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中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优化,但与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开放的大教育"模式与"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未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念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教练员队伍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家长态度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管理的研究.在综述与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实践层面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机制进行分析整理,将其模式主要归纳为四种:教体结合模式,"三位一体"模式,职业化模式和社会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家庭模式设计出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共育模式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体育科学》2012,(12):9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4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于2012年11月9日上午在上海开幕,主题为:"体育改革:攻坚与突破"。论坛围绕体育改革的主题,设立了"体制改革与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组织支撑缺失"、"竞技体育结构失衡与后备人才培养"以及"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等4个研讨专题。同往届相比,本届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对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简要概述,在结合江苏省"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其"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48-651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皆在塑造与培育卓越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认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大于2、1+1+1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实施"体育学校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策略;优化"选才一育才一成才"项目培养体系;采用"自我、联合、委托"三位一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梳理分析了英国、美国、俄罗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共性经验,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借鉴。1)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上,要完成从工具主义向人本主义的理念转变,不仅重视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国家认同功能,还应重视其在丰富民众休闲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健全青少年意志品格上的多元功能。同时,协调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要重视精英运动员的培养,又要重视广大青少年体育参与率及其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2)构建政府相关部门、体育社会组织、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家庭多元主体参与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学校培养机制在中国未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主体性地位。3)注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阶段化与贯通化,打破青少年体育参与和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之间的壁垒。4)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推动体育运动学校与优质中小学共建、联办。  相似文献   

11.
运用Cite SpaceⅢ软件,对1986—2013年中国期刊网收录的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论文及其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运动员培养、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培养模式改革、不同地域与不同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学训矛盾与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等领域。重视后备人才综合素质提升,运用定量化的分析方法探寻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专家访谈法等对北京市初中阶段足球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应坚持采用"教体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目前,国家关于"教体结合"培养后备人才的方针已经十分明确,但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与指导意见。建议:完善"教体结合"培养模式中的激励机制、竞赛机制、选拔机制;建立中学体育信息网络系统,加大对中学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强调中学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输送功能,淡化锦标主义;重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苏州乒乓球的未来发展规划中,有一套从幼儿园开始,经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现阶段这条传送带上的一所标杆学校,田家炳实验中学不仅承担着夺取竞技体育成绩的重任,更肩负着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使命。在强化体教结合的办学改革中,“田家炳”成为了苏州名副其实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弊端的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面临着"全面萎缩,部分瘫痪"的困局,如何能够破除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当前培养模式的落后根源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建立一种新的、完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多元化体系。总体看,可以分为体育系统培养、教育系统培养、体教结合培养和社会力量培养等四种模式或基本体系。即:①体育系统的“金字塔型”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③中学一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体育科技》2019,(1):87-90
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发达国家体育教育专业重视"标准型"、"通才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国内研究构建了"人才与市场"一体化模式;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三维一体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化培养模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体育教育专业实证调查研究不够,难于把握制约人才培养运行机制障碍;第二,多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散见,未形成理论和实操体系。本研究拟构建"讲、练、展、评"的教学模式;"知、行、善、美"的导航工程;"锻、训、竞、测"的实践平台;"校、企、政、社"对接的社会服务基地的"四轮驱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拟解决健康中国引领下体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性和不相容问题,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领域、技能领域和素养领域缺乏统合、相互分离问题,解决各种资源的共享和协同问题,解决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方式与素质能力培养不适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看似文字表述上的一点点差异,其内涵却截然不同,它们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论文在辨析两个概念本质差异和各自产生的根源基础上,论证了推行"教体结合"模式的意义,认为:"教体结合"模式下的学校竞技体育是当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