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其实新闻这东西的确非常奇妙,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新闻记者是用特殊思维方法训练出来的人.刚入行时,到处问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新闻?可是大家都回答说没有.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当你去问一个没有受过新闻教育或者训练的人"有没有新闻",仔细想想该叫别人怎么回答呢?假如他的确没有注意到周围有什么新的变化,那他必然是回答没有.如果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出了某项成果,而这时你去问他有没有新闻,他还是会说没有.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他为此研究花了一辈子心血,这件事对他本人来说,的确不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2.
翻开长沙烟厂办的《白沙报》,你会感到扑面而来的浓郁的市场气息。它提示我们:企业宣传到底张扬什么?有人说:企业宣传,吆喝的是产品;有人说:企业宣传,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中国     
在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你会产生幻觉,这是美国吗,这难道不是中国吗?而且你还搞不清楚,这到底属于哪一个时代的中国。法拉盛是华人聚居的新区,破破烂烂脏兮兮的感觉,但也有刚刚盖好的新楼。我看到过一栋新楼正在售卖,楼的外观跟北京通州的楼盘有着相似的外貌。走近一看,楼盘的名字叫天景豪苑,真中国啊。美国人几乎是不唱卡拉OK的,但在法拉盛可以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屠杀始于1937年12月13日,持续六周,中国官方统计死亡人数为30万人,而日军残杀、虐待南京军民的手段更是令人发指.南京大屠杀不只是两个民族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它时刻敲打着我们,向我们发问:到底是什么让人性的邪恶面在这六周内完全失去了控制?到底是什么让侵华日军对自己的同类做出如此惨绝人寰的暴行?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品牌的困惑我们在经营国内的渠道,特别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个挑战,就是很多商场只做国际品牌,不做中国的品牌。到底什么是国际品牌?难道中国的企业就不能成为国际品牌吗?难道我们中国的品牌就不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吗?难道只有美国、  相似文献   

7.
英国广播公司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对此,人们的看法颇不一致。有些人说它是独立的公营企业,有些人说它是官办的广播电视机构,有些人说它是半官方的公营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分歧?英国广播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笔者参加艾知生部长率领的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访问英国时,曾与代表团各位成员一起,用两天时间到英国广播公司参观并拜访董事长、总经理、对外广播部主任和一些普通的编播人员。这次访问,对弄清这家公司的性质颇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聘用朋友有什么不好?很多人不理解.是啊,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朋友和你分享喜悦;在你苦恼的时候,有朋友听你诉说;在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不能聘用朋友?我们的回答是,当朋友变成了你的员工,当你变成了朋友的上司,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因为,当朋友有了错误时,你碍于面子而不愿批评他,结果,其他的员工便以此为榜样,他们会说,同样的错误,你为什么不批评某某而专门批评我.在这种背景下,你又怎么能让你的部下心服口服?你的事业又怎么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  相似文献   

10.
金鸡奖组委会副主席李国民说:只要有一个评委建议并列,只要别的评委不反对,就肯定可以并列了。但我们不妨想想,如果你坐在那里,会不会反对那个建议并列的评委?如果你反对,你要得罪多少人?由此看来,仅这条规则,大概就跟第22条军规差不多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蔡甸区文化馆的丁业刚老家,是蔡甸区永安街的长征村.只要来了外地客人,他总是不忘介绍家乡的那个小山村:“你别看我们家乡是个小地方,那里可是出了宝贝的,还是国宝呢!” 只要丁业刚一说这话,客人们没有不吃惊的.丁业刚的老家到底出过什么宝贝呢?  相似文献   

12.
于敏 《出版广角》2005,(12):18-20
什么时候开始排行榜成了我们阅读生活的路标?到底是谁在制造排行榜?是谁躲在排行榜后偷着乐呢?面对大量只能露出窄窄一溜书脊的书山,太多选择就是无从选择,这时排行榜这个貌似公正的数据就会不知不觉地占据你的意识,潜移默化地给予你明确的行动指向。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4.
大师心声     
回避隐私里齐玛克国王问菲力彼代斯:“我的财产里,你要我给你什么?”菲力彼代斯明智地回答:“随便你给什么,只要不是你的秘密。”我知道,假如人家用我们而又不告诉我们事情的底细,或向我们隐瞒事情的内在意义,我们每个人都会愤愤不平。至于我呢,我倒高兴人家不告诉我,不要我插手他的事。我不愿我知道的事超越和限制我的言谈。如果我必须被人当作欺骗的工具,那么至少不要危及我的良心。我不愿当那种热心、忠诚得可以为主人出卖别人的奴才。谁要是对自己不忠实.谁就可以对主人不忠实。  相似文献   

15.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6.
冯仑 《出版参考》2011,(10):44-44
中国人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就认为不争是最大的争。 为什么不争是最大的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跟人做生意能挣10块钱,砍砍价最后能挣到15块钱,结果人家觉得你这个人矫情,以后不来找你。如果你不砍价,很爽快,过两天他可能还会来找你,因为他觉得你痛快。如此一来,形成长期合作,远比第一锤子买卖挣15块钱要划算得多。  相似文献   

17.
坦诚     
小时侯,和好朋友闹别扭了,一句"我不和你玩了"就足以让对方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又会和好如初,因为做错事的一方会说"对不起".那时真的单纯,让人怀念.长大了,没有人再说"我不跟你玩了",更没有人会说"对不起"了.长大了,就很少有小孩子那样的争吵,那么干脆利落,不留下任何不良的痕迹.长大了,只是长期地把小小的矛盾不断累积,最后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成了导火线,足以把一座友谊的大厦给摧毁.我们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如此"心胸狭窄"的人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就认为不争是最大的争。 为什么不争是最大的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跟人做生意能挣10块钱,砍砍价最后能挣到15块钱,结果人家觉得你这个人矫情,以后不来找你。如果你不砍价,很爽快,过两天他可能还会来找你,因为他觉得你痛快。如此一来,形成长期合作,远比第一锤子买卖挣15块钱要划算得多。  相似文献   

19.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于丹 《新疆新闻出版》2012,(1):79-80,86
阅读是读一种心灵的感悟为什么我们要阅读经典?其实阅读是读一种心灵的感悟。中国人本来是非常讲究心灵生活的,中国字的心字旁、竖心旁和心字底,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经常说的思想,现代人认为是头脑的事,但是"有所思在心田",所谓的想就是心相而生,你想什么,你心里就有什么,所以心相为想。我们说感恩,什么叫恩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