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7,(6)
正1993年,在陕西这片文化沃土,杨才玉先生凭借他对文史工作的一腔热血,创办了《收藏》杂志,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的传播和普及。同时,这又反作用于中国的民间收藏,催发了收藏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推动了收藏理论的研讨和收藏学的建立,影响并带动了收藏类传媒的创办、出版热。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0,(7):169-169
《收藏》杂志作为国内创办最早的收藏类刊物,自1993年元月问世迄今,经过18年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中国收藏界最具代表性的期刊。曾连续三届入围国家期刊奖,并获“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2008年1月,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收藏》杂志又分别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期刊案例”“2007年度中国十大期刊创新领军人物”两项大奖;2009年12月,在由中国期刊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期刊年会”中,《收藏》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3.
蓝翔 《收藏》2013,(2):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一一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一一《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因为这是一个藏友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蓝翔 《收藏》2013,(3):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8,(10)
正《收藏》杂志诞生于1993年,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收藏类专业期刊。《收藏》见证了从1993年到2018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5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值此25周年之际,《收藏》杂志特举办"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以期梳理收藏成果,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1.本次活动分为书画、陶瓷、青铜器、钱币、佛像、红色收藏、玉器、古籍碑帖、紫砂、杂项等十大类。2.各类别藏品将分别入选前十名,获奖藏品将颁发"收藏杂志杯"纪念奖杯、证书。3.获奖藏品将在《收藏》杂志上公示,并由《收藏》杂志聘请专家撰文,在《收藏》杂志进行专题报道、著录。  相似文献   

6.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2):175-175
在2007年12月7日的《开封日报》和《汴梁晚报》上,记者田宏杰和张文昭分别发表了“最新一期〈收藏〉杂志重点报道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和《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荣登〈收藏〉杂志》的文章,介绍了2007年第12期《收藏》杂志重点刊发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9,(10)
正1993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收藏类期刊《收藏》杂志诞生,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见证了从1993~2019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6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的传播和普及,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信赖。值喜逢建国70周年之际,为梳理建国后民间收藏成果,提供藏品交流的机会,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特举办第二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本次活动由匡时iCouncil美好生活拍卖行,"收藏军师策"鉴宝微信程序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王磊 《收藏》2013,(10):80-83
10年前,她从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毅然转身,投身于《收藏》杂志的发展中;10年内,她紧跟中国媒体业发展的步伐,积极调整着《收藏》杂志的发展方向;10年后,她打造了《收藏》的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艺术模式,并创办了新锐艺术杂志《ARTY》。未来,她要带着《收藏》和《ARTY》搭建一个艺术时尚王国,让艺术成为每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她就是《收藏》杂志社的社长、总编——杨敏。下面是2013年9月对她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由《收藏》杂志编辑部编辑的《中国收藏二十年》于2003年8月出版发行。《中国收藏二十年》为《收藏》杂志2003年增刊,由杨玉才主编,主要内容为1980-2000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10)
正[主办单位]第三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执委会陕西《收藏》杂志社有限公司[协办单位]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王长启梁晓新洪荣昌黄晓明张国柱戎畋松奚文骏《收藏》杂志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收藏类期刊,多年来充分发挥了专业期刊的特色,贴近市场,与时俱进,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广泛信赖。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收藏品交流机会,促进民间收藏繁荣发展,探索创新市场新渠道。本刊继续举办第三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7,(9):165-165
世界收藏艺术类期刊新成员——《世界收藏》于2007年正式创刊。该杂志由中国国际收藏协会主办,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锨办。栏目分“特别报道”“人物报道”“总裁投资”“鉴定与评估”“专家讲座”等,内容涉及国内外馆藏文物及中国传统文物的鉴赏与辨析,国际著名企业总裁收藏家推介,以及针对国内外企业高层进行收藏、投资古玩行为给予一定的评估、参考及指南。  相似文献   

13.
杨才玉 《收藏》2006,(10):31-31
2007年是《收藏》杂志创刊十五周年,这不仅是一本藏刊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而且是中国收藏史上值得回顾总结的文化现象。《收藏》杂志将和广大读者,作者,发行商,广告客户以及各方面的合作者一起庆贺中国藏界这个值得纪念的节日。  相似文献   

14.
王秋峰 《收藏》2013,(1):171-171
说起我的收藏之路,与《收藏》杂志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本《收藏》杂志,随手翻阅,越看越喜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就从该古玩店借阅了当年的《收藏》杂志。1994年,我开始订阅或购买《收藏》杂志直到今天。20年来,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变更了好几次,给订阅《收藏》带来不便。为了看全《收藏》,除订阅外,我或者从报刊亭购买,或者借阅其他藏友的,或者年底从杂志社邮购当年杂志。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3,(10):146-149
由《收藏》杂志社策划、主编的《〈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图册》,作为《收藏》杂志2013年增刊,于10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图册其收入精美图片248幅,大16开本、105页,全面反映了《收藏》杂志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20年来,《收藏》杂志在两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发展,在收藏家、艺术家、艺术品拍卖行、古玩城、画廊等艺术品收藏领域机构和同仁的支持下,在传播收藏文化,推进中国民间收藏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屈军生 《收藏》2007,(9):71-71
鸿云雁来,桃开梅谢,弹指一挥中国古城西安创办的《收藏》杂志已发行了173期(2007年5月份)。连日来每当我拉下窗帘,打开柔和的吊灯,便将这170多期精心珍藏的宝贝在鲜红的地毯上摆成一行,端杯刚沏好的碧螺春,满含柔情地仔细品读这精美绝伦的封面。  相似文献   

18.
董良义 《收藏》2011,(10):135-135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同时也是《收藏》杂志的一名普通读者,因《收藏》杂志2011年的改版问题,给《收藏》杂志社发了一封信。本来认为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收藏》杂志极为重视,《收藏·趋势》的主编季英伦、《收藏》的编辑袁水清,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8,(12)
正凤凰栖梧桐,蛟龙潜大海。金秋11月,《收藏》杂志社迎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刊社总部入驻陕西丝绸之路收藏品交易中心(简称:陕藏所),并正式办公。新地点新气象新征途1993年1月诞生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的《收藏》杂志,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收藏综合类月刊。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收藏类刊物中最具含金量的品牌。拥有近十万的订户和近百万庞大而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是国内收藏类的代表刊物。陕藏所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西咸新区管委会批准、金融办备案,于2016年1月26日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主要职能任务是为  相似文献   

20.
岳斌 《收藏》2007,(1):155-155
说句心里话,我一直排斥价格不菲的豪华本期刊,认为其哗众取宠,不实在。然而,自从2005年初偶然结识《收藏》杂志后,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一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