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家祁峰,擅长画驴、马、骆驼。中国绘画史上的走兽类题材有着优秀的传统。比如画马,晋有史道硕,唐有曹霸、韩幹,现代的徐悲鸿先生更是画马大家。至于汉代画象石上夸张概括而生动的马,唐代昭陵六骏,以及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等等,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我想祁峰艺术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传统艺术中同类或相近题材的关注、继承、借鉴,特别是对当代画家徐悲鸿、黄胄艺术的直接观摩、吸收。这使他在艺术上有厚实的传统基础,换言之,祁峰的驴、马、驼起点很高,可  相似文献   

2.
牟建平 《收藏》2020,(3):90-107,90
在齐白石的水族画中,画蛙是最晚的,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肇始,而鱼、虾、蟹这三种题材,早在齐白石三四十岁时就已经开始画了。自古至今,画青蛙的画家很少,能画出特色的就更罕见了,所以齐白石画的蛙受到广泛好评,徐悲鸿就收藏有齐白石的蛙画近10幅之多!  相似文献   

3.
正齐白石是一位非常全面的画家,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草虫、花鸟、山水、人物、鱼、虾、蛙、蟹、雏鸡外,尤其擅画芭蕉。徐悲鸿就曾认为,齐白石画的芭蕉十分出色。近代画家中,以画芭蕉见长的画家不多,齐白石应算一位,其笔墨奔放,墨气淋漓,如他自己所说:天然舒展。  相似文献   

4.
李可染画牛     
正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不断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为什么他这么喜欢画牛呢?第一,这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他1940年住在重庆金刚坡时,寄住的农民家里有个小男孩,还有条水牛。小男孩天天早上赶牛出去,黄昏的时候把牛再赶回家来。李可染就以此为素材,开始画牧童与牛。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元月2日,我从报箱取出今年第一期《集邮博览》,打开之后发现杂志中有一枚雕刻版的空白纪念封。封上的一匹俊马,回首瞻望,像是若有所思。这是徐悲鸿先生的一幅早期作品"立马图",我们都知道徐悲鸿先生是现代画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他擅长油画、国画、人物素描,所画的鱼虫、花鸟、动物、风景无不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其以画马而闻名。人们一提到徐悲鸿,就会想起他画的马。1978年5月5日,邮电部曾发行了一套"奔马"邮票,同时还发行一枚"奔马"小型张。图案是徐悲鸿先生不同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吴志菲 《收藏》2013,(4):73-77
社会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评价画家成就的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由此足见娄师白在当今画坛享有的地位。一次美丽的邂逅与一方"师白"印章娄师白原名娄绍怀,祖籍湖南浏阳县,1918年生于北京。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国画大师都有其擅长的绘画题材,尤其是动物画,栩栩如生,人见人爱,其荦荦大者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潘天寿画鹰、李可染画牛等,均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宠儿,身价不菲。潘天寿崇尚自然界的野性荒寒、雄强霸悍之美。他有"一味霸悍""强其骨"等常用闲章,很好地表示了他的艺术主张,这也是他喜好画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回味大师     
朱浩云 《收藏》2009,(7):14-16
20世纪中国画坛,高手流派之多。绘画题材之广、技法画路之宽,成就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而如果要选出20世纪中国画坛不可替代的画家,那么笔者认为,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六位画家定是其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收藏》2013,(7):73-77
社会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评价画家成就的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由此足见娄师白在当今画坛享有的地位。一次美丽的邂逅与一方"师白"印章娄师白原名娄绍怀,祖籍湖南浏阳县,1918年生于北京。1912年,娄绍怀的父亲娄德美随官熊希龄北上,定居北京后,在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6,(12):200-200
古往今来,不少大家都有个人绝活,业内人士把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胃的驴、李苦禅的鹰、娄师白的小鸭、陈大朴的鱼称为画中一绝。这里介绍大朴先生两幅鱼的作品,供大家赏评  相似文献   

11.
正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齐白石画菊花的数量不少,在数量上仅次于梅花,这跟菊花是可以祝寿的题材有关。中国自古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历代诗人都有咏菊的佳诗,画家们也留下了许多画菊的名作。齐白石爱画菊。他画的菊花色彩艳丽,寓意吉祥,格调清新,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恽寿平、吴昌硕之后,齐白石成为画菊的一大家。  相似文献   

