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了多方面的主题,如种族问题,清教主义思想对人的毒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等等,最重要的主题则是表现现代人自我身份的模糊不清,小说中的乔·克里斯默斯、海托华、乔安娜·伯顿的人生悲剧都缘于此。福克纳通过这几个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
《八月之光》中的另类基督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基督教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底色。而在《八月之光》中,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所具有的和传统基督教道德教训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他同耶稣基督相似的人生经历但却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使基督的救赎神话显现出不同的文化指向。另一方面,南方社会中对基督教上帝认识的个人化倾向展现了南方社会分裂现实。本文试图通过对《八月之光》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人物形象与耶稣基督神话的对比,以及对南方社会中不同层面的上帝形象的分析,展示在克里斯默斯的悲剧背后分裂的南方和福克纳对南方的复杂立场。  相似文献   

3.
《八月之光》始于并止于琳娜的流浪,乔的生活也不断被喻为路上的旅程,因此他们的生活轨迹都象征性地代表了流浪,但福克纳通过对照和对比告诉读者他们的流浪是不同的。本文从精神和功能两个方面强调了他们彼此流浪的不同。通过分析,我们也能够感知福克纳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作为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深受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八月之光》有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乔不知自己身份而不断寻找自我,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命运的人物。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以古希腊悲剧英雄和基督教中的耶稣基督为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乔,披露了美国南方的种种罪恶,挖掘出《八月之光》中散发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以其家乡为背景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学色彩。以杰弗生镇为背景的小说《八月之光》可以说是美国南方社会的缩影,那儿的自然风光、乡土民情甚至是种种社会问题造成的伤痛都成为萦绕在福克纳心头的一抹乡愁,难以消释。清教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战争等一步步摧毁了美好的"南方神话",而福克纳对南方亦是"爱恨纠结"。这不仅体现在小说中浓厚的地域色彩上,也体现在福克纳对于南方人的希望:在伤痛中走向新生与永恒。  相似文献   

6.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是一部以种族问题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乔·克里斯莫斯是社会种族问题下的悲剧式人物。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乔·克里斯莫斯这一人物形象的解析,分析小说《八月之光》中所涉及的种族问题。  相似文献   

8.
乔纳森·弗兰岑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文坛中的一颗闪亮巨星。《自由》是其创作的第四部小说,也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一上市便荣登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也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场"我为《自由》狂"的热潮,弗兰岑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小说家。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小说进行简单介绍,并从自由、欲望与危机这几个主题层面来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9.
从身份诉求与确认的角度,分析了汪宣理想的社会身份和现实社会身份诉求的落空,以及家庭身份诉求的失败,使之成为一个身份无所归依的尴尬和悲剧形象,并窥察身份压抑和身份焦虑给他的性格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探索汪宣的悲剧原因和形象意义。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长篇小说《八月之光》中存在着大量的异质性空间建构。文章借助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对故事中两位主人公丽娜和乔·克里斯默斯的生活空间建构进行探讨,揭示它们的异托邦属性,并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异托邦的空间差异性及其背后的异托邦建构意义,彰显作品的主题和作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完成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社会化,我们必须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教化和内化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大学生由个体到群体、由学校到社会、由外在到内在、由表象到实质的转化和衔接。使其由学校的怀抱顺利投入社会的怀抱.很好地完成自我认同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In previous publications, Gert Biesta has suggest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oriented toward three domains of purpose that he calls qualification, socialization, and subjectification. Many educators, policymakers, and scholars have found this suggestion helpful. Nonetheless,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exact nature of each domain and about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 has been ongoing,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domain of subjectification. In this article, Biesta revisits the three domains and tries to provide further clarific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idea of subjectification. He highlights that subjectification has to do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 child or student as subject of her or his own life, not as object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Subjectification thus has to do with the question of freedom. Biesta explains that this is not the freedom to do what one wants to do, but the freedom to act in and with the world in a “grown-up” way.  相似文献   

13.
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同趋于减少,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分析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后,梳理出这是由于台湾在解除戒严后形成独特的政治生态环境并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方式造成的结果.尝试提出通过政治社会化的再建构来化解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异化,建构两岸民众共同的国家认同,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4.
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趋势。广西高校本着求真务实、注重效益的精神,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探索,后勤社会化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校际联办型、依赖学校型、社会合作型三种基本模式,已基本实现后勤管理与经营服务的分离,后勤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变迁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教师继续社会化的视角,探讨现代教师的发展,首先从社会化、教师社会化以及教师继续社会化三个概念出发,分析现代教师继续社会化发展的特征,最后提出现代教师继续社会化发展的策略,为广大现代教师的继续社会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语言社会化范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全新语言研究视角。这一范式摆脱了传统语言研究过度偏重心理认知的束缚,探讨了语言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从语境、认知和身份三个方面探讨语言习得的社会化过程。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二语习得研究也开始受到语言社会化范式的影响,开辟出新的学术空间。从语境、认知和习得者身份三方面将语言社会化范式引入二语习得研究具有创新意义,推进了二语习得研究社会化转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raws attention to the role one’s language plays in socialization and explains the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s over integration of the Roma in the Czech Republic. Recognizing the role of home language leads to successful socialization. By not demanding that schools account for home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Roma have implicitly agreed that Czech is the natural way through which children of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access education and adapt. Children of minorities and namely, the Roma, have been disadvantaged by cultural assumptions enabling teachers, curricula, and textbooks to construct the profile of a Czech student in a way that precludes his or her multicultural origin. To compare, the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conflict between Standard American English and Afro-American English and highlights its factors, legal resolutions, and contemporary situation. The article also reviews research on bilingual classrooms and lear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ggests that it is relevant to the contentious interrelationship of standard Czech and Romani at schools.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青少年道德感缺乏的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成人教育重于、先于成才教育,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略论网络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网络化所构筑的“网络社会环境”改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传统社会环境,使青少年社会化从传统意义上的以现实社会环境为主转向以“网络社会”为主,由此引起了社会化方式的急剧转型,呈现出一系列矛盾和不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