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评:听课后,我在想,如果让所有的语文教师来做一道题——语文课像什么?肯定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课如玫瑰”要有激情,“课如荷花”要清澈明净,“课如柠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应该是“课如茉莉”,看起采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美到极至是平实、自然。看《爱如茉莉》的教学,就有这样的感受。薛老师不急不躁(内心不得而知),整堂课如涓涓细流,像一首清丽的小诗,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峰回路转,但是同样动人。没有一句,没有一处是脱离语文的生发.课堂上飘荡着浓浓的语文气息,师生在交往、对话中完成了文拳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2.
2007的春学期,不管你是否愿意,《爱如茉莉》一定走进了你的教育生活。在学校或其他场合参与教研活动,你肯定少不了会听到这一课。泰州市青年教师赛课,六人中竟有三人看上了这朵洁白香远的“茉莉”。就像好莱坞大片必需的“悬疑、惊悚、爱情”等元素一样,《爱如茉莉》也具有现在一般公开课课文所需要的元素:“含蓄、有情、细节”。含蓄让课堂具有了可供挖掘的思想深度;有情可以熨帖人心(学生,包括听课教师),让课堂具有温度;细节则让教学展开有了抓手,抓住细节可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显然,《爱如茉莉》这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教材上的一道大菜,一道极易做出味的大菜。这么多老师选择这一课公开教学,其实是这一课“有内容教”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三位老师执教了《爱如茉莉》,下面是她们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教学实录。课文: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第一位老师:师:为什么连用了两个爱如茉莉?生:可以更加突出“我”被爱感动了。师:作者开始不理解,说“这也叫爱”,后来目睹爸妈的爱,最后是由衷地赞叹“爱如茉莉”。第二位老师:师:读一读,体会一下,两个“爱如茉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两个“爱如茉莉”?生:后一个比前一个更加深刻。师:这样写为了表达什么?生:为了强调爸爸妈妈之间的爱。第三位老师:师:谁能代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读。师:作者开始对妈妈说“爱如茉莉”感到疑惑,现在把问…  相似文献   

4.
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我让老师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语文课,答案多种多样。有人说。课如玫瑰。要有激情;有人说,课如荷花。要清澈明净;还有人说,课如柠檬,要有滋有味……似乎都在理,细想着,我忽然觉得:一堂好课恰似茉莉,看着平淡无奇,品着却幽香缕缕,回味起来更是余香絷怀!  相似文献   

5.
田述容 《四川教育》2012,(10):39-40
多次现场观摩王崧舟、窦桂梅等当今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我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方面,他们的课美轮美奂,结构精严,让人感慨:原来语文学科这么美,语文教学这么美,语文教师这么美!另一方面,他们的课堂执行能力达到相当高的境界,或新奇如“石破天惊逗秋雨”,或别出心裁处似“天机云锦任我裁”,或巧妙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或激情澎湃“前波未平后波生”。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的一节阅读课《爱如茉莉》,他那睿智幽默的谈吐、清新淳朴而又不失厚重的教学风格,再次让我如沐春风。课的结尾处,仍是进行读写训练,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粟玉华 《湖南教育》2011,(11):40-40
“妮,你真是个可爱的姑娘,你的成长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期待你收获一树繁花。”“宇,你的字比字帖还牛!你的文章也越来越美了。真让人羡慕哦。”“磊,你的进步让我由衷地高兴!恭喜啊,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美是什么?“美是一滴甘露,它可以滋润你已干涸的心;美是一缕阳光,给你温暖,伴你成长;美是爱的无私奉献,付出爱,得到美。”这是对“美”多好的诠释呀!如果让“美”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也戴上“美”的光环,笔者相信,那一定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而且这些“花朵”会让一切更“美”!因为他们是老师的骄傲,是家长的自豪!他们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由此看来,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老师有必要让语文课堂“美”上一把。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的成长几乎无一例外地浸润着老师的无私惠泽。“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师也。”如今,在所忆及的老师中,最使我感激与敬佩的,是读师范时的班主任兼语文高级讲师——陈波。陈老师身材中等,略显清瘦,衣着朴素,讲起课来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让人听着如甘霖滋润心田,好生惬意!他那  相似文献   

