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整合“词句段运用”范例,细化习作力训练序列景物推介类习作有其习作力序列,“词句段运用”景物描写有其语言力序列。如何将两个序列链接,让景物描写力序列更有效呢?1.梳理“词句段运用”景物描写范例,厘清语言力目标指向我们细读三到六年级“词句段运用”,通过梳理,语言力目标指向词句积累、想象训练、五官调动、关注变化等。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前后勾连,层层递进。2.解读“景物推介类习作”描写力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为克服习作教学在小语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时间不够、效率不高),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好习作基础,我们需要实施模仿式的习作教学。因为模仿式的习作训练使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让小学习作教学回归科学性、规范性的轨道,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笔者就基于教材中不同文体的习作模仿来谈习作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诗歌文体的结构模仿在诗歌文体的习作模仿教学中,以现代诗为范本,抓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教师应活用教材,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英语词句、熟练掌握四种基本的写作文体,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习作的训练应在平时,除了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等,可以在阅读课进行仿写与再创作,把习作训练落实在每一课。在阅读教学中模仿阅读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学习习作。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抓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改文体学习写作,续写课文,想象写文,让习作教学不再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小学习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进行扎实的“句、段、篇”训练,在习作中逐渐渗透写作知识。我们认为中段学生习作教学应扎实做到三个“训练”。一是加强习作基础化训练,主要有连词成段的训练、自由段落的训练和总分段的训练;二是注重习作的生活化训练,加强生活中的小练笔,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火花,创设生活的情境;三是拓展习作的多元化训练,主要有扩展性描述、推测性填补和情境性诱导。逐渐培养学生字词句段、谋篇布局的能力,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说,乐于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对课程标准提出的低段教学目标有误解,不少教师只顾突出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重点.却忽略低段的词句教学,更忽视低段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结果,学生到了三年级,起步习作很吃力。低段语文教学到底该为起步习作做些什么呢?加强词句和句群训练,为中段起步习作奠定一些必要的基础,铺平低段向中段习作过渡的坡度,  相似文献   

7.
中学的作文教学应该看重抓什么?从一些资料看,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文体训练,文体规矩训练,文体格式的训练,也就是文体章法的训练;”有的说,重点是“驾驭常用文体”和“掌握表达方法”;还有的说,重点是抓七种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安排文章体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权威的当然是1980年修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重点的具体说明,其总的指导思想就是看重培养学生记叙、说明和议论的能力,使他们的文章达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流畅。 以上这些对中学作文教学重点的确定,都很好,很有道理。这里想说的是,在这些重点中,更应该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这主要包括文句通顺,文字规范,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作文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提笔就文句不通,就写错别字和不会用标点,则无法认为他已经具有写作能力,语言文字基本功在作文中的极端重要性、在作文能力中占的极端重要的位置,我们必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对习作教学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时,还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硬性要求。可见,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习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基本功的训练。在各项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进行习作训练则是其中的难点、重点。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学生多数习作的内容是空话、大话、套话。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点做起:一、“蹲下”——以心发现心《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改变了以往的提法,低年级叫做写话,中高年级叫做习作,明确了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从整体上降低了习作的要求。而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儿童当作“准成人”看待,小…  相似文献   

10.
设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能精练教学内容,直指教学重难点,对于构建高效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问题设置需要倾听文本、倾听学生声音和富有启发性三大立足点。设置阅读教学主问题的基本技巧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注意体现文体特点,体现课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作家深邃思想的光辉更灿烂。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训练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课文后面一般都安排了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或“含义”的练习题。那么,理解词句的“意思”与理解词句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意思”与“含义”都是指词句的“意义”。但“意思”是指对词句一般意义的理解,或基本意义的理解,字面上的理解。“含义”则是包藏在词句里别的意义,即词  相似文献   

12.
市北中学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上打破一位语文教师多头忙,现代文、文言文、作文一起抓的传统模式,采取“三线并进,多向沟通”的语文教学新举措。“三线”指文言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命题作文是高考作文的形式之一,教育部考试中心认为,命题作文“对于检验学生在掌握文体和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上是有长处的”。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一样,都是高考命题中很重要的命题形式。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高考写作的专项训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只抓话题作文的写作,而忘了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一)命题作文的形式1.直接命题。直接命题是指作文题前没有任  相似文献   

14.
屠国强 《考试周刊》2010,(16):59-61
按照专家们的解释,教科书的重要特点是“三线两结合”,“三线”是活动、文体和语体,“两结合”指活动与阅读、写作与口语的结合,其指归就是:亲近文本,自主学习。这是对新课标的很好诠释。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把每单元《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板块改为“词句段运用”板块。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如何正确定位该板块,更好地展开教学乃是一大困惑。为凸显其有效性,教师应采取多样措施。多读巧思善积累,发挥语言感悟功能;同类题型练思维,凸显阅读要素训练;阅读习作巧结合,内化习作表达方法;从书本回归生活,培养生活实践能力。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使“词句段运用”板块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23,(22):35-38
习作单元编排的内容全面、知识系统、目标明确,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全息特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普通单元教学内容,完善习作要素的训练体系;延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追求应用文习作的实用有效;创设实践性习作情境,触发表达交流的真实需要等途径,迭代习作单元编排形式,触发语文教学的“学”“用”合一,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息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决定着习作指导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为正确定位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修订版大纲”隐去了“作文”的提法 ,将低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写话” ,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习作” ,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练习用笔来说话。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实际 ,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练笔 ,应该围绕训练点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可以当堂完成 ,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两手抓”指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述,综合起来大致包括这样的内容:一手是指“抓改革开放”,“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抓经济建设”,“抓物质文明”;另一手是指“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抓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防止、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反对资产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的活动化习作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并开展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在学生具备了真实活动体验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进行专项习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建立“现场活动、现场体验—现场观察、现场指导—现场交流、及时习作”这一活动化习作的模式平台,利用学生爱玩的年龄特点,在高高兴兴玩的过程中解决习作动机和习作素材问题,在具体观察交流过程中解决习作表达和习作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无机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手抓端正实验态度,一手抓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指导思想,“勤、严、改”的教学方针,实施了“看、问、讲、示、脱、查、结、管”八字教学方法,并改革了实验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