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卫杰 《收藏》2013,(7):122-125
1996年10月,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这一发现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窖藏出土各类佛、菩萨造像400余尊,因数量多、种类繁、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好、跨越时间长而备受关注。出土的大部分造像为北魏晚期至北齐时期,而高浮雕背屏式造像是这一时期最具时代艺术特色的造像形式之一。尤其是背屏造像上部雕刻的飞天,其清秀的面容,动人的微笑,飘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7,(1)
正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一处佛教窖藏,数百件石雕彩绘贴金佛、菩萨像与难以计数的佛像碎片出土。这些窖藏绝大多数是北朝晚期,即公元6世纪的作品。龙兴寺窖藏堪称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20年后,2016年9月,在世界美术史大会召开期间,中央美术学院的郑岩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了"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与以往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展览不同,郑岩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9)
正本文以西藏各地出土擦擦实物为线索,对擦擦的艺术风格及年代做简要的梳理和归纳,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流派造像因素对擦擦造像的直接影响,以及地缘的文化交流带给造像艺术样式的交融所导致的差别性提出一个轮廓性框架。擦擦的造像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一部完整的西藏艺术史,随着对擦擦艺术研究的深入,擦擦收藏的意义也更加显现。西藏地区擦擦造像艺术伴随藏传佛教文化绵延发展,是西藏佛教重要的造像艺术形式之一,它蕴藏着西藏艺术史中诸  相似文献   

4.
视野     
《收藏》2012,(8):12-15
河北出土数千件珍贵佛像佛像级别"史无前例"2012年春节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抢救发掘了一处佛造像埋藏坑遗迹,内部惊现佛教造像近3000件(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7,(4)
正春秋时期的齐国就已是东方大国,而青州正处于齐国腹地,因东临沿海,得渔盐之利,遂采取重工商,发展畜牧、纺织手工诸业政策,使齐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易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到战国时期,齐国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国库充裕,商品经济活跃,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齐国货币在东部地区开始大量流通,从而促进了货币制度的改革。从青州历年来出土的齐刀币、刀币范情况看,其分布比较广泛。现就出土齐刀币及刀币范的地点,结合文物遗址调查,出土地的分布特点等进行简单的归纳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等八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这批造像实际上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文 《收藏》2022,(11):48-55
<正>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等8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这批造像实际上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冯修齐  段玉明 《收藏》2014,(7):42-49
佛门重地,佛、菩萨造像不仅是僧侣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也是历代工艺美术和创作者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宝光寺所珍藏的佛教造像时代上自南北朝,下至近现代。就材质而言可分为石刻、木刻、铜铸、玉雕等。现藏最早的当属南朝粱大同龙首铭文千佛造像石刻碑,距今约1500年历史。最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宝光寺在修建素餐厅时,在地下挖出的一通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施衣社华严三圣造像石刻碑,同时还出土了一件石雕菩萨头像。  相似文献   

9.
李逸之 《收藏》2016,(10):138-145
本文以西藏各地出上擦擦实物为线索,对擦擦的艺术风格及年代做简要的梳理和归纳,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流派造像因素对擦擦造像的直接影响,以及地缘的文化交流带给造像艺术样式的交融所导致的差别性提出一个轮廓性框架。  相似文献   

10.
詹文静 《收藏》2016,(5):136-143
正中国古代,佛教、道教的造像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政治、宗教、文化、习俗等紧密相关,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风格。传世的造像中,多为金铜和石雕造像,木雕造像因材质本身保存的不易,加之历史上绵延不断的战火和社会动乱,能留存至今的寥若晨星。历来有关木雕造像的研究甚少,笔者根据自己的收藏实践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娜 《收藏界》2012,(4):39-44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七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使得这一地区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关于青州.在《尚书·禹贡》中就曾提到过,说“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也就是说今天山东的大部分区域都属于古青州的范围。在这个古老的地方,玉的雕琢使用.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2.
李曼丽 《收藏》2014,(9):136-143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佛教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汉文化的融合改造,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华佛教文化。这些20世纪出土的印度波罗王朝的佛教铜造像给我们传递出一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巴蜀地区石刻造像之中体育遗迹的文化内涵,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重庆等地的石刻造像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得出了巴蜀石刻造像之中的体育遗迹是受到了唐宋时期军事战争、宗教文化、统治阶级与社会意识形态等四个方面的重要影响而形成的。巴蜀石刻造像中的体育遗迹是古时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4.
张晓彬 《收藏》2014,(21):126-133
山东广饶县位于鲁北平原,处于黄河三角洲南缘,古济水的入海处,是南北朝至隋唐以来佛教文化兴盛发达之地,出土有一批形体较大的佛教石造像碑。雕刻的内容组合有:一佛、一佛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等。这批造像大部分无题记,故不明确切的雕刻时间。除永宁寺造像和张淡造像,还残留有刻记,知前者为东魏天平四年(537年)造,后者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造外,其余的只能依据题材、纹饰内容及风格  相似文献   

15.
孙迪 《收藏》2007,(3):50-52
陶瓷佛像的滥觞可追溯至东汉吴晋间墓葬出土的钱绎陶座与青瓷魂瓶,嗣后虽偶见如山东博兴县文物管理所藏齐隋之际的模印素烧彩绘菩萨瓷像之类的早期陶瓷造像,  相似文献   

16.
陶瓷质地的佛像其滥觞可追溯至东汉、吴晋墓葬出土的钱树陶座与青瓷魂瓶,然而其上贴塑的坐佛尚属与黄老神仙信仰杂糅并处的中土佛像雏形,历史价值远胜其艺术魅力。嗣后虽偶见如山东博兴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北齐模印素烧彩绘菩萨瓷像为代表的少数早期陶瓷佛像,但真正意义上陶瓷造像艺术实非宋辽元明四代莫数。宋代广东潮州窑、陕西耀州窑制作的神采奕奕的瓷塑佛像,河北易县八佛洼白玉、百花二山秘藏的16尊神容逼真的辽三彩等身罗汉坐像,元代景德镇璎珞严身的影青菩萨及明代德化窑白瓷造像皆名重一时,堪称同时代佛教造像之翘楚。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前,一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程家村被发现。墓内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原始瓷器等多达2000多件,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的出土器物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享誉海内外,并为描绘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历史图景提供了极好的参照。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玉器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754件(颗)出土玉器时研究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方国的玉器文化和玉雕技术具有特别的价值,它和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商代玉器及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等共同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玉器的风貌和成就。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与鉴赏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玉器,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刊特邀请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明瀚先生撰文介绍与鉴赏该墓出土的玉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金申 《收藏》2012,(3):66-71
在中国漫长的佛教造像历史长河中,值得介绍的历史阶段有很多,如:北魏王都前后的造像,中晚唐和五代造像,明永乐、宣德宫廷造像,等等。而清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最终衰落的时期,清代的佛造像在北方依然是以西藏系统的造  相似文献   

19.
张宏书 《收藏》2008,(12):90-93
艺术品市场上的佛教造像,最受人瞩目的当属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宫廷造像。它们是近年来佛教造像拍卖的热点。然而清代佛教造像艺术品却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清中早期的佛教造像,独具魅力。当永宣宫廷造像在市场上价位达到近千万乃至几千万元的时候,便只能成为顶级藏家的珍藏,多数藏家只有望价兴叹了。清代佛教造像据有价格优势并蕴涵着很大的升值潜力,占有了稳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庞文龙 《收藏》2007,(12):112-114
历年来,岐山地区陆续发现一批佛教造像,现挑选四尊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