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2020,(6)
正谜语花钱,是花钱中一个有趣的品种。下面介绍的"钱中谜,谜中钱"花钱,构思精妙奇绝,引人细思,可说是花钱中的一枝奇葩。六合同春谜语花钱(图1),直径53毫米,重32克。正面有吉语"六合同春""如日之升"。六合同春又名鹿鹤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和四方,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如日之升,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就像初升的太阳,光四射照亮人间。穿上图案似为太极图,应是代表太阳、上天;穿下图案有方形的田埂,应是代表大地、人间。背面谜语:"天下我为头,无我不风流。倘若少了我,衣食也难求。"谜底是"钱"。意思就是,钱是天下最重要的东西,没有钱一切等于零,若是钱少了就穿不上衣,吃不上饭。  相似文献   

2.
笔者到市郊农村收集古钱币,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枚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见图)。该刻花钱制作规范、工整,刻花细腻、美观,包浆老旧、自然,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刻花钱。刻花钱是厌胜钱,是俗称花钱或吉祥钱中的一种。通常是在铸钱局所铸造的普通钱币上,刻上花卉等图案,以增加观赏性。也有的刻花钱是民间铸币,民间刻花,和民间铸造的各种厌胜钱一样。该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就是许多刻花钱中很难见到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3)
正花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川炉所铸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是别具一格,其中的魁首便是"梅"钱。笔者所藏一枚"梅"钱正面为一树梅花,背面是精美的楷书诗句:"而今来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该钱直径50毫米,黄铜铸造,雌刻精美,古朴雅敛,品相精良,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梅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梅花种种美好的寓意,梅花在传统的吉祥纹样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代花钱的价值,除了与它的年代和稀缺性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美感和寓意。这枚四君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这种钱一般不作为货币流通,而仅供某一种需要,如佩戴之用,也有更多带有道家色彩的"打马格钱""棋钱",还有更多受佛教影响的"厌胜钱",其中有佛道合流成分。花钱厌胜钱又称"压胜钱","厌胜"的意思是"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辟邪品、吉利品,统称厌胜钱。花钱自汉代至清代,官私都有铸造,品类很多,流传极广。  相似文献   

5.
何谓课钱     
正课钱,就古钱币来说,也称卜钱,这在唐代诗歌中时有提及。杜甫诗云:"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关于课钱的文字资料极少,很多钱币书把它划归道教的咒语钱一类。泉友新入藏一枚"阴阳课圣"花钱(图1)。这种花钱应是明代的产物,同时代的还有"神灵课圣"(图2)、"阴阳神灵"(图3)、"照胆神课"(图4)等,这些都通称"课钱"。  相似文献   

6.
魏咏柏 《收藏》2015,(3):99
笔者藏有一枚"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花钱,直径34毫米。正面为浑厚有力的"洪武通宝"四字。背面是牧童骑牛图,一光头牧童,手持横笛,骑在牛背,牛儿翘蹄回首,形象生动。"洪武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所铸制钱,形制同大中钱。"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图花钱,俗称"放牛洪武",多为清末所铸。形制有大有小,铜质有青铜、黄铜、淡红铜之分;牛有拖尾、摇尾之别;牧童有戴斗笠与光头两种。此既是民俗钱,又是吉祥钱。泉界关于"放牛洪武"花钱的争议颇多,有说是大明官方所铸,有说是民间私铸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千姿百态,其中吉语类花钱更是深受民间喜爱。吉语钱,也称口彩钱,历代官炉、民铸均有,其品种极多,如开炉钱、万寿钱、祝圣钱、包袱钱等都属其范畴。其形状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六边形及异形等;材质多样,有金、银、铜、锡等,其中铜质最为常见。吉语钱上常铸有"天下太平""万寿无疆""大富大贵""出入通泰"等字样,或一面为图案,一面为吉语文字等。也有吉语文图同在一  相似文献   

8.
古币二品     
段宝红 《收藏界》2013,(5):72-72
一枚"驱邪降福"花钱古钱币除流通币外,还有一种花钱,它不作流通,专以赏玩、佩带、馈赠等用。花钱大多取意吉祥,内容丰富,为藏家所珍爱,其对研究古代民俗、宗教等有很高的价值。笔者藏有一枚花钱,为传世品,包浆自然熟旧,黄铜质。钱径45毫米,穿径10毫米,厚2毫米,重20克,品相上乘。正面钱  相似文献   

