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 the reconciliation of rational-choice and social-influence approaches to media choice offered here, the choice process is decomposed into two subprocesses. In the first subprocess—that of rational choice—decisional ambiguity frustrates complete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is partial, yielding a set of effectively interchangeable media alternatives over which the user is indecisive. In the second subprocess—that of social influence—imitation, deference, and other cues act on the set of interchangeables, yielding a single ultimate choice. If in the social-influence subprocess there are benefits to coordinating with others, group choice crystallizes around a single media alternative. If these benefits are absent, individual choice remains idiosyncratic, with each decision maker making random choices within the set of interchangeables. In organizational life, media choice transpires sequentially, with each choice conditioning a succeeding one. In its dynamic form, the present model explicitly incorporates such sequential environments: The twofold choice process transpires iteratively within individual decision sites (in the multiple purchasing decisions of a committee, for example) and sequentially across decision sites (from committee to individual, for example). The model generates considerable empirical implications. As decisional ambiguity grows, the rational-choice component of the choice process shrinks, implying upper-bound conditions for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rational-choice statist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ICT的选择和使用将直接影响电子参与的结果,必须采取ICT优化组合策略;然后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发布与共享、沟通、协同管理、内容管理、公众关系管理、可视化和自然语言接口等电子参与技术及其功能;接着分析电子参与的参与者、参与程度和目标、政策生命周期等主要维度对参与技术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电子参与在电子通知、电子咨询、电子参与、电子协作和电子授权等各阶段的ICT优化组合策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要素的构成,建立了概念模型(TMR模型),分析了战略的影响要素和产出要素,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模型,期望能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学术虚拟社区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老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吸引新用户。[方法/过程]本文以"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为研究平台,使用Python语言抓取该平台下40 000条有效用户数据,构建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分位数回归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访问量、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数量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是否邮箱认证、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术虚拟社区管理者通过强化这些显著正向因素对社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昊  王贺  付少雄  何建平 《现代情报》2019,39(10):136-144
[目的/意义]基于社交媒体个人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通过审核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以期从法律政策文本层面规范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个人信息合法权益与社会公共安全利益。[方法/过程]本文以国内外16款用户量最大、使用频次最高的社交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个人信息采集与利用、Cookie及相关技术的提醒、个人信息储存及保护、个人信息共享转让与披露、个人信息处理权益、未成年个人信息保护角度对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政府层面亟需保障《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企业层面需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的内部制度化建设,结合服务与产品特征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内容,采用实名制规范未成年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7.
曹少敏 《科教文汇》2012,(1):137-137,145
日本每年都会产生一些流行语,近几年日语中关于女性的流行语比较多,甚至传到中国大陆、港台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范围及影响甚广。本文选取了在近年日本媒体中广泛使用的、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女性流行语,试从来源、语义等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以大型煤炭企业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结构模式选择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引入治理结构理论,构建了基于双边依赖性的大型煤炭企业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模型,并用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晨昊  严建援  程霞 《未来与发展》2010,(10):101-105,55
现代社会的网络环境使人际沟通的可用媒介大大增多,了解沟通媒介的特点及其作用方式,对于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媒介研究的兴起和意义,对媒介丰度理论、媒介同步性理论和媒介自然性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观点研究,并从发展阶段、理论定位与贡献的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关于媒介理论研究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识别、吸收和整合外部有价值知识的能力构成企业的知识竞争力,社交媒体在此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提出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价值,需要整合不同社交媒体的特性,将其转化为便于管理的实践社区,并满足3个条件:知识聚焦、身份构建和共享价值观形成。这需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的努力,即四阶段循环模型:启动组建、核心形成、激活推广、品牌传播。借助于小米公司的案例,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证。最后讨论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这一群体逐渐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从科学家层面出发,对高被引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开展研究。