10.
告诉     
某日听某年轻老师的课——《牧场之国》。 课始,教师让学生质疑。某孩子问道:“老师,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教师欣然作答“我告诉你吧!牧场之国是——荷兰。”“哦。”该生满意而坐。  相似文献   

11.
张卫海 《江苏教育》2022,(94):38-40
<正>2021年9月,我荣幸地加入周静老师的“诗意思政”团队。一年多来,我收获颇多,尤其是课堂教学方面。为打造诗意课堂,探寻诗意之美,工作室依托“诗意思政”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2022年中考复习系列微课活动,所有成员都有任务,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用诗意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课堂。在周静老师的指导下,我成功完成了微课任务,在“诗意思政”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并被推送至盐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让我更加有信心去追寻思政课的诗与远方。  相似文献   

12.
听课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触动、不断感叹、不断反省的过程。 抽空听了几节课,从开课教师身上,我感到了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素质:洪老师的课堂有简约之美,多元的课堂评价语言让我钦佩;刘老师的激情澎湃充满活力的课堂让我羡慕,姚老师的娓娓道来、水到渠成的讲解让我觉得轻松;曹老师的温文尔雅、质朴平实的课堂让我觉得宁静,从容……尽管隔行如隔山,但听他们的课,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相似文献   

13.
“推门课”较之那些精心“包装”的优质课、汇报课、展示课、探究课等更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水平以及教学效果,更能让领导或其他老师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帮助授课教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既然“推门课”是最直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是教师自我成长最有效的途径,那它为何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呢?我看原因还是出在校长(领导)身上:  相似文献   

14.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常州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观摩了他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堂教学,感到受益匪浅。《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的一篇新课文。文章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全文字里行间弥漫着亲情,充盈着真爱,用薛老师的话来说:“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面对这篇抒情色彩极浓的美文,薛老师大刀阔斧,摒弃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语…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庆幸自己能够亲身经历学校的“双四课”教研过程,让自己能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快速地成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四人一课”时,我们教研组三位老师同上的《泊船瓜洲》一课,让自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我叫王文丽。文静的文,美丽的丽。但在写名字的时候,我更喜欢用茉莉的‘莉’,知道为什么吗?”“茉莉花香。”“茉莉是白色的,很纯洁。”“对啊,茉莉花很小,不张扬,素色无染,香气怡人,我很喜欢。”那是我听王文丽老师执教《五彩池》一课师生见面交流的开场白,算算恰好一年了,却是记忆犹新。后来我有幸得以陆续听到她的《最爱》《锡林郭勒草原》和《二泉映月》,读到她的《和时间赛跑》《给予树》《月光曲》等课堂实录。人如其名,课如其人,她的语文课堂,飘着茉莉的缕缕馨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心中,且萦萦不去。半个月亮爬上来走出王文丽老师…  相似文献   

18.
不同职业不仅有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也会形成不同的职业美感.思政课教师除了一般教师的身份,还是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信仰铸魂者和真善美播种者,体现了“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美感.信如磐石、学而不厌、教之有道和动之以情分别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美感的底色、源泉、根基和灵魂.思政课教师要以信如磐石之美、学而不厌之美、教之有道之美、动之以情之美,生成并提升职业美感,让教学成为师生共探美的旅程、共享美的盛宴.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师陶杯”是在镇江实验小学举行的,我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四个一”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讲座——探索学校文化自觉之路,一朵“茉莉”——品味特级教师的“茉莉”清香;一次沙龙——采摘教师发展的累累硕果;一次谈话——理解草根研究的智慧选择。活动很精彩,从中品味到的“师陶”精神与内涵让我难忘。我突然感觉到,“师陶”本身也是文化,是学校文化自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师陶”尚学崇尚学习应该成为“师陶”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层面开展“师陶”活动,就是要营造学习型文化。翻阅获奖论文有一个感受:篇篇有文化底…  相似文献   

20.
从木耳谈起     
保健老师的园地——“保健老师手记”是我一直酝酿开办的栏目。今天,她带着自身鲜明的标记:来稿用第一人称写,写幼儿园内的事;文句轻松活泼如随笔,终于与朋友们见面了。我真诚地期待保健老师能够拿起笔,把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的不那么“保健卫生”的事写给我,让更多的孩子“少走弯路”,“保健卫生”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