处。新旧科学理论的更替正如自然界中的新陈代谢。是知识生态圈的进化现象,用科学进化更能表现科学理论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两大基本职能,加强科研制度建设是高校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优化学校科研环境,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秩序的优先保障。通过对地方高校科研制度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地方高校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科研发展的瓶颈,旨在为构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做铺垫,进而促进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研究的内涵与能力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对研究生院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博士生不仅在跨学科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以及科研管理能力等新型科学能力要求上没有做好准备,而且在批判性思维、提出研究问题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等传统核心科学素养上也表现不佳。未来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重视跨学科课程、导师组与科研项目的建设,开设实用性强的方法技能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共同体交流的机会,注重发挥高水平导师和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培养效能,加强对不同类型博士生的个性化选拔与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