9.
唐代秘戏钱     
金长宝 《收藏》2013,(11):101-101
笔者对古代花钱十分珍爱,在这些花钱上,有的铭铸着喜庆祝福的吉语,有的镌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另外。还有一种花钱雕刻着人们羞于启齿的房事情景,被称为“秘戏钱”。因秘戏钱为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压胜品,涉及房事,也叫“合欢钱”,俗称“春钱”“春宫钱”或“避火钱”。  相似文献   

10.
晁一民 《收藏》2012,(3):106-108
花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民俗钱等,为非流通货币。自秦汉以来铸行不衰,用以迎祥纳瑞、驱凶辟邪、平安祈福、观赏把玩。根据花钱的文意和图案,以及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各种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纪念品。2.用以辟邪保命的十二地支生肖钱、八卦钱、符咒钱、  相似文献   

11.
(四)唐宋鱼画维妙维肖 古时候带有鱼形图案的铜制品,属于小型的有一种花钱。花钱虽然也是古钱,但它不是流通意义的货币,系供人玩赏、装饰、节庆、馈赠、纪念、压邪、祈福等用途而铸造的钱币。花钱本身又分不少种类,其中和“鱼”有关的是:无文钱:多采用面、背不同的图案组成;镂空钱:因其两面图案相同,面、背通透而得名。前  相似文献   

12.
董大勇 《收藏界》2013,(1):70-71
前期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浮雕钱“辟兵莫当”背“去凶除央”边郭站虎钱,本期再介绍几枚古代花钱中的高浮雕钱,与圆雕花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古代花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古钱币系列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就其品种而言,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正吉语钱,历代官炉、民间均有铸造,品种极多,内涵丰富,是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的吉语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清代二十四福寿吉语花钱(见图),直径48毫米,厚2.7毫米。品相精良,古朴雅致,蕴含福寿绵长的良好愿望,是清代花钱中的上品。其钱文字体变化多端,书法优美。从这类吉语花钱字数上来说,其正背的"福""寿"二字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手中这枚"龟鹤齐寿"钱,多年前曾在家门口的古董地摊上见过,那时对花钱的兴趣不大,更多的是心中没底,和许多人一样,最多是拿在手里看上几眼,便匆匆地说:"再见"  相似文献   

16.
汉代花钱"去凶除央"背"辟兵莫当",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出现的吉语钱之一。此钱多出陕西,据我所经见已有四五枚。其面背皆为四字,均为标准的小篆,中规中矩,说明其铸造于汉代中期,小篆体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该钱钱文中隔以四柱,中为菱花穿,设计极为精巧,为早期花钱中的滥觞。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土著文人,我对集藏花钱中少见的唐诗钱心仪已久,尤其是拜读了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中对《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钱的溢美赞语,更是大  相似文献   

18.
吉语花钱     
正花钱,又名压胜钱,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却属于中国古钱币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其中有一种吉语花钱,主要是以各种吉祥文字和图案为主题来铸造,它代表着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和古人对美好生话的向往与祝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占鳌头花钱(图1)圆形方孔,阔缘,直径45毫米,厚2.5毫米。正面阔缘,"独占鳌头"四字直读,背面细缘,文昌魁星(俗称文曲星)头戴奎冠,身着衣袍,一手持笏板,一手握笔,立于鳌头之上,其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整个钱  相似文献   

19.
夜晚,我刚下班到家,妻子便神秘兮兮地审讯我:"最近你给咱妈多少钱?"一时,我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口答道:"妈妈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我很少给啊。"接着,妻子拿出"赃物",继续反问道:"你说过,两口子过日子要互相信任,你妈就是我妈,我对妈妈哪点不好,你竟然背着我偷偷给她这么多钱"。我数了一下,整整三千元,是妻子下午给妈妈洗  相似文献   

20.
可人的花钱     
覃福香 《收藏》2016,(5):90
正"花钱"是"厌胜钱"的俗称。它不是流通货币,正面有文字和各种吉祥语,背面则有各种图案。自汉代以来花钱即有铸造,其款式种类多样。吉语花钱的钱文都是吉祥祝福的语汇,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寄托除凶辟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反映了古代的民间风尚和习俗。是品吉语花钱(图1),直径44.3毫米,厚2.3毫米。圆形圆孔,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