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海鹰 《教师》2014,(5):82-82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怕习作的现象很普遍,只要听说有习作课或"小练笔",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作文课效率低,形式单一、枯燥——教师出题,学生无准备写作;学生习作索然无味——所学写作技法得不到有效运用;习作评改流于形式——教师评语空洞,或宣读优秀学生作品,或学生应付式互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范畴中的地位无可比拟。然观现今,学生习作弊病频现:或避而远之、望而生畏;或语汇贫乏、束手无策;或胡拼乱凑、瞎弄应付;或矫揉造作、模式写作。学生习作的重要性使笔者积极寻求习作教学策略优化之道,并总结出了开展习作教学的四“法”。  相似文献   

4.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兴趣是学生进行写作活动的推动力,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激发学生习作动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写“下水文”,教师能真正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写“下水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作训练的起步阶段,本阶段对学生习作的训练不应局限于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应唤醒学生对习作资源的整理开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逐步培养学生完善有条理的写作思维。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入手,浅谈习作素材库建立的重要性,并针对性讨论如何科学构建、运用习作素材库,盘活学生习作,着重以课例分析为载体,浅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运用写作素材库,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提高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如果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构建起独特的习作动力系统,就一定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通过构建动力写作体系,唤醒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对话,从而推动学生保持一个较为持久的写作亢奋期。本体系主要分为:习作激励系统、习作协力系统、习作助力系统、习作活力系统。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71):44-4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重中之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所以,要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使学生乐于习作,爱上习作,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而富有情趣的习作环境,选择感兴趣的习作材料,进行开放型指导,利用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鼓励学生进步,提高学习兴趣,在兴趣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从而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作为起始阶段的中年级作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有一种放松的心态,消解写作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为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针对这次写作练习的教学设计策略有三条,一是让每一位学生搜集一两篇写人的佳作,课余讲给同学听,读中学写,开启大家的写作思路;二是让学生择取最能反映自己相貌或性格特点的照片或画像,依据照片或画像或镜子等,联想想像,介绍…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68):35-36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生活,善于让学生在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提取习作素材,让学生的写作散发生活的芬芳。语文教师要激趣学生习作,有效开展写作教学,教会学生语言组织的技巧,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促使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并主动习作。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标下学生的习作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写作共同体方式创建习作环境,进行习作活动,以协作、分享和评价为中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诱发学生习作动机,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升学生自我写作的信心,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习作内容空洞、文章没有真情实感等问题是习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新时代背景下,交际语境写作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写作模式,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突破写作教学的困境.因此,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设计,结合统编版习作教材编排特点,强调读者意识和交际功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习作指导中帮助学生明确习作任务,有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难,中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更加难。三年级习作刚刚起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是中段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加强习作指导为了迅速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或拔高要求,或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一一为学生充分考虑,务必使学生能洋洋洒洒写就一篇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习作。到底应该如何对这些刚在写作的道路上蹒跚起步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14.
巫海燕 《考试周刊》2012,(42):76-78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写作,只是为写而写,受命于老师,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在孩子习作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我最崇拜(喜欢)的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生面对教材中的单元习作无话可写的现象,教师可从活动与写作、绘本与写作、微博与写作三大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开展习作教学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并使学生通过讨论学会修改、完善习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习作过程,是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习作是否顺利,与学生本身的知识有很大关系。一是习作内容(写作陈述性知识),是否有话可写,二是写作技巧(写作程序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的表达艺术感受的几种方法;三是写作策略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要如何灵活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来表达艺术感受。以知识分类论和教学论来指导学生习作,有利学生扎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习作或练笔是小学生书面写作的尝试和入门,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书面语的表达、主题的提炼、素材的选取等方面会遇到一些困惑与障碍,如何化解学生的这些写作困惑与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并促进学生高质量地习作?笔者以为,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师生的个别交流和个体互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促成学生高质量习作的应然法则,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可通过个别交流  相似文献   

18.
对比以往版本语文教材的习作版块,统编《语文》习作板块呈现出诸多优势:注重写作启蒙,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意识;教学内容连贯,让各年段习作教学呈现阶梯分布;习作例文独特,引领学生的表达走向个性;提供写作支架,缓解了教师开发写作知识的难度;注重习惯培养,持之以恒地发展学生写作素养。这些优势让习作教学的一些瓶颈问题得以化解,让习作教学的质量和品质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多元化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不同角度对小学生习作进行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热情,从而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燕 《现代教学》2010,(5):49-49
创设情境进行作文(也称情景作文),是指导学生根据在具体场合或某种景象、境地中以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或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学生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习作中创设或利用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呢?我尝试利用文本进行情景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