12.
杨静荣 《收藏》2009,(9):75-76
张大千先生是名噪中外的一代绘画大师,四川省内江市人,名爰,又名季、季菱,号大千居士,生于1899年。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于台湾。张大千的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世所罕见,誉他为一代绘画大师,可谓当之无愧。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家、宫廷画家和民间艺术家于一身,雅俗共赏。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亦有精深的研究。他画荷花和海棠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他与齐白石被并称“南张北齐”,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徐悲鸿画马艺术概述这篇文字考证的是徐悲鸿先生作品,徐悲鸿先生的画作以其马最引人注目,此文也就从徐悲鸿先生的马开始。徐悲鸿的马是全新的,可以说是自古来未有之新格。诚如他自己的表白:“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喜欢过生日,画家们也喜欢画贺寿的题材,除了仙鹤、松树外,寿桃也是祝寿常见的题材。齐白石喜爱画寿桃,他一生画了不少与寿桃有关的画,粗略计算,应有近百幅。齐白石画的寿桃非常喜庆,色彩艳丽,笔墨豪放,代表了他的大写意画风,是藏家们格外青睐的品种。齐白石寿桃画的分期齐白石早期画的寿桃,还是属于人物画范畴,如他1906年画的《赐桃图》(图1)。时齐白石44岁,此画是为他的好友罗醒吾之父罗晋卿祝寿所画。罗晋卿生于1837年,此时恰是七十大寿。古代有传说,西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果,食之可增寿。《西游记》根据这传说,描绘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偷食王母娘娘仙桃的故事。于是齐白石  相似文献   

15.
闫立群 《收藏界》2010,(1):91-96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其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实为世所罕见,他曾被徐悲鸿先生称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先生的绘画跨越中国绘画上千年的传统,穷极中国绘画所有的题材,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牟建平 《收藏》2018,(7):28-37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诗书画印”俱佳的巨匠。他擅画花鸟、水族、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他的大写意独步百年,但也擅长精细一路,特别是其“工笔草虫花卉”画,代表了他绘画的最高成就,是齐白石赖以成名的招牌作品。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近代画家中,齐白石是一位极为重视题画文字,并把题画运用到极致的画家。他的大写意绘画,每每靠精彩的画题而生色,通过题画来平衡画面,表达主题,进而丰富画作的内涵,这是齐白石绘画的独特高明之处。他的题画,有时洋洋洒洒几百字,占据多半个画幅,有的只言片字,言简意赅,但不论文字多寡,都能借题画来表达延展画的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总之,齐白石对题画非常擅长,研究齐白石不能不研究他的题  相似文献   

18.
正说到近代中国画坛画鹰名家,大家想到李苦禅的可能比较多,此外,徐悲鸿、吴作人都是画鹰高手。齐白石也擅画鹰,一生画了不少鹰画,大致有几十幅。他画鹰的对象,既有友朋知己,也有高官达人,他甚至给毛主席画过鹰,当然是一幅旧作,后署的款。他还对鹰写生过,但他画的鹰不是徐悲鸿、吴作人那样的飞鹰之类,而是大多立于松柏之上或巨石之巅,雄姿英发,傲视苍官,表达出一种英雄气概,以鹰喻人,这是齐白石画鹰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秦人 《收藏》2014,(1):174-175
自从宋元以后,随着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画家描绘的题材也基本上以自然景物为主。于是,山水、花鸟画发展很快,而人物画进展甚微。20世纪初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美术萌发,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同时,西方写实画法引入中国,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艺术院校开设人体素描课,更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走出艺术院校大门的不少毕业生都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成就,如王盛烈、刘文西、方增先、杨之光、李震坚等。他们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的又一代人物画家。黄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画大师,是继徐悲鸿、蒋兆和、方增先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画家。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3,(4):182-182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为王富强题:继承大师艺术,走中西之路,开拓画马新境界!乃赓,原名王富强,道号:理庚,生于1961年,陕西榆林人。中国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徐悲鸿先生再传弟子,"中国当代第一马"雷晓宁大师的入室高徒,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邀画家,香港艺术家协会研究员,一级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