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电子流辐射以及生长促进剂对于螺旋藻生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电子流辐射对螺旋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甚至死亡,并且给出了半致死的辐射剂量,同时也研究了生长促进剂对其生长的影响从而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综合研究生长因子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并选取影响比较明显的4种生长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生长因子VBl0.5mg.L-1,VB1220g·L-1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对优化的混合生长因子,结合有机碳源葡萄糖、还原剂Vcc、激素NAA进行进一步正交试验,结论是在Zarrouk溶液基础上,添加葡萄糖1.5g·L-1、VBl250ug·L-1、VB1210ug·L-1、NAA0.5mg·L-1时有利于螺旋藻生长。与自养生长相比,混养培养时生物量增加了118.6%,单位叶绿素a含量减少了6.7%,藻胆蛋白含量增加了34.7%。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意义,着重探讨了以螺旋藻原粉为原料制备保健营养液的合理配方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螺旋藻养殖生产实践就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螺旋藻生长环境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纪利娟 《考试周刊》2008,(47):237-238
为探讨螺旋藻的抗疲劳作用,本文作者进行了小白鼠对照喂食常规饲料和螺旋藻饲料的实验,观察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和骨骼肌LPO含量,测定小鼠游泳至力竭时血清生化指标(BG、LD、SOD、MDA)。结果发现,喂食螺旋藻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LPO含量显著降低;在力竭运动后血清乳酸及丙二醛升高的程度明显减少,SOD活力有显著升高。由此得出结论,螺旋藻中的生物活性成份能清除体内自由基,缓解或消除自由基对肌细胞膜的损伤,达到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同时为机体提供糖元,增强运动耐力,延长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物学特性、藻种选育、有效成分提取以及在食品加工、医学研究、生物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诸方面的应用,综述了螺旋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试验证明:螺旋藻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并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防止感染,促进细胞的再生,加速伤口的愈合,能快速地排毒解毒.分析螺旋藻的显著外用功效与螺旋藻的营养独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价值.并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属碱性食品,它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提高运动能力等多种功效;对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爆发力、促进运动员机能有明显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螺旋藻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论述,旨在为螺旋藻作为一种运动补剂进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营养丰富,不仅可作为营养品和药品,还中作为饲料添剂;培养螺旋藻需特定的认,温度和PH值等,针对以上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池塘氮、磷浓度及藻相水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池塘氮、磷浓度及藻相水色进行研究.水质培育实验结果表明,氮、磷储存量接近的池塘,由于所处生物、化学动态循环阶段不同,水中铵态氮、磷酸盐磷浓度差异甚大.池塘藻相水色与水中铵态氮、磷酸盐磷浓度及浓度比值有关.养殖池塘平均铵态氮/磷酸盐磷(708)比TN/TP(229)更接近比值约为7的淡水藻类氮、磷重量比的平均组成(8).  相似文献   

12.
在水环境监测中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4-AAP)法测定挥发酚,但4-AAP试剂易被氧化颜色加深,空白值显著增高,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为此用氯仿萃取、活性炭吸附、苯浸洗3种方法对4-AAP试剂进行提纯,其空白值由提纯前的0.086分别降为0.054,0.018,0.015,相对标准偏差(RSD)由提纯前的6.9分别降为2.2,3.6,2.7.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WasteWater containing phenol is a kind of industrialwaStowater that has eXtensive resources, and it isseriously hannful to our environxnent. Treatment ofwaSte water containing phenol by solvent extractionmethod generally selects extraCtants such as butylacetate, isopropyl ether, tributyl Phosphate (TBP) and N,N-di (l-methyl-heptyl) acetamide (N503) .to.['"]. Anew type of extractant, N-octanoylprplidine (OPOD),was synthesized in our laboratory for the first time.The experim…  相似文献   

14.
不同苯酚浓度下耐酚优势菌的活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耐酚能力达1760mg/L的3株优势菌W1,M2,W2,在不同苯酚浓度下研究了各自的降酚活力差异。结果表明:三种耐酚优势菌对苯酚都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在相同时间内降解率均随浓度的的升高而减缓。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以W1尤为明显,对500mg/L及其以下的含酚废水24h可降解完全,对993.2mg/L以上的高浓度含废水在72h也有较好的降解作用。W1与W2的活力相近,M2的活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1996—1997年,对大陈岛药用海藻资源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陈岛有药用海藻17科,23属,46种,其中绿藻3科,4属,10种;褐藻4科,5属,11种;红藻10科,14属,25种。  相似文献   

16.
1996—1997年,对大陈岛底栖海藻资源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陈岛有底栖海藻47属,88种,其中绿藻7属,20种;褐藻13属,23种;红藻25属,43种;蓝藻2属,2种。  相似文献   

17.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菌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 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18.
Para-tert-butyl phenol (p-TBP) and 2,4-di-tert-butyl phenol ( 2,4-DTBP) are wi.dely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tioxidants. Zeolite catalysts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for the synthesis of p-TBP and 2,4-DTBP. In this work, zeolite H-mordenite (HM) catalyst was prepared and the alkylation of phenol with tert-butyl alcohol over zeolite HM catalyst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It i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emperature enhances the selectivity to p-TBP and the opt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for phenol conversion is 438 K. Increasing flow rate decreases phenol conversion apparently while the selectivity to p-TBP has a little increase. The suitable tert-butyl alcohol/phenol molar ratio is 2. Lower alcohol/phenol molar ratios are beneficial to p-TBP while higher ones are helpful for producing 2,4-DTBP.  相似文献   

19.
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浮游藻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环境污染与藻类的门类、种属、数量、出现频度和平均个体数,均呈负相关性;藻类的特征种和优势种均能反映河段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20.
受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影响,自然水体被富在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并产生大量藻毒素,严重威胁到人类饮用水的安全.近年来,水体藻毒素无害化处理技术成为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热点.藻毒素处理技术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三个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