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能源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作为先行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不适应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专业人才的严重紧缺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今年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加快地质人才开发.那么,作为我国地学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国地质大学将如何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地质教育,解决地质人才紧缺的难题呢?全国地质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我们采访了校长吴淦国教授.……  相似文献   

2.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地质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明确把地质人才培养作为地质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质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质工作现代化和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早在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就以大量篇幅进行了阐述,并把“推进地质科技进步”、“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和“加快地质人才开发”分别作为单独一条,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地质教育是新时期地质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十二五"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给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于加强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对地质环境保护特别是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评估、综合治理和应急体系等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在此新的形势下,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召开的"我国地质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对于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地质教育改革发展大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颁布,为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加强地质工作,促进地勘经济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创新人才管理思路,探索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新机制,走强化人才之路,才能促进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I0001-I0001
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决定》全面分析了我国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地位、作用、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加强地质工作的主要措施。这是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地质工作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一线地质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不足、领军型人才不足、人才机制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与作用。强国必先强教,强地质必先强地质教育。因此,地质工作发展必须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将地质教育纳入地质工作,并优先发展。在未来20~30年,我国应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本概念的地质学科体系,使地质人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地质学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高等地质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地质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8.
要闻     
我国将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日前发布。根据这一决定,为了积极发展地质教育,鼓励学生报考地质类专业,国家奖学金和资助贫困学生政策将进一步向地质类学生倾斜。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家将大力推进地质科技进步,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加快地质人才开发,以增强我国的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根据这一决定,国家将大力发展地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将增加地球科学方面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地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在简述“积极发展地质教育”主要内容后,分析了地质人才供求现状与地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按照《决定》精神提出了“积极发展地质教育”的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凯 《华章》2013,(28)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科研单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地质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地质立所、地质强所的发展战略,同时要求科研单位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心谋划中国地质事业的神笔。建立多渠道的地质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增大地质科技投入,必将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而大力发展地质教育事业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地质行业人才严重不足,尤其在基层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和结构失衡现象,这与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极不适应。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缓解人才的紧缺问题已成为我国地质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地质行业基层人才的现状出发,通过论述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义、方式及保障等,探寻迅速摆脱我国当前地质一线人才匮乏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后,佛山地质局领导立即组织中心理论学习组学习《决定》。局书记王伟宁传达《决定》全文后,与会人员倍感欢欣鼓舞,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大家认为:《决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地质事业发展和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深切关注,对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深情关怀。《决定》的颁布必将开创新世纪地质事业的新局面,必将推动地质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王伟宁书记首先深刻阐述了《决定》颁发的重大意义和佛山地质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全局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职工都要拥护中央决定,带头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并指出:《决定》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必将带来地质事业的春天,是地质事业蓬勃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局长黄宇辉指出:《决定》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07,(11):43-4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07年8月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国际竞争力的突出因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培养社会需求、企业欢迎、家长满意、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决定》还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清楚地指明了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也深刻阐述了改革教育体制和发展教育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务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本文旨在结合江苏高教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学习《决定》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06年4月27-2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了“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建议座谈会”。与会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多层面、多视角地共商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 展,能源紧缺的形势越来越 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 挖掘我国矿产资源的潜力, 把有限的勘探资金用在"刀 刃"上,这成为地质勘探科 研亟待解决的难题,2004年 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获奖项目--《中国主要成 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完成了这一重大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地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地质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顺势而为,从文化建设、保持特色优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规范创新培训教育体系、推动自主招生改革等方面入手,培养地质行业急需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中的纲领性文件,是近年来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科学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为了实行战略重点转移的又一个重要决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