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目前小学教育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成为了重要手段。考虑到小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针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努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成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考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应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应结合小学生特点,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史芳婷 《陕西教育》2007,(10):33-33
小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德育课程尤其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思想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生活性是《思品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思品与生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才能收到教育实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思想品德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我国公民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思想品德的支撑下参与国家建设事业,学会工作,学会做人。但目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仍存在很多问题,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对如何提高其教学实效性进行以下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对小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及良好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7-8年级的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与思品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国家、面对社会、面对历史的课程,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征,其教学目标不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专门探讨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在简要概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及其教学目标、要求等内容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几条有效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就是思想品德课程,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与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并且灵活运用社会调查、现实演绎、故事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意识到在重视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树立,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受到了重视。但是相关调查表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既因为它是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于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新时期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小学生毕业时,既要让他们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他人能抱有一颗真诚的心。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要将教学内容与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品德与社会和思想政治两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体现出学科特质所代表的重要意义。但是,这门课程在现实中也面临着困境,不仅表现在学科知识被动获取与道德能力主动增强之间的错位上,而且表现在思想品德作为课程体系的知识化表达与作为学校德育的品牌化建设之间的异轨上。  相似文献   

11.
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是小学生的天性,正因如此,他们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小学课程应与小学生天性接轨,《品德与社会》课程也不例外。但纵观我国目前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并未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多彩课堂做了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2.
德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德育主要指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国家教育部多次号召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可见,“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光靠思想品德课来实施,各门课程都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平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阶段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目前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应将情感教学方法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程之中,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本文通过介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在课程中使用情感教学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1980年全国小学开始设置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同时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1-2年级)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3~6年级),全国再次掀起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浪潮。这次小学  相似文献   

15.
陈水夏 《中国教师》2014,(12):37-38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可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即让思想品德教学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一、课程资源生活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必须生  相似文献   

16.
白海洋 《天津教育》2021,(6):68-69,72
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利用德育课程资源,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有效开发小学德育课程资源,能够很好地开展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思想品德中诸多的要素与学生的发展相互作用,形成了德育课程开发的亮点,那么有效开发校内外德育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切实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将心思放在了对学生语、数、英文化课程的教学上,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持忽视态度,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等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与思维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对理论化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思想品德知识加以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就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付桂珍 《考试周刊》2014,(37):135-135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融社会生活和德育教育于一体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感知道德,培养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增强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促使他们提高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我国人民群众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学习作为塑造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建设的重要阶段之一,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小学生建立健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更是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改工作在我国小学教学活动中的贯彻落实,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现如今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好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并注意与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以及中学《思想品德》等教材的上下联系,避免了重复和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