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好多年之前的事了。邻居老王对我十分羡慕,经常说,老余做人最幸福了,孩子这么聪明,考试常常拿第一。我说,你的孩子也不笨呀。他叹了口气,说:唉,别说了,我那小赤佬过去是蛮灵光的,可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上次数学考试居然跌到倒数几名,我骂也骂过,打也打过,都没用……老王的孩子与我的孩子同班,彼此知根知底。说实话,我的孩子并不见得比老王的孩子聪明多少,用现在的话来说,智商并不比他的孩子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王的孩子已经能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的孩子还不会。当时我们还夸老王的孩子是神童哩!可是上了小学,老王孩子的学习成绩却…  相似文献   

2.
杨静华 《教育》2014,(1):75-75
正同事王姐上小学的儿子由于跟小朋友发生点争执,被小朋友抓伤了。下午闲暇时,我们几个姐妹就孩子是融入集体好还是远离集体好展开了讨论。由于大家各执一词又不肯让步,最后我们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独在办公室一隅的老王头听我们讨论,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孩子放在‘树林’里。""老王头,你疯了吧!把孩子放进树林里,不让狼叼走,也得饿个半死呀!"心直口快的李小妹说。"呵呵,你们理解错了。我是说,如果你们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3.
同事刘姐上小学的儿子由于跟同学发生点争执,被对方抓伤了。下午闲暇时,我们几个姐妹就"孩子是融入集体好,还是保持距离好"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执一词,难分胜负,最后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独在办公室一隅的老王听我们讨论够了,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孩子放在‘树林’里。""老王,你疯了吧,把孩子放进树林里,不让狼叼走,也得饿个半死呀!"心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笑     
你最听话老王有四个孩子,都十分顽皮。有一天,老王请同事到自己家吃饭。刚到门口,就看到孩子们正吵闹不休。老王妻子一看到老王,高兴地说:"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孩子太皮了!"同事们以为老王的妻子要让老王"教训"一下孩子,刚想阻拦,就听到老王妻子接着说:"家里没盐了,你快去买。家里只有你最听我的话了,他们四个我一个也叫不动!"听错了建筑工地的监工:"对不起,太太,是您在唱歌吗?"  相似文献   

5.
我从1966年开始从教,1999年调入吉林省教育学院作教研员,中间三十多年,基本是同那些庄稼院的孩子混在一起。孩子们土,本人更土;乡下的孩子是土孩子,那么我就是土孩子的土老师。如果说有些方法,本人只称其为“土偏方”,今天把这些东西抛出来,有点老王头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相似文献   

6.
悲惨的童年     
<正>周末,老王到女儿家去,晚饭后照例是八岁外孙的功课:吹萨克斯管。开始,女儿想把孩子培养成肖邦,至少也要培养成赖斯,据说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的钢琴弹得很好。再说,女儿爱唱的流行歌曲"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客观上有向赖斯表示友好的战略性含义,因为赖斯在汉语里当作"大米"解。后来,学钢琴未果,又给孩子报名参加了管乐队。老王说,在乐团,吹管乐是要发营养补助费的,这证明儿童不适合学管乐。  相似文献   

7.
老王的孩子吃饭时,给老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是现在中国人考外国人汉语,也是给他们出足了难题,出了中国孩子考不好托福的一口恶气。例如,去年有下面这样一道题:张三和李四一起吃饭,吃着吃着,王五进来了,张三说:“哎呀,说曹操,曹操就到。”  相似文献   

8.
孙蕾 《成才之路》2012,(28):35-35
《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情。从老王的基本信息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人和送鸡蛋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不安""愧怍"。  相似文献   

9.
一天,老王夫妻俩满面愁容地告诉我这么一个情况:他们三岁的儿子小矛,每天早上一穿衣服就哭,怎么说也不顶事,只好夫妻一起动手给他硬穿。这不仅费不少时间,而且孩子又哭又闹,引得老妈妈出来干涉,一家三代都不高兴。他们问我究竟是什么缘故,有没有办法解决。我听了,觉得这事很有意思。但我只把办法告诉了老王,至于这是什么“缘故”,我却不说。  相似文献   

10.
<正>杨绛先生《老王》一文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历来是大家关注的关键句,“她究竟在愧怍什么”是大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反复阅读作品可知,杨绛愧怍的是她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感情付出的不对等:老王待她如亲人,而她待老王只是比对其他人多了些关心,并没有把老王当亲人。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前,杨绛在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内心是平静的,只是同情老王,善待老王,关心老王,在物质上时不时接济老王。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后,杨绛的内心不再平静,而是经历了“抱歉—不安—愧怍”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1.
脑筋急转弯     
<正> 1.谁最喜欢咬文嚼字? 2.小明的妈妈有两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什么? 3.海员老王说他去过没有春夏秋冬、昼夜长短一样的地方,那地方是哪里? 4.树上有一群鸟,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它们全部抓住?  相似文献   