基于科睿唯安2019年发布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对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的美国高被引科学家在推特中粉丝量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比较了他们在发文量、高被引论文量和被引频次三种指标下粉丝量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量较高的科学家更有可能在社交媒体网络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学术成就可能是影响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科学家在社交媒体网络中的影响力仍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周博  刘衡宇 《未来与发展》2013,(11):56-58,52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时代背景,它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往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监控难度增强、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冲击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等问题。置身于新媒体时代之中,如何利用新媒体牢牢地把握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已经成为了现代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衡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网络媒体影响力,构建网络媒体影响力评价体系,以此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网络媒体影响力水平。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相应的权重系数,同时选取15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间的网络媒体影响力参差不齐,且大多数与第三方平台影响力水平同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自主平台特别是微信和官网的利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据此建议积极与多类社交媒体建立联系、强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建设以及加强对官方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岩  周长青 《科教文汇》2013,(7):201-202
当今社会,新媒介方兴未艾,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新媒介作为一种个性化、快捷化的新型传播方式.对同样作为信息传播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消减和提升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代宝  罗蕊  续杨晓雪 《现代情报》2019,39(9):142-150
[目的/意义]把握国内外关于社交媒体倦怠的研究现状和发现可能的研究机会。[方法/过程]从社交媒体倦怠的含义、前因和后果三方面对相关文献予以系统分析。[结果/结论]社交媒体倦怠主要从情感体验、行为表现和两者的综合3个视角来定义;社交媒体倦怠的前因主要包括社交媒体相关因素(系统特征因素、信息特征因素)和用户相关因素(心理性因素、行为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社交媒体倦怠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影响用户的心理(不满意等)和行为(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转移行为、消极使用行为等)。  相似文献   

16.
肖黎明 《未来与发展》2012,(4):113-116,112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的迅速上升,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而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安排的选择上,应采取一种非均衡发展的思路。而在具体模式的选择上,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模式创新,都必须将土地出让过程中的收益尽可能返还给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移动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健康信息可信度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过程]借鉴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Hilligoss提出的整合信息可信度评估框架,基于用户感知视角,结合社会诚信现状引入社会背景维度构建健康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模型,以微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对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的影响不大;健康信息接收者的自身特征会影响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的感知,从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感知;社会背景对健康信息接收者自身特征有显著影响,其次是健康信息媒介的可信度和健康信息源的可信度,对健康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社会化标注系统自组织运行的基础上,构建个性化信息推荐的多维度融合与优化模型,进而在大数据环境下,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从而进一步丰富个性化信息推荐的理论体系以及拓展个性化信息推荐的研究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对每一种个性化信息推荐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将基于图论(社会网络关系)、基于协同过滤以及基于内容(主题)3种个性化信息推荐方法进行多维度深度融合,构建个性化信息推荐多维度融合模型;最后,对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个性化信息推荐多维度融合模型进行优化,从而解决个性化推荐过程中用户"冷启动"、数据稀疏性和用户偏好漂移等问题。[结果/结论]通过综合考虑现有的基于图论(社会网络关系)、基于协同过滤以及基于内容(主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方法各自的贡献和不足,实现3种方法之间的多维度深度融合,并结合心理认知、用户情境以及时间、空间等优化因素,最终构建出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个性化信息推荐多维度融合与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工作中的一种新兴趋势,但少有研究在工作情境下探讨社会化媒体采纳的具体行为和其影响机制。【方法/过程】将工作情境下的社会化媒体使用行为分为强化使用和多样使用两类,以S-O-R理论为基础框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和动机理论,构建工作中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两类动机及其对使用行为影响的研究模型,同时还讨论了惯性对意图与两类使用行为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结论】通过实际工作中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层面和任务层面的动机在使用者采纳社会化媒体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使用者的惯性确实能够调节意图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研究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本研究对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对2014-2019年的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研究进行系统归纳,梳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总结] 分析发现近年的政务社交媒体研究多为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主题集中于政务社交媒体的运营管理、内容挖掘、应急管理、功能与作用。现有研究存在着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数据分析方法有待优化、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范式等方面的不足,并从政府和公众两个视角为政务社交媒体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