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5月,红三军从洪湖革命根据地突围后,进入了贵州东北部,在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及四川的秀山、酉阳等相邻地区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和当地土家民族等各族人民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形成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团结精神;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英勇顽强、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是推动黔东地区各族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铜仁学院学报》2010,(4):F0003-F0003
铜仁地处黔东,壤接湘西。武陵一峰耸翠,信徒多奉为梵天净土;锦江百里流波,渔郎曾探寻世外桃源。古属夜郎之地,人民实无自大之陋习;久与湖湘一体,地域先沐文明之新风。回溯黔省历史,铜仁经济文化发展久居前列。明初赐封,黔地四司铜仁有二;改土归流,贵州八府黔东占五。山水钟毓,地灵人杰。多能一展才干.桑梓留名。或有远哲来官,造福我地;乡贤远宦,流誉他乡。  相似文献   

3.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9,(5):F0003-F0004
①铜仁古城墙在贵州铜仁市区。黔东重镇铜仁,位于沅江支流辰水上游锦江北岸,东与湖南凤凰境相接。唐置万安县,宋人沅州麻阳县,元至元20年(1283)设“土司”。  相似文献   

4.
黔东地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括革命遗址遗迹、革命英雄故居、革命遗物等物质类红色文化遗产和革命事迹、革命文艺等非物质类红色文化遗产。黔东红色文化遗产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群众性、民族性特征,提升黔东红色文化遗产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强化人民的政治信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助于推动当地文旅结合,助力乡村振兴;有助于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红二、六军团会师黔东特区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即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夏曦等同志率领下,1934年5月进入黔东地区,披荆斩棘、创建了以沿河的枫香溪(现属德江县)、谯家铺、铅厂坝为中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云贵高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根据地处湘鄂川黔要冲,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黔东特区根据地的建立,就为与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铜仁学院自身办学方针等方面的需要出发,论证了该院增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必要性。文章认为,在该院增设此专业,不仅可以满足黔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促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的扣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教育希望     
《教育艺术》2013,(4):2
碧江,毗邻湖南、重庆,是一座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众多人文自然景观的小城。享有"黔东明珠""西部名城"美誉。碧江,是铜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铜仁市的教育中心。碧江,有一个以"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为座右铭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8.
铜仁市地处贵州东部,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铜仁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辖17个乡(镇、办事处),国土面积1515平方公里,人口36万.……  相似文献   

9.
1942年春至1943年夏,黔东湘西交界地爆发了一场以。抗兵、抗粮,推翻国民党政府”为主要内客的暴动。苗、侗、土家、汉各族群众20000余众参加,涉及到湘西的洪江、芷江、武冈、黔阳、晃县(新晃)、辰溪、凤凰,黔东的松桃、江口、印江、石阡、铜仁、玉屏、岑  相似文献   

10.
铜仁市素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土家、苗、侗等众多民族,他们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共同缔造了铜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当今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浪潮强势来袭,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严重威胁,民族文化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展现铜仁市民族文化内涵,结合本地实际,对铜仁市民族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铜仁市民族文化延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徐以暹这位特出历史人物若干质量上乘而隐晦地打上了避秦烙印的诗文中发现线索,搜集铜仁徐氏这一有着明清四百年持续避秦史的黔东著名家族劫存家族文献,包括家藏秘本,然后从浩如烟海的南明史料中,通过历时九年反复艰苦调查对证,使这位文武全才的民族爱国主义者参与南明抗清到底、南明亡后回到家乡以其文采风流作掩护,不久又派儿子参与吴三桂反清、失败后开辟茶园山庄这座风光旖旎的小桃源洞“据险避世”,以及为这座独具特色的古村文化奠基等被历史埋没了三百余年的人和事,得以基本发掘,以期对黔东和贵州文化建设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34年6月开始创建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包括今天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和四川的酉阳等县部分地区,纵横约二百里,人口近十万。至1934年10月底,红三军主力离开这里为止,历时约五个月。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使红三军渡过了建军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为与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以及后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报要走改革创新、具有高职特色之路,在办刊目标上应着眼于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来创建特色栏目,在办刊特色上求发展。文章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黔东发展论坛”、“武陵文化”两个栏目为例,论证了高职院校内刊应彰显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1942年春至1943年夏,黔东湘西交界地爆发了一场以“抗兵、抗粮,推翻国民党政府”为主要内容的暴动。苗、侗、土家、双各族群众20000余众参加,涉及到湘西的洪江、虽界、武冈、黔阳、晃县(新晃)、辰溪、凤凰,黔东的松桃、江口、印江、石牙、铜仁、玉屏、岑巩、镇远、三穗、黄平、炉山(凯里)、雷山、剑河、台江、天柱、锦屏、榕江等地,歼灭了两个保安大队,深重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在黔东湘西的反动势力,杀死一些县、区、乡官吏。国民党反动政府血剿了十个苗村侗寨,焚毁了数以千计的房屋住舍,杀戮了数以万计的暴动者和无辜群众。这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徐以暹这位特出历史人物若干质量上乘而隐晦地打上了避秦烙印的诗文中发现线索,搜集铜仁徐氏这一有着明清四百年持续避秦史的黔东著名家族劫存家族文献,包括家藏秘本,然后从浩如烟海的南明史料中,通过历时九年反复艰苦调查对证,使这位文武全才的民族爱国主义者参与南明抗清到底、南明亡后回到家乡以其文采风流作掩护,不久又派儿子参与吴三桂反清、失败后开辟茶园山庄这座风光旖旎的小桃源洞“据险避世”,以及为这座独具特色的古村文化奠基等被历史埋没了三百余年的人和事,得以基本发掘,以期对黔东和贵州文化建设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6.
黔东民间文学极为丰富,根据其展示形式,可分为歌谣文本类、戏曲文本类、讲述文本类。总观黔东民间文学,它具有生活化特征、民俗性特征、口语化特征、即兴性特征、神秘性特征、地域性特征等基本特征。黔东民间文学是黔东文学和文化上的珍宝,有不可低估的文学价值和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课为例,探讨黔东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依据该课程标准和具体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黔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已经形成一定的阵势,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家,且创作出大量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考察黔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有利于推动黔东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曲折沧桑的发展历程“,黔东女性文学”终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应运而生。随后,黔东女性作家作品大量涌现,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的发展景象。黔东女性文学的优势文体——散文和诗歌继续稳步发展,后起文体——小说和评论发展迅速,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预示着黔东女性文学即将迎来历史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黔东多置土司。中央王朝和土司对儒家传统教育甚为重视,一方面加强对土司子弟的汉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建设并完善教育体系,发展司学、社学、义学等教育类型。通过一些列措施的有序展开,黔东地区汉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得以迅速提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亦渐趋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