12.
靶子     
余显斌 《华章》2011,(8):7-7
老王是猎人,酷爱打猎。他甚至认为,世间最畅快的事,莫过于打猎。老王把猎物不叫猎物,叫靶子。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在老王家里闲聊。老王的宝贝孙女蓓蓓,两只手捧着一盒巧克力糖,嘴里一块接一块地吃着,把腮帮子也撑得涨鼓鼓的。老王说:“小蓓,给大家分糖吧。”小蓓没反应。  相似文献   

14.
悲惨的童年     
周末,老王到女儿家去,晚饭后照例是八岁的外孙的功课:吹萨克斯管。开始,女儿想把孩子培养成肖邦,至少也要培养成赖斯,据说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的钢琴弹得很好。再说,女儿爱唱的流行歌曲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客观上有向赖斯表示友好的战略性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一只茶壶     
老王的女儿出差时,给他带回来一只精致的紫砂壶。老王孤身一人,平时女儿又不在家,这只茶壶自然成了老王的宝贝。他整天把它揣在怀里,一有空,就拿出来摩挲。一天,老王在地里干活,直到很晚才回来。一到家,倒床就睡了,便随手将紫砂壶放在了床头柜上。  相似文献   

16.
扇子     
老王原名王胜 ,是玻璃厂的退休干部 ,他有个怪喜好———收集各式扇子。家里各式扇子应有尽有 ,人称“扇子王”。他收藏的扇子有个特点 ,无论好坏贵贱一律不卖。老王除了这些扇子 ,最疼他儿子 ,他儿子如今大学毕业正在某公司打工 ,是个大人了 ,可许多事还是老王把持着。一天 ,老王的儿子从公司下班回来 ,一脸土气 ,晚饭后 ,闷了半天的儿子终于开口了 :“爸 ,我们处长想要把扇子。”老王心疼扇子 ,有些犹豫 ,但想想以后儿子的前途全都得靠那位处长 ,就默许了。一直沉默的儿子又发话了 :“他指明了那把‘松鹤图’。”“要什么 ?!”老王额头上…  相似文献   

17.
用心收藏     
这群孩子我教了整整六年,今天他们终于要毕业了,我心里既有些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有些难以割舍的沉重。 为孩子们讲完最后一节课,我怅然若失地走回了办公室。眼前一亮,我发现同事老王的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 礼物,水晶的,玻璃的……再看一眼我自己的办公桌,上面空空如也。我心里顿时很不是滋味,同样都是班主任,我干得也不错呀,到毕业这节骨眼上,为什么我连一个礼物也没收到呢?我在心里反反复复地问自己。“唉,这群孩子真令人失望。”我巴望着老王的礼物,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恰在这时,老王推门走了进来,见我正在发呆,心里明白了几分。他笑着…  相似文献   

18.
瞧,迎面来了个穿西装,戴领带,腰别BP机,梳一头“三七分”的家伙。你别误会,他可不是大老板,他就是咱们班的“老王”,一名如假包换的学生。“老王”可是我们中的“贵族”,这不,他今天又是这身打扮,远远看去还不错。可是“老王”刚进教室门,便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笑的人大部分都是男生,女生都在写作业,无心欣赏“老王”的“美貌”。不过三分钟,大家就都把“老王”拥在中间问这问那:“这领带不错,是在哪儿买的?”“这BP机挺新潮,是你老爸送给你的吧?”……“老王”倒是不厌其烦,正一一向他们解说呢!嘿,你看他那得意样儿,真把自己当贵族了。  相似文献   

19.
后起之秀     
老王手捧着最新的一期《文学青年》端坐在书桌前,桌上一杯新沏好的茶微微地冒着热气。老王仔细读完了一篇号称是少年作家写的《论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像》的文章后,眼中放出一道凶光。他有些气恼地把杂志往书桌上一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随即在鼻中挤出一个鄙薄的“哼”字来。老王是个作家,他不喜欢少年写出来的东西是文学圈里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老王不喜欢少年作家的真正原因。老王身为一个作家,自然希望儿子小王子承父业。前两年少年作家刚流行时,老王便让小王多写点文章以便扬名,同时老王自己也在各大报刊发表评论,鼓吹少年…  相似文献   

20.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我想这句话并不仅仅适合于厚厚的著作,同样也适合于一篇短文。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就应想到"薄书读厚"。《老王》一文人物形象并不复杂,文字简约清淡,可谓"薄书"。文章把老王不幸的遭遇、艰辛的人生、金子般宝贵的品质和人世间最珍贵的深情,寓于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叙述中。无论记叙事件,还是褒贬人物,都是悠悠的、淡淡的叙说着。读罢此文我们感动于老王底层劳动者的光辉的人性,更感动于杨先生一家人那悲天悯人的善良之心。看似浅文易读易懂,但要感受到经典的魅力,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